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這些不是肉?6種人工「合成肉」勸你少吃(圖)

 2023-04-14 01: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飲食
許多肉品都是由人工合成的食品,6種人工「合成肉」勸你少吃。(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除了新鮮肉品,許多人喜歡在冰箱儲存一些冷凍肉食,想吃就拿出來料理,方便又好吃。但是,這些可能不是真的肉,許多肉品都是由人工合成的食品,6種人工「合成肉」勸你少吃。

「合成肉」是什麼?

合成肉又叫「重組肉」,是用碎肉和食品添加劑(果膠、卡拉膠等)加工而成的整塊肉。是把零散的肉凝結在一起,使之成為整塊。雖然不是從動物身上切下來完整的一塊肉,但也算是肉製品。

蟹肉棒是螃蟹做的嗎?魚丸裡有魚嗎?牛肉丸是純牛肉製成的嗎?……很多人都擔心這些肉品的安全性,裡面加的主料是像卡拉膠和TG酶的食品黏合劑,因為是用碎肉加工的,比直接切肉複雜很多,裡面的細菌會高一些,烹調時務必做到全熟。

這些食物多是「合成肉」

1、凍肉丸

吃火鍋和麻辣燙的時候,魚丸、蝦丸、牛肉丸等丸子是許多人很喜歡吃的火鍋料之一。通常我們都會認為魚丸是魚肉做的、牛肉丸是用牛肉做的,其實並不是的,很多彈力十足的魚丸,主要都是澱粉、香精、添加劑製成的,甚至連魚肉都沒有,而牛肉丸中沒有牛肉,製作原料只是澱粉、添加劑等,這些幾乎都是工業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

2、雞柳、雞排

雞柳、雞排是小孩最愛吃的,它們也是一種人工合成肉製品。一些商家銷售的雞排採用人工合成的,將雞身上肉質比較差的部分剔除下來,混合一些雞胸肉剁成肉泥,再添加澱粉增加肉泥的黏性,攪拌成形後加入一些調味料製成肉餅,下鍋油炸後就成了雞排。所含食品添加劑不少,吃著也沒有多少肉的味道。

3、火腿腸

正規製作的火腿腸是用瘦肉和少量的澱粉製成,但市面上便宜的烤腸基本都是由大量邊角肉和大量澱粉製作成的,食品添加劑也不少,吃著沒有肉的味道。想吃烤腸建議選擇正規品牌,也要多看配料表,看澱粉和肉類的含量。

4、凍牛、羊肉卷

吃火鍋、麻辣燙必點的肥牛卷、羊肉卷也深受喜愛,但基本都是合成肉,就是用一些碎肉和一些黏合劑組成的。雖然口感吃起來和羊牛肉相似,但其中的營養價值很低。超市也販賣不少這種肉卷,假肉卷易散、紋路少、較軟黏、脂肪和精肉間界限分明,就是合成肉卷。

5、蟹肉棒

蟹肉棒其實和螃蟹一點關係也沒有,而是冷凍魚糜的「仿生食品」。成分基本是:水、魚糜、大豆蛋白、澱粉、食品添加劑。個別成分中甚至還有雞肉、豬肉,就是沒有螃蟹。冷凍魚糜急速解凍後再次冷凍,口感就會偏向蟹肉,再用機器做成蟹肉的棒狀外形,再塗上食用色素,加入蟹香風味的香精就完成了。

6、廉價的牛排

根據加工方式不同,市面上的牛排可分為「原切牛排」和「重組牛排」。原切牛排是從牛肉上直接切割下來的一整塊牛肉,而重組牛排是把碎肉合起來壓製成牛排,過程中加了添加劑,如包裝有「食用膠、卡拉膠、谷氨酰胺轉氨酶(TG酶)、大豆分離蛋白」等字都是合成牛排。

碎肉不等於劣質肉,藉助肉類的重組技術加工製成的重組肉也不等於劣質肉製品,重組牛排並非「不安全」,裡面的添加劑也不會對人體造成直接傷害,但對於腸道敏感人群和兒童來說,食用添加了卡拉膠的食品會提高炎症性腸病的風險。此外,合成牛排大都經過解凍、處理、再冷凍的,過程中也加大了細菌和汙染的風險。

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合成肉其實還有很多,例如培根、午餐肉等,購買的時候一定要多看配料,以維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責任編輯: 曉青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