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清朝國旗國歌的來歷

 2006-08-04 20:4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我國古代旗幟不少,但人們卻不知「國旗」為何物。戰場上慣用「旌旗」,旗上繪有軍隊將領的姓氏,表明軍為我有。旌旗一般是三角形或矩形的,邊緣有波浪形的鑲邊。皇室有御旗,一般為金黃色,上面要麼繡黃龍、金鳳,要麼就是麒麟、虎豹、八卦,不是代表皇帝就是代表親王。

英國人越俎代庖設計綠底國旗

到了19世紀,國門被打開,清政府不得不適應近代外交的需要,設計一面「國旗」。最迫切需要的是軍艦。

1860 年前後,太平天國起義造成國內混亂的局面,西方列強紛紛提出要以兵船助剿,慫恿清政府購買船炮。英國人甚至制定了一個誘人的時間表:如果1861年年底派人訂購船隻,次年9月,船隻就可全部到華,再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1863年4月即可投入長江作戰,6日之內可抵太平天國首都南京,一天就可攻破南京城。清政府信以為真。

1862年2月27日,兩廣總督勞崇光與在廣州主持海關事務的英國人赫德達成協議:清政府向英國購買中號軍艦3艘、小號軍艦4艘及若干彈藥。事情交由回英國休假的中國海關總稅務司李泰國具體操辦。

英國政府把這件單純的買賣當成了控制中國軍事的途徑。李泰國和皇家海軍上校阿思本很快訂購了8艘艦船(7艘軍艦,1艘輔助船)組成「英中聯合海軍艦隊」。7 艘軍艦分別命名為「北京」號、「中國」號、「廈門」號、「廣東」號、「天津」號、「江蘇」號、「穆克德恩」號。阿思本還招募了600名海軍官兵,派到各艦任職。李泰國以中國「唯一的海軍大臣」自居。

為了使兵船區別於其他國家的船隻,他和阿思本為船隊設計了一面旗代表大清國———長方形,綠底,黃色對角線交叉,中心嵌黃龍圖案。李泰國解釋說:「之所以選用綠色乃用其罕為歐洲列強採用,故不致與任何其他國家之旗幟混淆。」

8月13日,他們一本正經地致函英國外交大臣,要求將此旗在英國政府公報上公布,未果。

黃龍旗成為大清國旗的雛形

與此同時,清政府也明白了要建立自己的海軍艦隊,需要有一個統一的標誌。總理衙門曾向慈禧提交了很多備選方案:八卦旗、麒麟旗、虎豹旗,也有一面與李泰國設計相彷的黃龍旗。慈禧認準了「龍」是君主的化身,金黃色又是皇家獨享的顏色,既然「朕即國家」,那麼用黃龍來代表大清,最為合理了。10月17日,清廷批准了總理衙門的奏議:所有水師船艦均懸掛三角形黃色龍旗,以黃龍旗作為中國官船旗號。

龍旗具有了國旗的身份,雖然沒有法令正式確定,但這個日子成了後來史家追溯大清國旗的開始。1863年7月9日,在阿思本艦隊抵達中國之前,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專門照會英、法、德等國駐華公使:中國購自英國的艦隊將懸掛中國龍旗。

9 月,阿思本艦隊來到中國。但是在此之前,李泰國竟然代表清政府與倫敦簽訂了「十三條」。合同不但規定由阿思本任艦隊的最高指揮官,指揮新購艦船,而且還指揮中國原有的西式艦船;艦船人員的選用,一概由阿思本和李泰國決定;這支艦隊雖然聽命於中國皇帝,但皇帝的一切諭旨均須通過李泰國轉達,而李泰國擁有傳達、解釋甚至否定皇帝諭旨之權。清政府當然不答應,寧願浪費購買船隻的銀兩,也不願留下這支藍眼睛的中國艦隊。阿思本最後只好把船拍賣給了印度和埃及。那個不合法的綠底「龍旗」也被一併拋棄。

李鴻章上奏改三角旗為長方形旗幟

1872年10月4日,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批准中國*船桅梢所常挂之式樣為三角的旗幟是海軍旗。龍旗要求龍頭向上,旗用黃羽紗制,龍身用藍羽紗制,定於11月1日所有旗幟一律更換。如此一來,黃龍旗具有了普遍的意義。

龍旗有高貴的意義,卻也有一些缺點。中國的第一位駐外使節郭嵩燾在《使西紀程》裡說:各國國旗多為長方形,且豎黃旗是有危重病人希望別船醫生救助的信號,中國國旗用尖角、黃色「太為失考」。

1881年,洋務大臣李鴻章奏請把三角旗改為縱高三尺、橫高四尺的長方形旗幟。他曾在19世紀60年代上奏過慈禧太后,請求頒制國旗。1888年10月3日,慈禧太后批准《北洋海軍章程》,規定大清國國旗為長方形黃龍旗。自此,清政府的國旗才算最終確定。

《李中堂樂》曾代國歌 國歌頒布六天爆發起義

按照國際慣例,國歌與國旗同為國家的象徵。大清國既沒有像樣的國旗,自然也沒有像樣的國歌。

1896年,清朝政府派遣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作為外交特使赴西歐和俄羅斯作禮節性訪問。

歡迎儀式上,主方要演奏中國的國歌,李鴻章傻了眼:從來就沒有聽說過國歌是什麼。沒辦法,李鴻章只好把它理解為一首中國的歌曲,臨時找了一首適合清政府口味的七絕詩加以改編,配以古曲,作為國歌臨時使用。歌詞還算大方:「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雲車駕六龍。」此曲後來改稱《李中堂樂》,算是中國最早的一首國歌。

1911年10月4日,清廷諭令內閣:典禮院會同禮部各衙門創作、呈覽的「國樂」,「聲詞尚屬壯美,節奏頗為葉和,著即定為國樂,一體遵行。」「國樂」名為《鞏金甌》:「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喜同袍,清時幸遭。真熙嗥,帝國蒼穹保。天高高,海滔滔。」語言有點晦澀,意思卻很美滿:承蒙上天庇佑,當保牢疆土。老百姓們都歡欣鼓舞,慶幸生於清平盛世,真是幸福吉祥,心情舒暢。大清帝國有上蒼保佑,會像蒼天一樣不會塌下,像大海一樣不會枯乾。但6天後,武昌起義爆發,清廷滅亡。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