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乾隆 雕漆春寿宝盒。(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雕漆的主要工序为雕,主要原料为漆,故名为雕漆,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主要品种之一。
雕漆的工艺过程十分复杂,要经过设计、制胎、涂漆、描样、雕刻、磨光等十几道工序,各工序技艺要求都很高,其中雕刻是最主要的工序。雕漆工匠们先以铜或木料作胎,着漆逐层涂积,涂一层,晾干后再涂一层,一日涂两层。涂层少则几十层,多则三五百层,然后以刀代笔,按照设计划稿,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山水、人物、花卉、鸟兽等花纹图案。雕刻的刀法主要有平雕、浮雕、镂空雕、立体圆雕。所用之漆以朱红为主,及黄、绿、黑等做底色,分别称为剔红(堆朱)、剔黄、剔绿、剔犀。雕漆品种常见的有瓶、罐、盒、盘、茶具、烟具、酒具、挂屏、围屏、鼻烟壶、小件首饰等。
雕漆始于唐代,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雕漆的发源地在四川、云南一带,但是我们今天还没有见到过唐代的雕漆作品。宋代是雕漆工艺的发展时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精致的宋代雕漆传世品《桂花纹剔红盒》,日本圆觉寺也藏有东渡日本的宋代遗民许子元携去的《醉翁亭图朱锦地剔黑盘》。元代,雕漆工艺随着工匠的流动,由浙江嘉兴等地传入了北京,技艺更加完美成熟。
明代是雕漆的黄金时代,其中以明永乐、宣德两世的雕漆艺术价值最高。明成祖朱棣酷爱漆器,并在北京设立官办的雕漆作坊“果园厂”,专门为宫廷制作漆器,并以大量的雕漆工艺品作为礼品,馈赠宾客。当时雕漆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造型庄重大方,雕刻技艺圆熟遒劲,扬名于世界。明代雕漆,漆色为朱红含紫,呈暗色,显得深沉稳重。明代晚期的漆器颜色,较明早期雕漆的颜色鲜艳,一般髹漆厚重,漆质坚实、细腻,用料精良,拿在手中有沉甸甸的感觉。明代雕漆作品刀法犀利娴熟,磨功圆润老到,极富层次感。
明 16~17世纪 永乐款剔黄双龙云纹长方盘。(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到了清代,雕漆又有新的发展。由于宫廷的喜爱,清嘉庆以前的雕漆多出自皇家造办处。这一时期的雕漆作品风格与明代不同,构图严谨细腻,雕工精致,工艺复杂,雍容华贵。清代的雕漆色呈鲜红,纹饰繁缛纤细,刀痕显露,不打磨。清代雕漆工匠们还常刻出两色锦地以增加色彩的变化,称为剔彩。从题材上看,清代的雕漆在花卉蔬果题材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寓意吉祥、歌颂太平盛世的题材。乾隆之后,随着国力的衰退,雕漆的制作日益萎缩。到了清末,由于社会动荡,经济衰退,宫廷对雕漆器需求锐减,致使雕漆制造一度萎缩,技艺几乎失传。
民国时期,雕漆又开始了比较大的发展。1920~1934年之间,北京的雕漆作有几十家,产品以造型大方、胎型规矩、漆色鲜艳、雕刻精细、锦纹多样而著称。民国时期的雕漆艺人制作的雕漆“群仙祝寿”大围屏,曾在1914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名扬海外。
总之,中国雕漆工艺制品的设计创作集雕刻、绘画、工艺于一身,种类繁多,题材丰富,造型古朴,纹饰华美,色泽光润,形态典雅,胎薄体轻,坚固耐用,并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及收藏价值。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