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招教你快速看穿「誇大不實」的話術(圖)
你會如何回應總是誇大其詞的夥伴?(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當你的合作夥伴在對話中總是誇大其詞,你會如何反應?在《從說話洞察人心》一書中,林萃芬,專業諮商心理師,深入探討了這個問題。她提出一個重要的觀點:當某人經常誇大不實地說話,這會如何影響你們之間的關係、信任感,以及情感聯繫?林萃芬解釋道,在偶爾的交往中,這樣的言行或許不會造成太大問題。但在合作或情侶關係中,這種不實的言談可能會使人質疑自己的判斷力。她進一步分析了「誇大其詞」背後的心理動機,對於理解人際互動及維護健康關係具有深刻的意義。
渴望別人的關心
朋友毛毛在上班途中不幸遇到一場輕微的交通事故,但他對同事們誇大其詞,聲稱自己差點腦震盪,並將此歸功於自己平日的善行。當一位注重細節的同事要求他描繪事故現場以釐清責任時,毛毛卻含糊其詞,表示現場混亂不清。其實,這起所謂的「連環大車禍」只是毛毛為了引起關注而捏造的故事。這反映出,一些人為了獲得關心,經常會使用誇張和悲情的敘述手法。
需要別人的讚美
當我還在媒體工作時,一位朋友帶著自製蛋糕來探班。他的蛋糕做得非常專業,讓我這個家事新手感到驚訝並連連讚賞。然而,一名同事卻懷疑這蛋糕是否真的是朋友親手製作,認為它與某家店的蛋糕極為相似。這讓我糾結是否該詢問真相。但最終,我們決定不去追究,畢竟無論如何,朋友的心意最重要。隨著時間的流逝,我遇到越來越多為了獲得讚美而誇大事實的人,他們或是誇耀自己的成就,或是自吹多才多藝,其實只是略懂皮毛。這些經歷讓我意識到,渴望他人認可和掌聲的人實在不在少數。
渴望讓人刮目相看
我的一位朋友總是身著名牌,佩戴昂貴手錶,並駕駛百萬級跑車,給人留下了富有的印象。然而,那些瞭解真相的人都知道,他其實負債累累,常常透過信用卡維持這種奢華的生活方式。他不僅穿著奢華,而且喜歡誇大其詞,經常在人前吹噓自己的職位和影響力,聲稱自己是公司的協理,擁有巨大的權力和廣泛的人脈。這種行為背後的真實動機,是希望別人將他視為重要人物,給予特別的對待和尊重。這反映了一種渴望被認可和尊重的心理狀態。
如何檢測語言是否誇大不實?
在這個講究「包裝」的時代,每個人都難免會誇大一點,不然,別人就會覺得你講的話「不夠有趣」、「不夠分量」。也因此,剛認識一個人的時候,第一個要做的功課就是測出對方的「說話的可信度」有多高?
檢測法⑴:先把他話中所有的「形容詞」刪除,然後再把「事實」重新組合一遍
要判斷一個人的話有多可信?我的策略是:首先刪除對方話語中的所有「形容詞」,然後用剩下的「事實」重新構建故事。如果我的直覺懷疑這故事太誇張或邏輯不合理,我會進一步查證對方的話與事實的差異。這可能是全然捏造,或只是部分誇大。當我發現某人經常誇大其詞時,我會對他們的話持保留態度,尤其在涉及工作相關事宜時,更需謹慎核實。
檢測法⑵:從細節說明判斷出真相
在我教授的一門課程中,我專門指導企業人資部門如何辨識求職者可能的危險行為。許多人資專業人員都面臨一個難題:如何在面試中判斷求職者所言是否與未來工作表現相符,避免他們在面談時過分誇大自己的能力,而實際上無法達到預期,導致公司損失。引用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的面試經驗,他在面試時總會詢問求職者過去解決棘手問題的經驗,因為真正有解決問題能力的人能夠詳細描述過程和關鍵點。他還指出,真正經歷過困難的人不會輕易忘記那些痛苦經歷。
檢測法⑶:注意說話的人會不會受聽眾反應所左右
我使用的另一種評估方法是觀察講話者是否受到聽眾反應的影響。經常誇大其詞的人往往非常關注聽眾的反應,並根據這些反應來調整他們的言論。這就像寫作文一樣,記敘文時會使用更多形容詞來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否則就像枯燥的流水帳。然而,在撰寫論說文時,就不能過度誇大,必須貼近事實,以避免讓人覺得不真實,這對於建立信任感至關重要。
誇張變實際,話術換新裝
當你發現自己講話有誇大的傾向時,可以嘗試刪除無關緊要的形容詞,並專注於具體描述客觀事實。比如,當有人請求你幫助尋找工作時,原本可能會說:「我認識許多上市公司的大老闆,能夠快速幫你安排職位,像叫外送一樣簡單。」但實際上應該改為更實際的語言:「我有朋友的公司可能有工作機會,我會先了解情況再通知你。」這樣做可以避免過高地提升他人的期望,減少自身壓力,並維持他人對你的信任,有助於長期維持友誼和尊重。
(本文節錄:時報出版的《從說話洞察人心:摸透對方心理,把話說得恰到好處,輕鬆駕馭人際關係》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