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稻穗上的姑娘(圖)

 2024-03-05 07:2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大躍進

大躍進時期(圖片來源:XINHUA )

【看中國2024年3月5日訊】無論任何事情,只要一發瘋,就剎不住車。

1958年8月22日《人民日報》在頭版位置,發表了一篇新聞報導——《東方紅紅遍天,一畝中稻四萬三千斤》。報導中說,安徽省繁昌縣峨山鄉東方紅三社放出了一顆驚人的大「衛星」:1.03畝稻田收穫稻穀44367.13斤,平均畝產43075.9斤,創下全國水稻畝產新記錄。

那時候,全國農村都在爭著放「衛星」,糧食產量從幾千斤到上萬斤,越報越高,牛皮越吹越大,簡直如同一匹野馬,收不住韁繩。其實誰都清楚,水稻產量一畝地充其量就幾百斤。可最先大著膽子的人,信口開河喊出1000斤時,不但不被懷疑,反而受到上級的表彰。下面一看,原來糧食產量是可以用嘴吹的,這個誰不會呀,於是也大著膽子往上抬。開始還100斤200斤的增加,明明已經很吹牛了,卻被批評為小腳女人,步子邁得不大。下面一些善於窺測領導意圖的基層幹部,已經知道上面的意圖,需要的只是數字,而非真實產量。索性變得猶如拍賣場上輪番競價,有帶頭喊2000的,就有不怕事喊3000、5000的。就這樣接二連三的喊下去,只看誰的膽子最大,牛皮吹得最響。

先是1958年8月上旬,就是那個湖廣填四川很出名的湖北省麻城縣,它下面的麻溪河鄉建國第一農業社,在當地的報上說,他們的早稻畝產36956斤。省裡聽說後,專門派出驗收團下去驗收,領隊是當時分管農業的省委副書記。新華社湖北分社攝影記者於澄建和文字記者,也跟隨驗收團來到麻溪河鄉採訪報導,並拍攝了一張載入史冊的造假照片。

於澄建後來在一篇文章中回憶說:到達建國第一農業社後,我除了向社幹部瞭解高產的有關情況外,還和群眾多交談,他們告訴了我很多有趣的材料,這些材料,構成了我拍攝這張照片的主要依據。如他們說「這塊田的早稻長得又密又厚,就像沙發似的」,「放個雞蛋在上面滾也掉不下去」。這對我有很大的啟發,我想我們應該用群眾所喜愛的生動的表現方法來拍攝,於是我就在群眾的啟發下,讓四個活潑的孩子站在稻穗上跳動,以顯示稻穗的厚和密並富有沙發似的彈性。正當四個孩子快樂地跳躍的時候,我拍下了這張照片。拍攝時間是下午四時左右,陽光很好。由於拍攝距離較近,雖用了1/125秒還嫌慢,所以右邊兩個孩子因跳動而稍顯模糊,但有人說這樣正可以表現動感。另外,我也拍了一張兩個小孩用雞蛋在稻穗上滾動的照片,但因雞蛋太小,而且雞蛋的顏色和稻穗的顏色相近似,所以表現得不突出,沒有成功。但後來我想,要是當時用幾個大西瓜在上面滾(反正掉不下來)那效果可能就要好些。

這是於澄建在談他的拍攝經過和攝影體會,顯得那樣津津樂道。我們想知道的是,於澄建在拍攝時,知道不知道他這是在造假?

於澄建當年27歲,有一定的工作經驗。面對「衛星田」,僅憑常識就能知道是在公然造假。但他在之後接受採訪時卻說,他確實不知道是在造假。因為在他去拍攝之前的8月初,新華社就已經對這個「衛星田」做過報導,題目是《人民就是創造奇蹟的神仙建國一社創早稻畝產36956斤記錄》。文章說,根據實測結果推算,平均每畝有768萬穗。經過推算,產量就出來了。

於澄建的意思是說,因為新華社已經報導過了,所以他就相信了。

這根本就是在說謊!

其實當時的情形,誰都知道是在造假,從農民到社幹部,從驗收團到新華社記者,只要看一看周圍的其他稻田,就知道這塊密不透風的稻田,是人為製造出來的假象。這就如同安徒生童話裡的皇帝的新裝,誰都不敢說破,說破就是右傾。既然環境如此險惡,那就大家一起造假吧。

於澄建拍攝的造假照片,以《歡悅在早稻衛星上》命名,首次刊登在當年8月15日的《人民日報》第一版,用虛假的圖片印證了畝產三萬斤的神話。這也使它成為新中國有史以來影響力最大的造假照片。

很快,湖北麻城水稻畝產36956斤的消息,經過報紙、電臺迅速傳遍了海內外。這讓安徽省繁昌縣的領導坐不住了,心想別的地方既然可以膽大妄為,胡說八道,我們又為何不可以跟風造假?

距於澄建的造假照片發表僅僅一個星期,1958年的8月22日,《人民日報》便在頭版位置,刊登報導文章《東方紅紅遍天,一畝中稻四萬三千斤》,宣布安徽省繁昌縣峨山鄉東方紅三社放出了一顆驚人的大衛星:1.03畝稻田收穫稻穀44367.13斤,平均畝產43075.9斤,創下全國水稻畝產新記錄。

人民日報對此發表評論《向安徽人民致敬》。新華社攝影記者戈永坤也步於澄建後塵,跑到繁昌縣,拍攝了一幅《稻穗上的姑娘》,刊登在《中國青年報》、《繁昌報》、《安徽日報》、《人民畫報》上。

照片《稻穗上的姑娘》叫彭可秀,時年16歲。她後來回憶說:1958年,全國都在爭著放「衛星」,糧食產量從幾千斤到湖北麻城的36956斤。獲知這個消息,繁昌領導坐不住了,要求下面放出更大的衛星。於是「幾十萬棵稻穗一夜之間移栽到了一丘田裡,密不透風。為了防止稻穗倒伏,還從山上砍來近千斤元竹,替稻穗搭上架子。」

8月17日下午,彭可秀和三百多名社員,帶著收割工具被派到指定的衛星田等候。天黑下來後,衛星田裡亮起了一長串從縣城接過來的電燈,縣廣播站搬來了手搖唱機。一會兒功夫,歌曲《南泥灣》、《大生產》就響了起來。在音樂聲中,幹部一聲令下,大家就開始收割了。彭可秀和三百多人擠在一畝田裡,肩挨肩,腳踫腳,割下的稻子像山一樣堆在田裡,沒法下腳。直到第二天下午7點多才結束。

彭可秀說:「割稻時,人太多了,人踫人,很費力。到第二天上午9點多,我太累了,就放下鐮刀歇一歇。不知是誰說這稻子太密了,恐怕能坐人了。我那時年輕,活潑好動,就一邊按住一個小姐妹的肩膀,坐上了稻穗,坐在上面就像坐在草堆上一樣。這時有人喊來記者照相,我高興得笑起來,真沒想到。」

新華社攝影記者戈永坤拍攝的《稻穗上的姑娘》,就是這樣誕生的。

收割結束後,經過現場過秤,產量還不到4萬斤,於是又找來了小學師生一百多人,幫助撿稻穗。第三天下午,有幹部宣布:「一畝零三厘中稻收了44000多斤,畝產43000多斤。」

在這場收割行動中,上上下下數百人,毫不遮掩地共同造假,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要超過湖北麻城的全國最高產量。

因為湖北麻城的畝產是36956斤,安徽繁昌要比它高,就只能採取更大的造假行動,一鼓作氣地放一顆更大的衛星,最終使畝產量達到了43075.9斤。

數字精確到兩,讓全國人民都領教了安徽繁昌峨山鄉一絲不苟的造假精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漢嘉女1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