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白鳍豚灭绝于长江



据媒体报导,有「长江女神」之称的白鳍豚因长江水质遭到严重破坏,可能已经灭绝。尽管大陆科学家认为「灭绝说」过于武断,但也不否认白鳍豚生活在现今的长江环境里,「其维持生存的能力已经基本丧失」,生存前途非常悲观。  

中国国内长期以来对长江的开发和利用毫无节制,使得长江环境的改变已经超出了长江豚类所能耐受的范围,包括电鱼滚钩等过度捕捞、疯狂采砂、大量船只航行、水利工程建设、「三废」排放、栖息地破坏等,都让水生物种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威胁。从近10年的水质资料对比分析表明,长江水质日渐恶化。 1970、 1980年代末,长江流域的年废污水排放量仅为95亿吨和150亿吨,但是到1998年废污水排放量约200亿吨,2005年已增长到了300亿吨左右,不仅影响江里生物,也造成500多个主要城市取水口与周边湖泊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带的影响。  

长江生态恶化和相关产业企业布局不合理有关,以石油石化企业为例,大陆两万多家石化企业大部份设在水边,其中一万家在长江流域,四千家在黄河流域,还有两千家在饮水源地和人口稠密地区。依据2005─2006年大陆全国环境安全检查结果显示:许多沿江企业把长江黄河当成了最大的「排水沟」,以牺牲环境生态和公众利益来换取企业效益。再加上长江流域污水处理比例只有15%,上游污染下游,使得目前全国70%以上的河流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由城市向农村蔓延;90%的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污染,并由点向面扩展。  

10月15日中共召开「十七大」,会议主要集中经济、环境、社会保障与党群关系之上。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到 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届时人均所得将较2000年成长四倍。但正如国务院总理总理温家宝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点出当前所面临的经济结构矛盾,以「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所带来的「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最引人关注。中国以缺乏效率的方式进行经济成长,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偏高,是先进国家的三倍之多。因此美国非官方组织能源基金会就指出:「只要中国的经济增长保持在10%以上,中国就难以达到减少能量消耗的目标」,也就是说中国如果持续进行资源消耗性的经济发展策略,以过度投资来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环境治理的难题将难以克服。  

依据中国环保总局公布的2006年环境公报指出,中国在2006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2567.8亿元,比上年增长7.5%,占当年GDP的 1.23%,总额达到历史最高。这意味中国正在为早期经济的奇迹付出代价。但是中国若持续以制造业密集这种高污染和高能耗的经济模式,作为维持10%经济成长的依据,也就预视未来「经济发展」与「降污指标」、「生态环保」将存在极为紧张的关系。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台湾观点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