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武術的精神(圖)


華佗「五禽戲」是中國武術的濫觴。圖為明龔居中《萬壽丹書》中的五禽戲。(圖片來源:看中國合成)

傳統武術是中華五千文明的瑰寶,是曾經名揚世界的中國功夫。自古以來,上至帝王,下至平民,傳統武術廣為大眾所推崇,因其不只能健體強身,也承載著深厚的道德內涵。

中華傳統武術講究武德。老子講:「道生之,德蓄之。」萬物有德則存,失德則亡,而武德正是武術得以延續傳承的根本,是道德與武藝共同的體現。

傳統武術是神傳文化

武術最早於上古時期黃帝創干戈、戰蚩尤的時候就出現了。

後來,武術的身法、身形有一部分發展成舞蹈,用於祭祀和慶典,也就是一武兩用,文用就是舞蹈,武用就是上陣對敵的武術。武與舞,一文一武,陰陽平衡,神傳文化的博大智慧蘊藏其中。

傳統武術的內涵

傳統武術起源於中華傳統文化,除祛病健身、止暴、藝術欣賞外,還包括道德涵養。具有仁、義、禮、智、信特質的「武德」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武術界中的縮影。

武術界一直將武德成為武術的靈魂,把有無優秀的武德,當作評價武林人物的重要標準。例如:傳統武術教人要行善,認為武術不應用於欺負別人,應該用於鍛練身體和防身自衛。

拱手,也就是抱拳,一直是中華文化的傳統禮節,表示敬讓恭謙,也就是平常人所說的「作揖」;女子一般是雙手在腰部抱拳,膝蓋微彎為禮。武術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也一樣是以抱拳為禮。

此外,傳統武術也非常重視敬師,認為一個學武之人如果不尊敬師父,就如同一個人不孝敬父母一樣,因而只有敬師、敬道、敬長、敬友,才能學拳,才能成拳。

傳統武術與新武術的區別

傳統武術注重武德,習武之人按照宇宙規則運動,順應天地自然法則,運用人體經絡,正確運動身體結構,產生力量。同時,提升人的心性,去掉爭鬥之心,注重人的道德品質與靈性的提高。

現在我們常在電影、電視裡看到的新武術,是把傳統武術的動作留下一部分,增加了看起來漂亮、難度高的新動作,比如加入體操、雜技等動作。新武術雖然外觀變得好看,但並不符合人的生理結構,容易造成習武者的膝蓋、腰部等處受傷。

尤其近幾十年來,大陸還把武術作為一項競技項目,投入資金,大力推廣改造傳統武術,為了好看,它比傳統的武術多了許多動作,比如空翻、空中轉起等,但卻失去了傳統的道德涵養。

本文留言

作者梅媛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