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武侯祠過廳。(圖片來源:Shizhao/維基百科)
一提及三國時代,創下隆中對、連珠弩、木牛流馬及八陣圖等神之又神的故事的諸葛亮,絕對是舉足輕重的一大重要角色。他可是匯集忠、孝、義、智於一身的政治家與軍事家。眾所周知,諸葛孔明可是公認的忠、智慧的主要代表。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從年輕時就有經天緯地的才能與安邦定國之謀略。唐朝詩人杜甫在《八陣圖》一詩中,即以前兩句鮮明的點出諸葛亮的莫大成就:「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諸葛亮生前獲封「武鄉侯」,死後諡號為「忠武侯」,武侯祠因此得名。中國尚存規模較大的武侯祠目前共有9座:成都武侯祠、古隆中武侯祠、祁山堡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南陽武侯祠、五丈原武侯祠、寶山武侯祠、勉縣武侯祠、蘭溪武侯祠。其中位於四川成都市南郊的武侯祠佔地56畝,雖然不是時間最早的,但在影響力、規模與名氣上都是最大的,亦是中國唯一一座君臣合祠的祠廟。歷經千年的它,實際囊括了有劉備墓的惠陵、漢昭烈廟、三義廟與川軍抗戰將領劉湘的墓園。
其實,最早的武侯祠建於陝西,亦是唯一一座官方修建的武侯祠。根據史料記載,在諸葛亮辭世了二十九年了之後,後主劉禪在群臣的建議下,特地為諸葛亮在沔陽(湖北仙桃市古城西門)立廟。此事說明在三國時,祭祀劉備陵廟與諸葛亮的廟宇分別在成都和陝西。惠陵與漢昭烈廟的建立時間為蜀漢章武元年(221年)。成都的武侯祠則是在南北朝時期建立的,跟惠陵、漢昭烈廟同屬一個區域,但成都武侯祠實際上是分成數個階段才建立起來如今的狀況。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一子、明蜀獻王朱椿主張要「君臣宜一體」,故將惠陵一旁的武侯祠給廢棄了,重新修建漢昭烈廟,並在廟內安置諸葛亮塑像,真正的實現了「君臣合祀」的格局,此亦具有良臣伴明君之美好寓意。
康熙十至十一年(1671~1672年),成都武侯祠重建一事由四川按察使宋可發主持,最後形成裡面有著昭烈殿、劉備殿的昭烈廟在前,有著忠武殿、諸葛亮殿的武侯祠在後的前高後低之格局,並持續迄今。
至聖先師孔子曾言:「臣事君以忠」,諸葛亮身為一代名相,不僅對君主劉備與國家盡心盡力,甚至奉獻所有,在成為萬眾典範之際,亦完全符合儒家思想「忠」這一重要元素,因此武侯祠可謂呈顯民眾對儒家思想的極度重視。
諸葛亮還因足智多謀,而被視為「智慧」代表,但除了「忠」與「智」,「清廉」亦是他的一大特徵。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則小故事。
諸葛亮曾經上表後主,陳述自己成都的家中種有800棵桑樹,以及15頃的瘠薄田地,而這些足夠孩子的吃穿用度了。諸葛亮更坦言,自己在外行事,不曾聚積儲存私人財富,但凡所穿所吃均依賴國家。正因如此,一旦他死去,家中絕不會有多餘的衣物布帛,外頭更不會出現因公贏利的產業財貨。
如此美好的諸葛亮,怎不令人欽佩!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