content

叶檀:谁是中国经济增长的赢家

 2011-01-18 13:1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中国结构性减税尚未启动,各级政府税收收入又创出新高。财税收入已经高到税务部门抓耳搔腮、财税专家反复澄清的程度。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消息,2010年税收收入完成77390亿元(扣除出口退税后为70062亿元,不包括关税、船舶吨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比 2009年增长22.64%,根据预测,2010年中国全年GDP增速将达到10%左右,也就是说,2010年财税收入是GDP增速的两倍。

税收收入以及非税收入高并不是新鲜事,从2000年以来持续至今,专家的辩解也一如既往,理由陈旧,说辞苍白、虚弱。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税收室主任张斌指出,中国税基的增长和GDP的增长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数量关系,他以证券交易印花税作为主要例子没有说服力,小税种无法影响大局。另一个例子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税基的增长与GDP的增长也未必全部是负相关关系,2010年,我国进口税收达10528亿元,增长了35.9%,如果是整车进口确实是负相关关系,但如果是进口的零配件、资源在国内生产则与GDP是正相关关系,中国的贸易模式决定了进出口量极大,与GDP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专家们成功地让税收与GDP脱钩,就失去最重要的一项衡量税负的指标,可能使已经失控的税负火上浇油。

不止2010年,从2001年以来,我国的财政收入就处于高位,税收弹性系数连续处于警戒水位,官方税务专家们一再澄清,这不是什么好事。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则表示,税收收入总量变化同时还受当年价格水平变化的影响,2010年,我国的物价上涨较快,税收收入与GDP保持基本同步是指大方向、大趋势的同步,并不一定是增减幅度的绝对一致。

白景明总算承认税收收入与GDP的关系,不过他认为税收收入高是因为物价高的说法,则属掩耳盗铃。税收按照现价计算、GDP按照不变价计算固然是事实,但从长期来看,税收收入持续地大大高于GDP增速,曲线不会改变,中国属于高税收无疑,如何辩解都改变不了这一事实。财税收入明显上升的十年,并不是每一年都处于通胀状态,无论是冷和热,不变的是财税收入的增长速度,甚至包括经济困难的2008年,税务部门依然报喜,同比增长18.8%。

上述只是税收收入,我国的税费负担大头在非税收入领域,根据周天勇等人的研究,加上土地收入等,政府全部收入占GDP35%左右。很不幸,在财富分配过程中,政府、企业与不同收入群体的人在收入中的分配比重同样是不合理的,从1996年到2007年,国民收入占GDP比重从50%以上降到39%,同期,国家税收比重从11%增加到21%,企业利润比例不升不降。

目前正在进行的税费体制改革是中国正在推进的基础性改革之一,推进结构性改革税负有增有减、培育中产收入阶层、维护中小企业是改革的大方向。税费改革不成功,则中国经济转型难言成功。

笔者不敢对这一改革过于乐观。

首先,政府在建设高峰期欠帐太多,存在债务黑洞,将在数年内陆续曝光,现在要用真金白银填上黑洞,税费不可能大规模削减。

1 月13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表示,目前地方隐性债务高达10万亿元人民币,因为地方政府通过数千家融资平台形成,因此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在 2009年到2010形成的地方债务中,幸运的县级政府占比70%,他们除了有些矿山等资产外,最大的资产就是土地,用学校、医院等抵押贷款的疯狂行为已经被喊停。一旦土地价格下降,债务无法掩盖,就会引发一连串的问题。从2010年开始金融机构之所以大举融资,目的就是度过眼前的难关。

一些人认为中央政府财政赤字、公共债务均在警戒线以下,债务问题不大,请别忘记,中央政府需要为未来的社会保障打下基础,地方政府不得不追加配套资金。在解释税收收入的用途时,财政部门表示,2011年,财政部门将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启动学前教育发展项目;继续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再次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大幅度增加财政资金对保障性住房投入,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成效如何且不论,大规模的投入不可避免。上万亿元的资金将在近几年内陆续投入教育、环保等领域。这方面资金非常紧张,一些西部地区由于经费困难,停止了退耕还林的步伐。

其次,虽然政府资金如此紧张,行政开支并未下降,占全部财政支出的44%左右。

有宏观研究者计算,从1978年到2004年,财政支出总额增加25倍多,政府行政管理费支出却远超此数,对普通老百姓生活影响最大的社会文教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从1992年至2004年维持在26-28%之间。

情况不容乐观,目前千军万马想杀奔到公务员队伍,无论是胸怀全球的热血青年,还是领导子女等世袭贵族,这些现象意味着中国的行政开支不可能下降,行政效率不可能大幅提升。

第三,目前进行的深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税费改革都会让某些利益群体伤筋动骨,哪个群体都不会退让,从房产税到将来还会改革的资源税,莫不如此。在改革的过程中缺乏公平的博弈平台,哪一方都想成为赢家,都不想做出哪怕小小的让步,改革的进程将非常缓慢。

最核心的争议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发生。如“十二五”期间将要改革的增值税,减少营业税与增值税并轨,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但媒体披露,这一改革因为地方政府的激烈博弈不得不延后。

营业税目前是地方政府的第一大税种,增值税则由中央和地方按75:25比例分账,增值税扩围改革意味着取消地方第一大税种,增加了分享税份额,地方政府非常担忧并轨后收入减少,上级的口头安抚无济于事,地方政府每天面对的是公务员工资、工程款项等现实问题。以广州为例,广东省营业税一直都是地税的主体税种,约占地方税收收入的四成左右。如果并轨,据测算广东省营业税收入将减少24%左右,地方税收将减少九分之一。

税费改革遭遇债务、行政部门自身利益、中央与地方博弈等数大难题,从目前的情况看,大规模减税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整体上不增加税负就谢天谢地。

但税费改革并非毫无起色,增值税改革企业负担稍有下降,消费税受到重视,同时公共财政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在不停的追问中,庞大的财政收入究竟用于何处,公开消费几何?海外考察几次、成效如何?所有的追问汇聚成强大的力量,呼唤透明政府与公共财政。

政府什么时候才能向纳税人彰显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诚意,法律什么时候拥有尊严,要求政府以详尽的报告而不是以几页的天书打发人大代表,打发纳税人,到那时,中国的税费改革的市场、法治气息将扑面而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金融时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