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政部將以破記錄的地方專項債支持地方政府投資基建。(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3年1月12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中國官方「清零」應對疫情政策衝擊經濟,進入2023年後下行壓力明顯增大。中國財政部將以破記錄的地方專項債支持地方政府投資基建,但帶來更大的金融風險。
1月12日,據中國官媒《證券時報》報導,2023年初,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工作延續「早發快用」節奏。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月11日,一季度各地擬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債券規模已超1.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擬發行的新增專項債規模已達9775.431億元。
而在2022年一季度,專項債自1月13日後密集發行,並在當季新增專項債累計發行12980億元。對比現在的數據,凸顯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速度更快、更急迫。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對官媒表示,結合專項債提前批額度的下達以及各地披露的發行計畫看,今年一季度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有望超過去年同期水平,發行規模預計達1.5萬億元。
專項債券是地方政府債券的一種,指為了籌集資金建設某專項具體工程而發行的債券。專項債給地方政府增加了「收入」,此前土地出讓收入被列為政府性基金預算,對於地方政府來說,它不但能解決地方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缺口,土地出讓收入還需要填補地方政府的各個缺口,比如社保基金的缺口、「三農」的剛性支出。此外,土地收入也是專項債的重要還款來源。能夠作為專項債券償還來源的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土地出讓收入佔91%左右。
近兩年,土地收入下降明顯帶來很多地方政府的財政難以為繼。這也意味著,一些地方的財政將重整,特別是經濟發展較差的地區。現在不少地方的稅收和非稅加起來只能保證基本運轉,甚至有些地方連保運轉都很困難。
疫情大流行三年來,北京當局採取的「清零」防疫政策,從關閉邊境到頻繁地區與城市封鎖,與世界其它國家形成鮮明瞭對比,主要經濟體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與病毒共存。此前很多省份為了保證防疫財政支出,不斷變換方式壓縮其它方面的支出,有的地方削減公共交通支出,有的地方賣景區、食堂等承包權的。在經濟下滑的情況下,地方財政支出甚巨,也給北京當局出了難題。
據彭博社報導,北京當局考慮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定在不高於3.8萬億元水平的破記錄規模,繼續以地方債發行支持基建。
據自由亞洲電臺1月10日報導,畢業於山東大學的金融學者司令表示,「清零」防疫政策衝擊經濟、稅收下降,所以依賴發債來彌補財政虧空。但是,即使地方專項債能帶動經濟和就業,也不會立竿見影。「實際上這個資金來源背後產生的一系列債務陷阱......投資的基礎設施項目能否產生相應的收益,以至於能夠把巨大的財政虧空給補上。」
臺灣龍華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賴榮偉也認為,推動基建穩經濟這一招未必能收到預期效果。「在疫情恐慌和疫情人口增加的情況下,經濟發展肯定會受限」。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