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大V多伦多方脸(本人提供)
【看中国2024年9月12日讯】(看中国记者肖然报导)近年来,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暴跌和土地财政的崩溃,中国地方政府面临前所未有的财政压力。中国财政部财报显示,今年前7个月除上海市财政盈余,其余三十个省市都是亏损,其中四川以4130亿元赤字位居首位。财政部等六部门还发文限制基建工程。
土地出让金曾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低迷,许多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急剧恶化。然而,尽管如此,中国地方政府尚未大规模破产,背后有一套“砸锅卖铁”的自救策略。时评人、自媒体大V多伦多方脸近日深入探讨了“砸锅卖铁”政策如何通过变卖国有资产和增加非税收入,暂时维持地方政府的运作,以及这种短期应对策略背后的长期隐忧。
房地产暴跌与土地财政的崩溃
多伦多方脸在他的油管节目中对于地方政府财政崩溃的原因做了分析。他表示,最近伴随着房地产的暴跌,中国政府的收入也随之下降,地方政府尤其依赖土地财政,这一收入来源在过去支撑了政府运作。许多省份的政府收入有30%以上来自于土地财政,某些省份甚至超过了50%。然而,随着房价的暴跌,土地财政几乎宣告破产。根据2023年7月的财政数据显示,全国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了40%,而从1月至7月的全年数据来看,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了22.3%,这一数据直接退回到了2016年的水平。
土地财政的崩溃让人们开始质疑,为什么中国的地方政府还没有破产?按理来说,土地财政作为中共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支柱之一,在房价暴跌后理应导致政府的收入大幅度下滑。然而,中国的财政收入却并没有出现全面的崩盘。事实上,2023年上半年中国整体的财政收入虽然不及预期,但同比仅下降了1.9%,并没有达到崩溃的程度。
尽管土地财政收入大幅下降,中国的政府财政依然维持了运作。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前七个月,广义财政收入预算的完成进度为53.9%。虽然按这一进度推算,全年财政收入只能达到92.4%的目标,但这并不足以让政府陷入全面破产的境地。因此,尽管土地财政收入出现危机,地方政府依然能够维持运作。
这时,大家可能会疑问,这些财政缺口是如何被填补的?很显然,并不是因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更多的税收。根据中国公布的财政数据,主要的税种如国内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在2023年1月至7月期间均出现下降,降幅分别为5.2%、5.5%和5.4%。也就是说,税收并没有弥补土地财政的损失。那么,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靠什么补上缺口呢?
非税收入与罚款
在一系列财政数据中,非税收入的逆风上涨成为了地方政府坚持运作的关键。2023年上半年,非税收入同比增长12%,增加了2291亿元。而到了7月份,非税收入的增幅进一步加大,单月同比增长36.3%。相比之下,土地财政收入同比下降40%,非税收入却大幅上涨,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非税收入的持续上涨主要依赖于两个方面:罚款和变卖国有资产。罚款是非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但并非唯一。近年来,中国的罚没收入快速增长,尤其是在2021年和2022年,这两年的罚没收入分别增长了19.21%和15.41%。通过对企业的各种检查以及对民众的日常行为进行罚款,政府获得了大量的收入。这种通过罚款进行创收的现像在中国非常普遍,甚至形成了跨省执法的“远洋捕捞式办案”。
“远洋捕捞式办案”是一种地方政府为了创收,通过跨省执法的方式对外地企业进行罚款的行为。一个典型案例是伴伴APP,这是一家位于武汉的陪玩语音平台,因涉赌被佛山市顺德区公安跨省抓捕,并且其账上的3亿元也被以赃款的名义划归政府账户。这种异地执法的现象日益普遍,成为地方政府创收的重要手段。
然而,即使罚款在近年来猛增,罚没收入占非税收入的比例依然相对较低。2022年,中国的非税收入总额为37029亿元,而罚没收入只有4000多亿元,仅占总收入的12%。因此,尽管罚款收入大幅增长,但更重要的收入来源其实是变卖国有资产。
变卖国有资产与“砸锅卖铁”
随着土地财政收入的减少,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变卖国有资产来填补财政缺口。“砸锅卖铁”一词由重庆璧山区提出,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该词带有文革时期的色彩,被广泛传播。而实际上,所谓“砸锅卖铁”就是通过变卖国有资产来弥补财政上的不足。重庆市的砸锅卖铁运动早在2023年上半年就已经开始,并且带动了重庆的非税收入增幅达到31%,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实际上,砸锅卖铁的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局限于重庆市。早在中央下发相关文件之前,一些财政状况较差的省份和城市就已经率先开始了类似的行动。比如,德令哈市和南宁市等地方政府早就通过拍卖国有资产、出让资源使用权等方式进行“砸锅卖铁”以缓解债务压力。
所谓的砸锅卖铁,包括了变卖政府单位的实物资产、国有企业的股权以及地方资源的使用权。例如,重庆沙坪坝区在2023年完成了102宗资产的处理,变现9.4亿元,此外还质押了6个股权,总金额达到7.9亿元。这些资产的拍卖不仅包括国有企业的股权和资源使用权,还涉及政府单位的房产。沙坪坝区政府旧有的房产,如小正街137号的原国土房管局办公大楼,就被租给了一家企业用作人才公寓。
除了变卖实物资产,地方政府还通过出售公共权力来增加收入。南宁市的“慧泊停车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市政府一次性将道路停车收费权卖给了一家公司,授权期限长达25年。这种出售公共权力的做法在当今中国已非常普遍,2023年出让停车位经营权的城市接近100个。
尽管通过变卖国有资产和罚款,地方政府暂时缓解了财政困境,但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国有资产一旦卖完,地方政府将面临更大的财政压力。政府通过“砸锅卖铁”只是暂时的自救行为,而并未真正解决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长期来看,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仍在不断增加,砸锅卖铁的政策只能治标不治本。
砸锅卖铁的未来与隐忧
多伦多方脸还预测了习近平砸锅卖铁政策的未来和隐忧。
他指出,从目前情况来看,习近平的砸锅卖铁政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地方政府的全面破产。通过变卖国有资产,一些地方政府得以继续发放工资和维持日常运作,尽管有些地区的财政状况依然紧张。然而,这种做法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国有资产毕竟是有限的,变卖资产只能解一时之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问题。
习近平的砸锅卖铁政策最早出现在中央文件中,例如《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提出要通过砸锅卖铁的方式来应对地方债务危机。然而,这项政策的效果非常有限。尽管中央政府希望到2028年实现地方债务的隐性债务清零,但从当前的数据来看,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在不断增长。
一方面,地方政府通过变卖国有资产勉强维持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却没有有效削减财政支出。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依然在不断增长,特别是在中央政府要求地方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不得不继续提供补贴和投资。这种双重压力使得地方政府难以真正“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面对如此复杂的财政局面,砸锅卖铁的政策还能持续多久?当地方政府卖完所有的国有资产后,下一个被出售的会是什么?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是否会成为下一个被私有化的目标?尽管私有化未必是坏事,但在中国当前缺乏透明度的体制下,私有化过程极有可能变成权贵瓜分国有资产的盛宴。
历史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私有化过程就是一个前车之鉴。由于缺乏透明的民主制度,俄罗斯的国有资产被少数寡头瓜分,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而在当下的中国,权贵的瓜分似乎已经悄然开始。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将会更加复杂,整个国家的经济前景也将变得更加不确定。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