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習近平領導砸鍋賣鐵 為何地方政府還未破產?(圖)

 2024-09-12 03:1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5
    小字

多倫多方臉
自媒體大V多倫多方臉(本人提供)

【看中國2024年9月12日訊】(看中國記者肖然報導)近年來,伴隨著房地產市場的暴跌和土地財政的崩潰,中國地方政府面臨前所未有的財政壓力。中國財政部財報顯示,今年前7個月除上海市財政盈餘,其餘三十個省市都是虧損,其中四川以4130億元赤字位居首位。財政部等六部門還發文限制基建工程。

土地出讓金曾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但隨著房地產市場的低迷,許多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急劇惡化。然而,儘管如此,中國地方政府尚未大規模破產,背後有一套「砸鍋賣鐵」的自救策略。時評人、自媒體大V多倫多方臉近日深入探討了「砸鍋賣鐵」政策如何通過變賣國有資產和增加非稅收入,暫時維持地方政府的運作,以及這種短期應對策略背後的長期隱憂。

房地產暴跌與土地財政的崩潰

多倫多方臉在他的油管節目中對於地方政府財政崩潰的原因做了分析。他表示,最近伴隨著房地產的暴跌,中國政府的收入也隨之下降,地方政府尤其依賴土地財政,這一收入來源在過去支撐了政府運作。許多省份的政府收入有30%以上來自於土地財政,某些省份甚至超過了50%。然而,隨著房價的暴跌,土地財政幾乎宣告破產。根據2023年7月的財政數據顯示,全國土地出讓金同比下降了40%,而從1月至7月的全年數據來看,土地出讓金同比下降了22.3%,這一數據直接退回到了2016年的水平。

土地財政的崩潰讓人們開始質疑,為什麼中國的地方政府還沒有破產?按理來說,土地財政作為中共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支柱之一,在房價暴跌後理應導致政府的收入大幅度下滑。然而,中國的財政收入卻並沒有出現全面的崩盤。事實上,2023年上半年中國整體的財政收入雖然不及預期,但同比僅下降了1.9%,並沒有達到崩潰的程度。

儘管土地財政收入大幅下降,中國的政府財政依然維持了運作。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前七個月,廣義財政收入預算的完成進度為53.9%。雖然按這一進度推算,全年財政收入只能達到92.4%的目標,但這並不足以讓政府陷入全面破產的境地。因此,儘管土地財政收入出現危機,地方政府依然能夠維持運作。

這時,大家可能會疑問,這些財政缺口是如何被填補的?很顯然,並不是因為經濟增長帶來了更多的稅收。根據中國公布的財政數據,主要的稅種如國內增值稅、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在2023年1月至7月期間均出現下降,降幅分別為5.2%、5.5%和5.4%。也就是說,稅收並沒有彌補土地財政的損失。那麼,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靠什麼補上缺口呢?

非稅收入與罰款

在一系列財政數據中,非稅收入的逆風上漲成為了地方政府堅持運作的關鍵。2023年上半年,非稅收入同比增長12%,增加了2291億元。而到了7月份,非稅收入的增幅進一步加大,單月同比增長36.3%。相比之下,土地財政收入同比下降40%,非稅收入卻大幅上漲,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非稅收入的持續上漲主要依賴於兩個方面:罰款和變賣國有資產。罰款是非稅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但並非唯一。近年來,中國的罰沒收入快速增長,尤其是在2021年和2022年,這兩年的罰沒收入分別增長了19.21%和15.41%。通過對企業的各種檢查以及對民眾的日常行為進行罰款,政府獲得了大量的收入。這種通過罰款進行創收的現像在中國非常普遍,甚至形成了跨省執法的「遠洋捕撈式辦案」。

「遠洋捕撈式辦案」是一種地方政府為了創收,通過跨省執法的方式對外地企業進行罰款的行為。一個典型案例是伴伴APP,這是一家位於武漢的陪玩語音平臺,因涉賭被佛山市順德區公安跨省抓捕,並且其賬上的3億元也被以贓款的名義劃歸政府賬戶。這種異地執法的現象日益普遍,成為地方政府創收的重要手段。

然而,即使罰款在近年來猛增,罰沒收入佔非稅收入的比例依然相對較低。2022年,中國的非稅收入總額為37029億元,而罰沒收入只有4000多億元,僅佔總收入的12%。因此,儘管罰款收入大幅增長,但更重要的收入來源其實是變賣國有資產。

變賣國有資產與「砸鍋賣鐵」

隨著土地財政收入的減少,地方政府不得不通過變賣國有資產來填補財政缺口。「砸鍋賣鐵」一詞由重慶璧山區提出,迅速引發了廣泛關注。該詞帶有文革時期的色彩,被廣泛傳播。而實際上,所謂「砸鍋賣鐵」就是通過變賣國有資產來彌補財政上的不足。重慶市的砸鍋賣鐵運動早在2023年上半年就已經開始,並且帶動了重慶的非稅收入增幅達到31%,遠超全國平均水平。

實際上,砸鍋賣鐵的行動在全國範圍內並不侷限於重慶市。早在中央下發相關文件之前,一些財政狀況較差的省份和城市就已經率先開始了類似的行動。比如,德令哈市和南寧市等地方政府早就通過拍賣國有資產、出讓資源使用權等方式進行「砸鍋賣鐵」以緩解債務壓力。

所謂的砸鍋賣鐵,包括了變賣政府單位的實物資產、國有企業的股權以及地方資源的使用權。例如,重慶沙坪壩區在2023年完成了102宗資產的處理,變現9.4億元,此外還質押了6個股權,總金額達到7.9億元。這些資產的拍賣不僅包括國有企業的股權和資源使用權,還涉及政府單位的房產。沙坪壩區政府舊有的房產,如小正街137號的原國土房管局辦公大樓,就被租給了一家企業用作人才公寓。

除了變賣實物資產,地方政府還通過出售公共權力來增加收入。南寧市的「慧泊停車事件」就是一個典型案例,該市政府一次性將道路停車收費權賣給了一家公司,授權期限長達25年。這種出售公共權力的做法在當今中國已非常普遍,2023年出讓停車位經營權的城市接近100個。

儘管通過變賣國有資產和罰款,地方政府暫時緩解了財政困境,但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可持續的。國有資產一旦賣完,地方政府將面臨更大的財政壓力。政府通過「砸鍋賣鐵」只是暫時的自救行為,而並未真正解決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長期來看,地方政府的債務壓力仍在不斷增加,砸鍋賣鐵的政策只能治標不治本。

砸鍋賣鐵的未來與隱憂

多倫多方臉還預測了習近平砸鍋賣鐵政策的未來和隱憂。

他指出,從目前情況來看,習近平的砸鍋賣鐵政策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地方政府的全面破產。通過變賣國有資產,一些地方政府得以繼續發放工資和維持日常運作,儘管有些地區的財政狀況依然緊張。然而,這種做法並不具有可持續性。國有資產畢竟是有限的,變賣資產只能解一時之急,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地方政府的財政赤字問題。

習近平的砸鍋賣鐵政策最早出現在中央文件中,例如《重點省份分類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試行)》中明確提出要通過砸鍋賣鐵的方式來應對地方債務危機。然而,這項政策的效果非常有限。儘管中央政府希望到2028年實現地方債務的隱性債務清零,但從當前的數據來看,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在不斷增長。

一方面,地方政府通過變賣國有資產勉強維持財政收入,另一方面卻沒有有效削減財政支出。中國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依然在不斷增長,特別是在中央政府要求地方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不得不繼續提供補貼和投資。這種雙重壓力使得地方政府難以真正「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面對如此複雜的財政局面,砸鍋賣鐵的政策還能持續多久?當地方政府賣完所有的國有資產後,下一個被出售的會是什麼?醫院、學校等公共服務設施是否會成為下一個被私有化的目標?儘管私有化未必是壞事,但在中國當前缺乏透明度的體制下,私有化過程極有可能變成權貴瓜分國有資產的盛宴。

歷史上,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私有化過程就是一個前車之鑒。由於缺乏透明的民主制度,俄羅斯的國有資產被少數寡頭瓜分,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和經濟問題。而在當下的中國,權貴的瓜分似乎已經悄然開始。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將會更加複雜,整個國家的經濟前景也將變得更加不確定。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