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道高于德

 2008-01-04 04:0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孔子:我们当时生活在人间的时候,那真是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三千多年后,那种情形似乎是今又重现,一派物欲横流的景象。好在当政者似乎开始重视这种 情形,并采取行动。我看前些日子,从全国范围内评选出若干道德楷模,供国民效法。这样做才是正道。子不教,父之过;民不教,君之过。说到道德,您是道德经 的作者,当然天下的第一道德权威.

老子:道德权威,我是不敢当。道和德,的确是我最大的关注。我讲的"道",是先天地而生、独立而不改、周 行而不殆的天地间永恒的规律或超验法则。我讲的 "德"是对天道与对正义的追求与担当,而不仅仅是做好事,关心公益。私德是个人只在家庭中对待家人和个人独处时所体现的循道之德,公德则是在每一个人在公 共生活对待他人、对待公共事务和对待个人自身责任和担当时所体现的循道之德。顺应天道即为德,而遵道守德即是道德。守住了道,该得到的就都能得到了。

孔子:您讲的是"天道之德"。我讲的是"仁义道德",是因为"仁义"而"道德"。的确,您的道德来自天道,我的道德来自仁政。仁政应该来自仁者,不论这样的仁者是家长,还是君王。与君,有了仁政,自然就有了道德;与民,在家为孝子者,在朝廷也必为忠臣。

老 子:照你的看法,"国"不过是"家"的放大,"天下"不过是作为家长的"国长"的天下。忠君的公德来自孝悌的私德的放大。一切道德最终以"忠君"来衡量。 这样就只有一家一族一党一派的私天下。在我看来,道德是有公德与私德之分的。这是因为有公共事务与私人事务之分,有私天下和公天下之分。你要是否定了这一 界限,公德和私德之间也就没有了界限。一旦君王无道,一切美德,无分公私,最终全部烟消云散,荡然无存。结果是公德与私德双双沦陷。

在我的 天道观中,私德与公德都是以天道为基础的,以天道为依归的。天道是德行的根本,自由是德行的前提。天道要求自由。人人因天道而自由。个人只有在社会中,其 思想、其言论、其言论的表达只有处于开放和自由的状态,才可能具有创造万物的能力,才可能真正具有人类智慧的属性。不信仰天道就没有公理,没有公理就不能 产生美德的普遍标准和对所有人具有同等约束力的道德规范。既然是公理,就不能是统治者一家一派的私理。公德的前提是公天下,没有公天下,就不会有真正的公 德。这个天下是老百姓的,民众才会爱护它。如果这个天下跟他没有关系,还处处压制他,那老百姓就不可能"道德"地对待这个不公的天下。

所 以,衡量德行的标准是天道,而不是对最高统治者的效忠。在我认定的"公德"中,统治者和权力机关,都不在道德高地上。真正的公德,虽然存在与公共事务领 域,却无关最高统治者。公德先于最高统治者而存在。一个人若能以对待其他公民的态度对待最高统治者,这就够了。对统治者和国家机器有任何多余的敬意与效忠 都会腐蚀权力,削弱公民的自立的人格、自由和尊严。对于一个大国的领导人,关键是看他们对天道的敬畏之心和恪守之心,而在道德上对他们根本就不应该有任何 期待,绝对不能指望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有道之德是君忠民,无道之德才是民忠君。

孔子:我初衷是,若是通过道德教化,使人人都变成圣贤,满街都是圣人,这个世界不就美满了吗?我实在是不愿意看到那些无道无德、不仁不义的人和事。

老 子:你致力于提升民德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是很让人激赏的。"只要人人都是天使或圣贤,这就是一个美好的世界。"这个愿望虽好,其前提却不成立,因而结果 也就不会出现。尤其是不能把希望放在统治者施行的德政上。况且,道德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各项社会要素互动的。道德问题离不开天道,离不开自由, 离不开相应的政体。自由是道德的赖以存活的氧气,不论公德与私德。没有自由,任何德性都将窒息。私德问题是个民权问题,公德问题在本质是个政体问题。在专 制之下,不会有公德。专制统治本身就没有道德基础,哪里有公德?这样的统治形态的存在, 其本身的道德合理性就是一个问题。在公共和私人领域美德流行的前行是,一个政体本身必须合乎天道,它是否给公德自由生成与发扬的空间。在道德建设方面,执 政者要无为。像在经济生活领域一样,君有为是有害的和多余的,"民为"则是必要的和正当的。道德一旦变成政治权力手中的工具时,就已经不道德了。无道之 邦,怎么可能以德治国?无道之君,怎么可能有德?常常,当执政者在向民众进行道德说教的时候,民众就发笑。王朝更迭,贪官先知。你还指望这样担负起教民的 重担,成为民众的道德楷模?

所以,在每个王朝后期的政权危机背后,其实最根本的, 都是人心的危机、道德的危机。"仁政德政"从你提出开始起,作为中国特有的现象,总是伴随着王朝的"崩溃"。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历代的君王,往往在初立的时 候,或是在即将崩溃的时候,都会把你抬出来,树的高高的。他们指望你来巩固他们,挽救他们,你能做得到吗?二十四、五个王朝,你挽救了几个?

孔子:说实话,巩固的作用我还起了一些,尤其是对那些异族统治者。至于挽救,我一个也未做到。当然,有些混蛋王朝,我还巴不得它快点垮呢?他们树我,根本就为征求过我的意见,是拿我来遮丑。我真想告他们侵犯我名誉。

老子:但是他们也给了很多的荣誉,你一定听说过你曲阜老家三孔里的碑牌匾上那些对你的美誉。你被他们利用,的确自有苦衷。他们也利用、曲解我。我们先把这些私人恩怨搁在一边。

孔子:建议政府要求百姓尊老爱幼、邻里团结、勤俭持家、助人为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我没有看出来这有什么错?

老 子:这个听起来是没有什么错。关键是统治者根本就无权对民众提出单向的道德要求,更不能强制实施。道德必须由民众自己来养成。你在大街上有权要求一个人去 作好事吗?如果他拒绝做好事,你能惩罚他强制他吗?不要搞那种钦定标准、官树典型、愚弄导向的以德治国,而是要顺应天道来治国。所以,任何世俗的统治者不 能僭越天道,把属于天道的攫为己有!

在中国讲道德,我认为须要有下面的前提:
信仰天道的存在;
相信天道高于任何世俗的权力;
相信终极的道德权威在于天道,而不在于世俗的掌权者手中;
相信在天道之下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相信对天道的遵从高于对任何世俗权力的遵从;
相信天道之下,每个人都有道德自主权。

天道章句之三十八

上 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 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处其厚而不居其 薄,处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而取此。

上等德行的执政者只有不自以为有德,不搞以德治国,一切以天道为依归,才是真正德行高尚的执政者。下等德行的统治者一方面抓住权柄,另一方面自以为自己很重视道德,大搞以德治国,反而失去了与天道相合的德性。

上等德行的执政者实行的是真正的无为而治,因为他没有自己的私心和追求,不把自己的专横意志强加给民众,不任意妄为,不把权力作为追求私利的工具。下等德行的统治者,总是有遏制不住的大事业情节,并通过干大事来满足私利,他们总是要大有为,于是便想出各种事情来折腾百姓。

次于上等德性的执政者是很有仁爱之心的统治者,他们追求有为,想干大事,所以往往好心办坏事。

次于有有仁爱之心的统治者是讲究"义利"的统治者,然而这些人往往以把自己摆在道德的高地上,贬低民众的道德状况,自己却无视甚至践踏道德,这类统治者虽然戴着"义"的面具,但是他们的一举一动却常常是出自一己一派的私利。

次于注重义利的统治者,最致力于推行礼教。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心,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处处拿礼教约束老百姓。这样,老百姓当然响应不积极,他们就不惜使用专政手段,强行灌输官方的"礼教",迫使老百姓无限效忠,乖乖就范。

所以,统治者在背离了天道之后便去侈谈以德治国,做不到以德治国后并侈谈仁爱之政,在仁政也做不到之后,并侈谈义利之辨。在义利之辨也无法奏效之后,便诉诸礼教。推行"礼教"反应了统治者的在责任心和诚信度已经所剩无几了,这便是祸乱的开始。

上面提到的这些以德治国、仁政,义利之辩、礼教的说法,都不过是遮蔽天道的花言巧语和虚假外表,这便是愚昧的开始。

所以,守天道有担当的政治家要把天道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心仪于那些德政、仁政、礼义之教,要立足于天道这个根本,而不是做表面文章,要在治国上实实在在地采行顺应天道的方略,摒弃那些遮蔽天道的昏招。

来源:《南方周末》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