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克大学最新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多伦多这个有众多海外移民聚居的城市,人们所拥有的族裔背景,对他们是否能说一口流利的加拿大式英语构成重大的影响。而人们在说英语时所带有的口音,亦能从中反映他们的族裔特徵。
约克大学语言和文学系的社会语言学教授霍夫曼(Michol Hoffman)和沃克(James Walker) 的研究报告,名为《民族学派语言学和城市:多伦多英语中的族裔背景和语言变化》(Ethnolects and the city : Ethnic orientation and linguistic variation in Toronto English)。
研究项目以多伦多的华人社区和意大利人社区为对象,主要针对族裔背景对语言所产生的影响。霍夫曼指出,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向受访人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以评估受访人隶属于某一个族裔群体的程度,例如:
你是否看中文或意大利语的电视节目?你是否在一个华人或意大利人佔绝大多数的社区成长?你的绝大多数朋友是否拥有相同的族裔背景?
此外,研究人员还对受访人的族裔背景、性别以及属于第几代移民作了记录。例如,以广东话或意大利语为母语的第一代华裔加人或意裔加人,表现出对于所属族裔群体的强烈归属感。
然而,这种归属感在第二代和第三代移民身上,表现得并不明显。特别是在语言方面,年轻的华裔加人和意裔加人能说一口地道的英语,与英裔和爱尔兰裔加人并无不同。
沃克指出,在族裔群体之间,它们最大的不同在于如何使用语言特徵。例如,在发音时省略部分英语单词中“t”和“d”的音节。而他们在研究中发现,族裔群体在说英语时,是有选择性地模仿加拿大英语的口音,从而表达他们的价值观和身分。
移民尴尬:孩子崇拜英语和西方文化成“香蕉人”
我们常听人提起自己是华侨,华裔等,那大家知道这些词到底是什么意思么?原来华侨指的是出生在中国,但后来出国移民了的华人,华裔指的是出生在国外,生长在国外的华人,我们不难想像两者之间的关联与区别,关联就是先有了华侨,再有了华裔,但区别就是,华侨显然对中国更有感情,我想每个人都会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眷恋,而对华裔来说,他们对于中国的概念就是一个名词,他们的故乡就在他们的脚下,无论父母如何的希望叶落归根,对华裔来说,他们的根早已经 扎在生养他们的这片土地里了。
第二代移民 香蕉人?
所以,出生在西方国家的亚裔人群被称为香蕉人,因为他们就像香蕉一样,里白外黄,拥有西人的思想,却披着黄种人的肤色。而加拿大的华裔更被简单 的称为"CBC"(Chinese born in Canada),而作为留学生我曾经非常羡慕这些人,因为他们说了一口地道的英语,更因为他们都是第二代移民,他们的父母和朋友都在加拿大,他们在这里有 个家。那他们是一群怎么样的人呢?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和白人同学的思维模式更为相像。
对于艺术的理解和创造都是北美的方式,街头文化,波谱艺术等对他们的影响很巨大,但是,他们虽然和西人有那么多共同之处,我却明显发现,CBC 们似乎更加喜欢和"自己人"待在一起,他们管刚刚来的亚洲人叫"fob"(贬义词,有点像外来的土帽儿的意思),但是,又觉得真正的西人好像不能彻底理解他们的,只有和CBC在一起,才能真正深度的沟通。
这点,在男生之间似乎更加明显一些。在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黑人扎一堆,白人扎一堆,然后CBC和“fob”虽然都是亚洲人,但是却分属于不同的圈子。当然,中国古人早就说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觉得这一点都不奇怪。过去,我对CBC的理解就是--黄皮肤的外国人,懂礼貌,但是不那么容易亲近。
没想到,在学校里,我没有机会接触很多香蕉人,但是走上了社会,我却机缘巧合的对香蕉人有了深入的了解。
首先,是我的工作,我是教美术的,而我的学生大多都是土生土长的CBC,他们中有些人是大陆移民的孩子,有些是香港移民的孩子,还有一些,是中国人和白人的混血儿。语言方面,所有孩子的主要语言都是英语,大多数孩子都至少会一门以上的中文(普通话,粤语,甚至方言),当然也有一些孩子不会说中文。但是,绝大多数孩子都是不识字的,至少不能读书看报。
而很多家长告诉我,他们移民其实就是为了孩子,为了让孩子能有一个快乐的成长环境,国内的环境对孩子的压力太大了,他们自己经历过了,所以才不 能让孩子再经历一次,而在我眼中,这些孩子和国内的孩子比也真的是太幸福了。他们每个人都拥有大量的游戏机,玩具,而小学里基本没作业,也根本不存在升学 压力,和国内千军万马勇闯独木桥的竞争压力相比,这里的孩子就算是到了世外桃源了。这样看,父母的选择是正确的。
小小CBC 天真无暇
他们都是小小CBC,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天真无暇,此时,他们眼中没有种族的概念,他们和其他人种的孩子打成一片,他们比国内同龄的孩子比起来更 加简单,比如,我有两个学生,都是五岁,一个是出生在这里的CBC,一个是刚刚从国内过来的,国内刚来的孩子和我说:“老师,我爸爸叫我好好学画画!”另一个CBC女孩就问:“你是不是以后要做一个大画家?”
另一个女孩说:“不是,我爸爸说,他帮我付了很多钱学画画,我不好好学,钱就浪费了。”我看见那个CBC女孩皱着眉头,一副不解的样子,我想她也许是不明白钱的概念,也可能是不明白钱和画画之间的关系。我想,出现这样的想法差异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但也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那么CBC的孩子是不是永远那么天真无邪,幸福快乐呢?下面的故事就可能为各位家长敲响警钟了。当孩子过了儿童期,就到成了青少年,这个时候有很多新的问题,我想其中就有很多家长想忽略却不得不直视的问题,那就是爱与性。西方国家的孩子,爱与性的早熟是众所周知的,很多中国大学生才面临的问题, 这里高中生已经面临了,性在加拿大的高中已经是一个很开放的话题了,而恋爱的问题就提前到了初中里,我想这不仅仅和教育有关系,和人种饮食也很有关系。
白人和黑人孩子比亚洲人更早的发育成熟,而亚洲孩子在同辈的压力(peer pressure)下,也要面临同样的问题。此时,他们突然发现两件事情,第一件,男生和女孩之间不再是互相讨厌的关系了,有时女生会觉得哪个男生很cute,男生会觉得某个女生很attractive。第二件事,他们发现,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肤色,某个肤色的男生或女生可能更加吸引人一些。此时,对他们来说,人种还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但是,通过主流媒体和主流文化的影响,他们对于自我以及其他种族认识有了很大的改观。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英语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