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戴東尼專欄】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之雕漆(組圖)

 2022-12-22 14: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清 乾隆 雕漆春壽寶盒
清 乾隆 雕漆春壽寶盒。(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雕漆的主要工序為雕,主要原料為漆,故名為雕漆,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主要品種之一。

雕漆的工藝過程十分複雜,要經過設計、製胎、塗漆、描樣、雕刻、磨光等十幾道工序,各工序技藝要求都很高,其中雕刻是最主要的工序。雕漆工匠們先以銅或木料作胎,著漆逐層塗積,塗一層,晾乾後再塗一層,一日塗兩層。塗層少則幾十層,多則三五百層,然後以刀代筆,按照設計畫稿,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山水、人物、花卉、鳥獸等花紋圖案。雕刻的刀法主要有平雕、浮雕、鏤空雕、立體圓雕。所用之漆以朱紅為主,及黃、綠、黑等做底色,分別稱為剔紅(堆朱)、剔黃、剔綠、剔犀。雕漆品種常見的有瓶、罐、盒、盤、茶具、煙具、酒具、掛屏、圍屏、鼻煙壺、小件首飾等。

雕漆始於唐代,盛於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雕漆的發源地在四川、雲南一帶,但是我們今天還沒有見到過唐代的雕漆作品。宋代是雕漆工藝的發展時期,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精緻的宋代雕漆傳世品《桂花紋剔紅盒》,日本圓覺寺也藏有東渡日本的宋代遺民許子元攜去的《醉翁亭圖朱錦地剔黑盤》。元代,雕漆工藝隨著工匠的流動,由浙江嘉興等地傳入了北京,技藝更加完美成熟。

明代是雕漆的黃金時代,其中以明永樂、宣德兩世的雕漆藝術價值最高。明成祖朱棣酷愛漆器,並在北京設立官辦的雕漆作坊「果園廠」,專門為宮廷製作漆器,並以大量的雕漆工藝品作為禮品,饋贈賓客。當時雕漆就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造型莊重大方,雕刻技藝圓熟遒勁,揚名於世界。明代雕漆,漆色為朱紅含紫,呈暗色,顯得深沉穩重。明代晚期的漆器顏色,較明早期雕漆的顏色鮮豔,一般髹漆厚重,漆質堅實、細膩,用料精良,拿在手中有沉甸甸的感覺。明代雕漆作品刀法犀利嫻熟,磨功圓潤老到,極富層次感。 

明 十六世紀-十七世紀 永樂款剔黃雙龍雲紋長方盤。
明 16~17世紀 永樂款剔黃雙龍雲紋長方盤。(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到了清代,雕漆又有新的發展。由於宮廷的喜愛,清嘉慶以前的雕漆多出自皇家造辦處。這一時期的雕漆作品風格與明代不同,構圖嚴謹細膩,雕工精緻,工藝複雜,雍容華貴。清代的雕漆色呈鮮紅,紋飾繁縟纖細,刀痕顯露,不打磨。清代雕漆工匠們還常刻出兩色錦地以增加色彩的變化,稱為剔彩。從題材上看,清代的雕漆在花卉蔬果題材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許多寓意吉祥、歌頌太平盛世的題材。乾隆之後,隨著國力的衰退,雕漆的製作日益萎縮。到了清末,由於社會動盪,經濟衰退,宮廷對雕漆器需求銳減,致使雕漆製造一度萎縮,技藝幾乎失傳。

民國時期,雕漆又開始了比較大的發展。1920~1934年之間,北京的雕漆作有幾十家,產品以造型大方、胎型規矩、漆色鮮豔、雕刻精細、錦紋多樣而著稱。民國時期的雕漆藝人製作的雕漆「群仙祝壽」大圍屏,曾在1914年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一等獎,名揚海外。

總之,中國雕漆工藝製品的設計創作集雕刻、繪畫、工藝於一身,種類繁多,題材豐富,造型古樸,紋飾華美,色澤光潤,形態典雅,胎薄體輕,堅固耐用,並有防潮、抗熱、耐酸鹼、不變形、不變質的特點,具有較高的藝術及收藏價值。



来源:看中國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