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3年12月6日訊】地產新政後,翹首以盼的「金九銀十」並未如期而至。時值歲末,地產趨弱依然,保交樓風險未消。地產政策是否有所「失靈」?地產持續缺位之下,又有誰能取代其成為支撐整體經濟的主要動能?
一、政策失靈,還是力度不足?
近期二手房掛牌量激增,似與房價加速下行相互交織反饋,均達疫情以來最快水平。國際來看,當市場出現預期自我實現的負向循環而「失靈」時,政策的「有形之手」變得尤為重要。
相較歷史,中國當前地產政策發力或仍顯審慎,而未必失靈。例如,儘管一線城市已推出「認房不認貸」及個別城市(深圳)下調首付比,但面對超出過往的房價跌幅,放鬆力度偏弱。這或也對應著未來的政策空間。
二、穩定地產,還是取而代之?
海外來看,地產和經濟週期高度正相關。尤其在地產下行期,經濟難見逆勢抬升。借鑒日本等教訓,在人口加速老齡化等潛在增速下行階段,維持地產相對平穩對於轉型至關重要。無論是基建舊動能,還是高端製造新動能,都難取代「衣食住行」中對「住」的生活嚮往。
初步估算,截至年底,房企「保交樓」資金缺口或約4萬億。僅靠銷售回款來彌補保交樓的資金缺口,仍捉襟見肘。而保交樓的進展,反過來又影響購房信心。如此循環,唯有藉助市場之外的力量才能終結。房企風險未充分緩釋前,地產整體難有明顯回升。
近期「三個不低於」政策彰顯信號意義,後續力度是關鍵。預計明年地產銷售額、投資增速或分別由今年的-5%、-9%左右,微弱改善至-4%、-7%左右。這意味著,明年經濟若要實現4.5%-5%的增速,或需基建增速由今年8%抬升至8.7%-12.7%。否則,目標難以實現。
三、基本結論
一是物有輕重,事分緩急。近期二手房掛牌量激增,與房價加速下行相交織。當市場出現預期自我實現的負向循環而「失靈」時,政策「有形之手」變得尤為重要。相較歷史,中國當前地產政策發力或仍顯審慎,失靈與否有待市場觀察。
二是借鑒日本諸國經驗,在人口加速老齡化等潛在增速下行期,維持地產的相對平穩對於經濟轉型至關重要。無論是基建等舊動能,還是高端製造等新動能,短期似都難以取代老百姓「衣食住行」中對「住」的生活嚮往。
三是展望未來,僅靠銷售回款來彌補保交樓的資金缺口,仍顯捉襟見肘。而保交樓的進展,反過來又影響購房信心。如此循環,唯有藉助市場之外的力量才能終結。明年地產或有少許改善,而保障房建設這一塊如何貢獻部分投資仍需拭目以待。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