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统计数据可信性
中国的经济统计数据靠不住已经是学术界辩论的老话题。去年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环境中,中国再次放了一颗卫星,宣布去年中国经济增长达到百分之八,超过了原来预测的百分之七点几。约翰-伯赛尔森在《亚洲时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国家统计局在十二月八号就公布了这个数据,当时全国的增长统计数据应该还没有完全出来。在工业化国家,要得到全部的数据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中国经济这么庞大,经济部门这么多,这么复杂,在数据不完整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得出准确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数据?
总值报告严重矛盾
文章引用上海汇丰银行经济师曲洪彬的话说,国内生产总值报告中的一些数据显然存在“严重的矛盾”。按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数字,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应该再提高一倍。媒体引用曲洪彬的话说,固定资产和工业生产的增长幅度可能被夸大了20%到50%。旅居美国的中国大陆著名经济学家何清涟女士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的增长除了表现在数字上,实际的经济情况根本不是那码事。何清涟说:“中国出现了很多和它自己宣称的与经济增长不符合的现象。因为按照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保持这样高的速度,随之而来的其它一些指标也必然相应增长。如就业率,物价持续上涨等。从这几个指标看,中国都没有出现。这些年来只出现了通货紧缩,物价持续下降,因为老百姓的购买力很低,市场萎缩。”何清涟说,就业率从1998年开始,每年增长不到百分之一。去年只有百分之零点二六,等于没有增长。何清涟说,如果这些经济增长的必然现象都没有,怎么能够让人相信中国经济在持续高增长呢?
百分之八可以相信
前两年曾因对中国经济增长统计数据提出质疑而在中外学界掀起一场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真伪问题辩论的美国经济学家、宾州匹茨堡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罗斯基出人意外地对去年中国经济增长百分之八表示相信。罗斯基教授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表示:“这个数字当然是可能的。我认为2000年,1999年或者1998年都不可能有这么高的增长。这是中国在过去五年中第一次拿出了一个看上去说得过去的数字。”罗斯基说,去年的情况比较复杂,一方面存在不少经济疲软的迹象,如消费需求下降,失业增加,价格下跌。但另一方面,也有迅速增长的数据,如钢铁生产。去年中国生产了一亿八千万吨钢,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而且钢铁价格也没有下降,比较稳定,可能还有所提高。另外中国还进口了一些钢材,所以可以认为中国去年生产的钢铁都找到了买主。没有相当的经济活动是不可能吸收这么多钢材的。
百分比方法错误
罗斯基教授还指出,去年中国吸收的外资大幅度增加,特别是日本投资增加幅度很大。另外,私人企业发展也比较快,汽车市场急速扩大。回顾美国汽车的发展就会发现,汽车市场能够带动许多行业,是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但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杂志主编程晓农认为,争论中国经济增长是百分之八还是百分之三犯了方法错误。程晓农说:“中国是一个从计划经济的基础上走向市场经济的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留给中国的不仅仅是一个制度性遗产,有很多计划经济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它留下了一个经济结构的遗产。也就是说,在计划经济的盲目、瞎指挥下,经济结构本身是扭曲的。大部份企业的生产能力过剩,拥有大量的冗员。在这种情况下,大部份企业要想正常盈利,按照西方的标准是做不到的。”程晓农通过对美国经济在1955年到1990年的增长变化的分析发现,如果经济增长在百分之二左右,企业基本是处在不增长也不缩减的状态,也就是介于经济增长和衰退的临界点。
中国经济衰退景像
程晓农说,由于中国企业效率低,冗员多,经济增长的临界点就大大高于美国,大约在百分之七到八。如果增长低于这个幅度,中国的企业就会大幅度亏损,失业就会大幅度上升,银行坏帐就大幅度增加。程晓农说:“这一点是中国的国家计委等负责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部门非常清楚的一个基本常识,从八十年代以来就是如此,直到现在还是这样。但是改革开始,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和经济学家们逐渐有意识地,出于宣传上的考虑,回避这样一个事实。”程晓农的结论是,分析中国的经济状况,不能够只看增长数字,还要综合分析各种经济现象,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字跟美国的经济增长数字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如果用美国的标准来看待中国百分之八的经济增长率,那就等于说中国的经济状况已经达到超级繁荣的程度。但是在中国,除了上海等少数窗口以外,人们实际看到的却是另外一幅接近衰退的景像:物价持续下跌,失业超过20%,消费者需求萎靡不振等。程晓农指出,那些认为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的学者们就是没有弄清楚中国百分之八的真正涵义。
美国宾州匹茨堡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罗斯基是公开地、有系统地质疑中国经济增长数据的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曾经发表长篇文章,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萎缩,从物流下降和主要工业产品的缓慢增长等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提出全方位质疑,从而也成为中国官方大量反击文章的目标。但是就是这位经济学家在美国之音日前采访他的时候却明确表示,他认为去年中国经济增长百分之八的说法是可信的,并认为中国经济不是泡沫,不会象一些专家预测的那样很快崩溃。罗斯基的观点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听听他自己的解释:“首先呢,所有这些争论都是围绕过去五年。如果说到1977或1978年开始改革后的头20年,在我看来,一定要选择一套经济数据来用的话,最好的选择应该是中国年鉴提供的数据。当然也有学者拿出自己的数据,但综合来看,中国官方的数据可能还是比较可信的。分歧主要是从五年前开始的。”
罗斯基曾经多次指出,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的1998年和1999年,从许多经济现象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幅度最多不会超过百分之二,零增长也是可能的,甚至不能排除出现负增长的可能性。但是罗斯基认为,99年以后,中国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善,增长幅度会高一些。罗斯基认为,去年的增长数字是中国政府五年来拿出的唯一比较可信的数据。
中国经济数据受政治摆布
不过罗斯基对中国经济增长数据受到政治影响的疑虑始终不能消除。他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就明确表达了他的疑虑。
罗斯基说:“当然,我的感觉是,中国统计部门每年都宣布这个数字,百分之七或者百分之八。我怀疑是有人在强迫他们这么做。去年五月《中国日报》刊登了一篇采访国家统计局一位负责人的文章。这位负责人讲了一个问题值得注意。他说中国的统计系统不能够有效抵制政治干预。他这里不是说地方和省一级的行政干预,而是说中央的干预。”
对政治干预统计的问题来自中国的学者有着更多的体会和了解。旅美中国经济学家何清涟表示,玩弄经济数据为政治目标服务是共产党的一贯手法,从大跃进到搞四化,从来都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中央负责人要增长多少就增长多少,现在增长数据又成了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依据。
何清涟:“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选拔干部的机制决定了各级上报的数据都搀假的。中国为什么要把GDP增长率定在百分之八?就是因为共产党把经济增长看作自身合法性的唯一依据。”
干预来自最高层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杂志》主编程晓农表示,罗斯基的怀疑是正确的,在中国不仅地方和各省存在严重的政治干预统计的问题,在中央一级也相当严重。
程晓农:“事实上,中央政府同样干预数字。比如,1998年,长江暴发洪水,统计局报给中共中央、国务院的经济增长率是三个,百分之七点八,百分之八点零和百分之八点二。让中央选择。朱熔基的选择是百分之八点二偏高了,因为洪水比上一年还大,经济增长率比上一年还高,说不过去。说八点零好象太准了,正好一点不多,一点不少。他们最后还是用了百分之七点八。七点八表示,洪水有一点影响,但四舍五入,还是达到了中央规定的百分之八的目标。”
程晓农指出,从这个例子可以明确地看出,国家统计局在确定统计数据的时候根本谈不上独立。当然,程晓农也承认,国家统计局这两年在改革统计工作与国际接轨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让企业绕过轻工局等地方主管部门,直接向地方统计部门报告数据。但是地方统计局依然要服从地方党委的领导,而地方党委对事关它们工作能力和业绩的统计数字往往要施加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地方的经济增长数据往往高于中央确定的数字的一个重要原因。
统计数字毕竟只是数字。中国经济的具体情况如何?高速增长能不能够持续下去?存在哪些严峻的问题?木风将今后的报道里进一步介绍专家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 关键字搜索:
- 美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