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充滿神話色彩的望夫山傳說(圖)

作者:纖纖  2022-07-24 00: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終日望夫夫不歸,化為孤石苦相思。
終日望夫夫不歸,化為孤石苦相思。(繪圖:志清/看中國)

同樣一件事情,在不同人的眼裡,看法是不同的。因此,事情的真相也並非某部分人所看到的那樣,像唐朝詩人劉禹錫這一首帶有神話色彩的《望夫山》正出現這一情況。

劉禹錫的《望夫山》共二十八個字:「終日望夫夫不歸,化為孤石苦相思。望來已是幾千載,只似當時初望時。」

「終日望夫夫不歸,化為孤石苦相思。」此句講一位女子整日的站在山上等自己的丈夫歸來,最後竟化為一塊石頭。人化為石頭似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這詩句裡面傳遞了一個神話傳說的說法。在民間的傳說中,人化為石頭的事件並不少,都是有原因的。記得小時候看過一個神話故事,有人因違背了對神的諾言而化為了石頭。而這裡是因為對丈夫的思念而化為了石頭。

劉禹錫創作的「望來已是幾千載,只似當時初望時」兩句中,也沒有太多的解釋,就是告訴閱讀者:這塊石頭是幾千年前的一位等待丈夫的女子所化,看上去像是昨天的事情。

這首詩站在人的基點看,其實是神在開創一段文化,來告訴我們做人的標準。夫妻是緣,是要用一生去相守的。人是不可能化成石頭的,但是神可以。所以站在神話的角度看問題,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

其實站在修煉的角度看問題,也是有意義的。按照神傳文化的記載,人大都是神下世的。大部分人是來自天上的。那天上的父母和親人也是非常掛念我們的。是不是會化成石頭,我們就很難知道了。如果我們是帶有使命的,那我們做不好就會危及到他們的生存的,他們都是對我們寄予希望的。

每一個神話故事都有它獨特的意義。望夫石的傳說,裡面有多少的期望和無奈,也許我們現在是感受不到的。一旦感受到了,或許就晚了。

一塊石頭,一個傳說,一段無奈與哀愁;留給我們多少的遐想與期盼。

責任編輯: 隅心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