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諸星會在大年初八這一天下凡界。(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我們將在2023年1月29日迎來黃曆正月初八,雖然初八並非令節,但中國民間在這天有祭星之習俗,並因為這天是稻穀的生日,故稱正月初八為「榖日」。祭星,又稱為:「迎順星」、「接星」,民間亦稱正年初八為「順星節」,順星則有「本命星」之稱。清代富察敦崇在清光緒年間刊印的《燕京歲時記・順星》中載說:「初八日,黃昏之後,以紙蘸油,燃燈一百零八盞,焚香而祀之,謂之順星。」
首先來談談「榖日」。
由於初八是稻穀生日,古人認為,當天的天氣狀狀,決定了在新的一年裡,穀物是否豐收的重要一天。古人在初八這個日子裡,也不會吃煮熟的穀物,藉此代表自己一家人都很重視農業,珍惜糧食,並祈求在新的一年裡都能夠豐衣足食。
那麼,我們又為何要祭拜「順星」呢?
依照道教與星象家的説法,人人在每一年都會有一位值年星宿,亦稱「流年照命星宿」(日、月、水、火、木、金、土、羅候、計都等九星輪流值年照命),也就是說,當年的值年星宿掌握了每個人的一年命運。
至於每年的正月初八正是傳說中諸星下凡界、或說是諸星君相聚的日子,因此,人們會特地在初八這天前往白雲觀星神殿(即元辰殿)燒香祭拜星君(指:順星),期盼獲得星君的庇祐,在新的一年裡能夠平安順利。
除了尋常人家會在初八這天的夜晚,也就是天上星斗紛紛露臉了之後,舉行順星的焚香祭祀儀式之外,寺院道觀也大多會在初八這一天設壇祭星、進行布施。換言之,無論是否有進入廟裡進香祭拜,大年初八的當晚,各戶人家是都會舉行「迎順星」儀式的。
像清代乾隆時期的官員、藏書家汪啟淑在著作《水曹清暇錄》中,即載:「正月八日,俗傳諸星下界,京城內外,庵觀寺院僧道,多攬檀越施主年庚,陳設祭品,為壇而禳,冀得香儀,亦有本家庭院,燃燈自祭,燈數以百零八為度,間亦用四十九盞,習以為常。」
清代道光十年刻本《大同縣誌》亦有記錄這一習俗:「初八日,俗喚『八仙日』。是日,順禳星辰。先是,前臘,備廟僧道與相識者送迎祥疏一道;至期,家家布施,各廟僧道有回以果餅者,有留之吃齋者,則視布施之多少為差。」
祭星儀式進行時,一家大小是不分尊卑長幼,必須全部參加的。特別是本命年生肖的人,當天晚上是必須要守燈,直至燈熄的,不可恣意外出,如此方可消除災難。祭祀星君時,須由長輩主持,燃燭上香,全家均得依照尊卑長幼進行三叩首,並肅立大約十分鐘左右,直至香燭將盡,隨後再次依序三叩首。
全家在祭星期間,案頭、灶臺、門檻、鍋臺等處,都得點燃一盞具有辟除不祥之意的「金燈(黃燈花)」,民間稱之為「散燈花兒」。有些地區除了祭星,還會加上祈歲之節俗。《懷來縣誌》即有載:「初八夜,用小磁燈十二盞祭星(遇閨則需要再加上一盞)以祈歲。」此外,等到儀式正式結束之後,全家人還要相聚一起吃元宵。
只是,正月初八吃元宵(湯圓)跟正月十五日的元宵節吃湯圓是不同寓意的。正月初八吃湯圓是在祈求能獲得星神的庇佑,同時不忘對星神表示感恩,至於正月十五吃湯圓則是代表一家人能團圓。
不過,可惜的是,如今很多人都已經忘記了大年初八必須要進行祭星儀式了。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