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央行突然剎住印鈔機 發生了什麼?(圖)

 2024-06-10 21:5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5
    小字

廣義貨幣供應量(M2)突然減少
廣義貨幣供應量(M2)突然減少。(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中國央行印鈔量超歐美總和,如同毒癮深入骨髓難以自拔,印鈔機一天不開動就抓心撓肝式的難受。然而,流動性黑洞已經形成,正在吞噬經濟肌體。就在這個時候,廣義貨幣供應量(M2)突然減少,發生了什麼事情?

中國央行發布的一季度金融數據顯示,2024年3月末, 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304.8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8.3%。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390.32萬億元,同比增長8.7%,一季度累計新增12.93萬億元,處於歷史同期較高水平。

折合美元計算,中國M2是42.21萬億美元,遠超美國的20.76萬億美元,規模比美國、歐元區及英國之和還要大,也超過美國、日本、英國、印度四國的加總水平。外幣折合成人民幣計算,也不如中國貨幣的總量多。

M2包含一般現金、活期存款和流動性較低的定期存款等,為廣義貨幣供給量。M2達到304.80萬億元,這麼龐大的數額令中國民眾議論紛紛,錢都在哪裡?

中國央行一直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是不是單純為刺激實體經濟,更大程度是維持債務滾動,M2的背後是高達350萬億以上的債務,央行釋放貨幣和M2擴張,很大程度也是資金空轉和顯性債務存續,至於是否能緩解隱性債務、房企和弱不禁風的金融機構壓力,值得深思。

那麼看一下中國央行最新的4月份金融數據(5月的還沒有發布),就會發現,印鈔機突然剎住了。數據顯示,4月末,中國廣義貨幣(M2)餘額301.19萬億元,同比增長7.2%。 狹義貨幣(M1)餘額66.01萬億元,同比下降1.4%。4月末,M2同比增速較3月末回落1.1個百分點,4月末相比3月末,M2少了3.61萬億元。

按照中國央行旗下的《金融時報》發文解釋,原因是「銀行存款流向理財產品所致......5月M2還會減少。」

這並不能減輕外界的懷疑,如果從印鈔的源頭——金融系統(央行與銀行)是否擴張資產負債表(擴表)去看,4月印鈔機也照樣是停止運行的。換句話說,M2減少可以用銀行存款搬家(銀行存款流向理財產品)來解釋暫停的假象,但無法解釋4月實質上印鈔機已經停止的事實。

中國財政部在發行國債、中國央行在對房地產等提供各種貨幣及金融政策支持,即便M2短時間減少也不至於出現整個銀行系統在縮減資產負債表(縮表)、停止印鈔。和過去幾年同期數據比較,也不是季節性原因導致的。

再查看細分項目,銀行縮表主要兩個項目在減少:1、銀行手裡的現金減少;2、非金融機構和居民借銀行的減少。

所以,印鈔機停運主要原因:各方面都不賺錢,於是企業和民眾還錢多、借款少,即債務的問題。股市、債市、樓市,三市萎靡,製造業等實體經濟也難有起色,企業和民眾收縮債務才導致印鈔機停運。如果只是因為錢從銀行系統搬家了去了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賬戶上,還不至於那麼令人擔憂。

如果5月的金融數據也顯示印鈔機不轉了,那就麻煩了--債務坍縮。

債務坍縮(Debt Deflation)是經濟學家歐文·費雪(Irving Fisher)在1930年代提出的概念,指的是由於通貨緊縮引發的債務償還負擔增加,導致經濟活動進一步下滑的惡性循環。這個概念主要描述了一個經濟體如何在債務負擔增加的情況下陷入衰退,通常伴隨著價格水平的下降和實際債務負擔的上升。

是在通貨緊縮環境下,債務的實際負擔(以購買力衡量)增加的過程。具體來說,當價格水平下降時,名義債務的實際價值增加,借款人需要用相對更多的商品和服務來償還相同的名義債務。這增加了借款人的負擔,導致更多的違約、破產和經濟活動的進一步下滑。

債務坍縮的表現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通貨緊縮。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減少,貨幣的價值升高,商品及勞務價格總水平持續下跌。 在通貨緊縮時期,由於流通貨幣的減少造成社會購買力下降,通常會引起商品和服務的平均價格水平下跌,形成價格通縮。

2、實際債務負擔增加。雖然名義債務不變,但其實際價值增加,因為償還這些債務所需的貨幣購買力變強。

3、消費和投資減少。由於實際債務負擔增加,借款人需要將更多收入用於償還債務,從而減少了消費和投資。

4、企業破產和失業增加。企業因為銷售收入減少和債務負擔增加而破產,導致失業率上升。

5、金融機構壓力增加。大量違約和破產使得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產質量惡化,導致金融系統的不穩定。

債務坍縮的後果通常是廣泛而嚴重的,影響整個經濟體系。消費和投資的減少導致經濟活動萎縮,可能引發嚴重的經濟衰退或蕭條。企業破產和縮減規模導致失業率上升,進一步減少了消費需求。大量壞賬和資產負債表惡化可能導致銀行破產,進一步加劇金融系統的危機。房地產、股票等資產價格進一步下跌,導致資產負債表效應惡化,企業和個人的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

並且,經濟衰退、價格下跌和債務負擔增加形成負反饋循環,使經濟難以恢復。

歷史上最著名的債務坍縮案例是1930年代的大蕭條。在大蕭條期間,美國經歷了嚴重的通貨緊縮,債務負擔增加,導致廣泛的破產、失業和經濟衰退。儘管政府和美聯儲採取了各種應對措施,但經濟恢復花費了數年時間。

目前,發生在中國的房地產危機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同時疊加企業和民眾投資、消費意願不強等等,這個過程都會讓錢的流動變得很慢、效率很低。總之,債務坍縮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看誰是受到重擊的最後一塊。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