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講堂】玫瑰糠疹的調治(圖)


玫瑰糠疹在中醫的治療上,以疏風、清熱、涼血為主。(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是一種皮膚起疹子的疾病,典型的症狀,是先出現一個紅的、有點鱗屑的斑,稱為先驅斑(herald patch),然後數日至數週之後,全身出現粉紅色的斑疹,通常三個月內,即使不治療,也會自動消失。有時起疹子之後會有發燒與皮膚搔癢,但鮮少有其他症狀出現。

玫瑰糠疹的起因不太清楚,一般相信與人類疱疹病毒6型與人類疱疹病毒7型有關。普遍認為玫瑰糠疹沒有傳染性,診斷的依據通常看症狀。

玫瑰糠疹的治療很有限,大約1.3%的人口在一生中某個時間點會得病。發病年齡通常在10至35歲之間。

69%的玫瑰糠疹病患在發病前有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然後一個2至10公分直徑的先驅斑會出現,通常出現在肚子,有時候會在其他較隱密處,如手臂彎曲凹槽處,有時容易被忽略掉;有時先驅斑會表現成一群橢圓斑出現,被誤認為是痤瘡;有時完全沒有先驅斑的出現。

之後玫瑰糠疹的斑疹會像聖誕樹一樣的分布在身軀,沿著肋骨出現。有時會出現低燒、噁心嘔吐與疲倦的症狀。

在中醫裡對玫瑰糠疹有風熱瘡、血疳瘡、母子瘡等名稱,《外科啟玄》提到風熱瘡時,談道:「此瘡初則疙瘩癢之難忍。爬之而成瘡。似疥非疥。乃肺受風熱。故皮毛間有此症也。宜防風通聖散數劑治之。三、五日即癒。不似疥難痊。若不早治。亦恐遍身成癩也。」《醫宗金鑒》中提到:「此證由風熱閉塞腠理而成,形如紫疥,痛癢時作,血燥多熱,用消風散治之。」並有方歌:「血疳形如紫疥瘡,痛癢時作血多傷,證因風熱閉腠理,消風散服功最強。」

玫瑰糠疹治療上以疏風、清熱、涼血為主。若風熱蘊膚,口乾、便秘、尿黃,發病較急,表面有糠狀鱗屑,宜疏風清熱,可用消風散加減,常用藥有如:荊芥、防風、蟬蛻、胡麻仁、知母、石膏、大青葉、連翹、白蒺藜、甘草等。若是血熱風燥,斑片鮮紅或紫紅,搔癢劇烈,可涼血消風潤燥,用藥有如:生地、玄參、丹皮、紫草、赤芍、白茅根、石膏、荊芥、銀花等。

本文留言

作者鄧正梁(濟德中醫診所院長)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