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清朝国旗国歌的来历

 2006-08-04 20:4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我国古代旗帜不少,但人们却不知“国旗”为何物。战场上惯用“旌旗”,旗上绘有军队将领的姓氏,表明军为我有。旌旗一般是三角形或矩形的,边缘有波浪形的镶边。皇室有御旗,一般为金黄色,上面要么绣黄龙、金凤,要么就是麒麟、虎豹、八卦,不是代表皇帝就是代表亲王。

英国人越俎代庖设计绿底国旗

到了19世纪,国门被打开,清政府不得不适应近代外交的需要,设计一面“国旗”。最迫切需要的是军舰。

1860 年前后,太平天国起义造成国内混乱的局面,西方列强纷纷提出要以兵船助剿,怂恿清政府购买船炮。英国人甚至制定了一个诱人的时间表:如果1861年年底派人订购船只,次年9月,船只就可全部到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1863年4月即可投入长江作战,6日之内可抵太平天国首都南京,一天就可攻破南京城。清政府信以为真。

1862年2月27日,两广总督劳崇光与在广州主持海关事务的英国人赫德达成协议:清政府向英国购买中号军舰3艘、小号军舰4艘及若干弹药。事情交由回英国休假的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具体操办。

英国政府把这件单纯的买卖当成了控制中国军事的途径。李泰国和皇家海军上校阿思本很快订购了8艘舰船(7艘军舰,1艘辅助船)组成“英中联合海军舰队”。7 艘军舰分别命名为“北京”号、“中国”号、“厦门”号、“广东”号、“天津”号、“江苏”号、“穆克德恩”号。阿思本还招募了600名海军官兵,派到各舰任职。李泰国以中国“唯一的海军大臣”自居。

为了使兵船区别于其他国家的船只,他和阿思本为船队设计了一面旗代表大清国———长方形,绿底,黄色对角线交叉,中心嵌黄龙图案。李泰国解释说:“之所以选用绿色乃用其罕为欧洲列强采用,故不致与任何其他国家之旗帜混淆。”

8月13日,他们一本正经地致函英国外交大臣,要求将此旗在英国政府公报上公布,未果。

黄龙旗成为大清国旗的雏形

与此同时,清政府也明白了要建立自己的海军舰队,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志。总理衙门曾向慈禧提交了很多备选方案:八卦旗、麒麟旗、虎豹旗,也有一面与李泰国设计相仿的黄龙旗。慈禧认准了“龙”是君主的化身,金黄色又是皇家独享的颜色,既然“朕即国家”,那么用黄龙来代表大清,最为合理了。10月17日,清廷批准了总理衙门的奏议:所有水师船舰均悬挂三角形黄色龙旗,以黄龙旗作为中国官船旗号。

龙旗具有了国旗的身份,虽然没有法令正式确定,但这个日子成了后来史家追溯大清国旗的开始。1863年7月9日,在阿思本舰队抵达中国之前,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门照会英、法、德等国驻华公使:中国购自英国的舰队将悬挂中国龙旗。

9 月,阿思本舰队来到中国。但是在此之前,李泰国竟然代表清政府与伦敦签订了“十三条”。合同不但规定由阿思本任舰队的最高指挥官,指挥新购舰船,而且还指挥中国原有的西式舰船;舰船人员的选用,一概由阿思本和李泰国决定;这支舰队虽然听命于中国皇帝,但皇帝的一切谕旨均须通过李泰国转达,而李泰国拥有传达、解释甚至否定皇帝谕旨之权。清政府当然不答应,宁愿浪费购买船只的银两,也不愿留下这支蓝眼睛的中国舰队。阿思本最后只好把船拍卖给了印度和埃及。那个不合法的绿底“龙旗”也被一并抛弃。

李鸿章上奏改三角旗为长方形旗帜

1872年10月4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批准中国*船桅梢所常挂之式样为三角的旗帜是海军旗。龙旗要求龙头向上,旗用黄羽纱制,龙身用蓝羽纱制,定于11月1日所有旗帜一律更换。如此一来,黄龙旗具有了普遍的意义。

龙旗有高贵的意义,却也有一些缺点。中国的第一位驻外使节郭嵩焘在《使西纪程》里说:各国国旗多为长方形,且竖黄旗是有危重病人希望别船医生救助的信号,中国国旗用尖角、黄色“太为失考”。

1881年,洋务大臣李鸿章奏请把三角旗改为纵高三尺、横高四尺的长方形旗帜。他曾在19世纪60年代上奏过慈禧太后,请求颁制国旗。1888年10月3日,慈禧太后批准《北洋海军章程》,规定大清国国旗为长方形黄龙旗。自此,清政府的国旗才算最终确定。

《李中堂乐》曾代国歌 国歌颁布六天爆发起义

按照国际惯例,国歌与国旗同为国家的象征。大清国既没有像样的国旗,自然也没有像样的国歌。

1896年,清朝政府派遣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作为外交特使赴西欧和俄罗斯作礼节性访问。

欢迎仪式上,主方要演奏中国的国歌,李鸿章傻了眼: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国歌是什么。没办法,李鸿章只好把它理解为一首中国的歌曲,临时找了一首适合清政府口味的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古曲,作为国歌临时使用。歌词还算大方:“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此曲后来改称《李中堂乐》,算是中国最早的一首国歌。

1911年10月4日,清廷谕令内阁:典礼院会同礼部各衙门创作、呈览的“国乐”,“声词尚属壮美,节奏颇为叶和,着即定为国乐,一体遵行。”“国乐”名为《巩金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语言有点晦涩,意思却很美满:承蒙上天庇佑,当保牢疆土。老百姓们都欢欣鼓舞,庆幸生于清平盛世,真是幸福吉祥,心情舒畅。大清帝国有上苍保佑,会像苍天一样不会塌下,像大海一样不会枯干。但6天后,武昌起义爆发,清廷灭亡。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