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王維洛訪談】黃河上游生態大災難危及中華文明發源地?(視頻)

作者:李靜汝  2024-03-11 22:1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5
    小字

【看中國2024年3月11日訊】 (看中國記者李靜汝採訪報導) 旅居德國著名環保生態學專家王維洛博士,最近撰文指出黃河上游地區正面臨著綜合性生態環境大災難。2023年12月18日在黃河上游的積石山縣地震是老天對中國的一次警告。看中國記者就此採訪了王維洛博士。

甘肅積石山是傳說中大禹治水的地方?

王維洛在採訪中談到:「2016年,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系的吳慶龍教授等人,在美國的《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他們發現了在黃河上游,也就是在這次地震的這個地區,也就是在這個水庫大壩公司所在地官亭鎮所發生了一次巨大的災難。

他是這麼描寫的,就是說當時由於地震,引起了黃河在現在建大壩的上游的這個地區,形成了一個堰塞湖、堰塞壩,高度是180米到200米。就相當於現在三峽大壩的高度。壩後的蓄水達到了這個180億立方米,略小於三峽水庫的蓄水量。這個堰塞湖在蓄水幾個月以後就被這個洪水沖潰了,就發生了一次潰壩的洪水。這個流量有多大呢?達到了每秒30萬立方米,這是三峽地區萬年一遇洪水流量的三倍。然後,這裡的這個洪水,就把下游的青海的這邊,就是在黃河北岸的一個村莊喇家村,全部用這個泥沙給淹埋了。他們在考古發掘的時候,當時的這些人的屍骨還都保留著當時受災時就突然襲來的這個情況下的狀態。就像那個義大利的那個龐貝城一樣,被火山爆發的火山灰所淹沒一樣,也是就是人保留著在死前的那個狀態。就是母親抱著幼兒這個狀態都還能重現。就是2016年的時候,這裡發現了亞洲的龐貝城,就是受巨型災害的這麼一個遺址。當時很震動,吳慶龍教授認為,這裡就是史書上所說的發生大洪水的地方。

對於現代的中國人來說,甘肅積石縣是一個偏遠落後的地方。但是中國最早的地理書《尚書.禹貢》有:‘導河積石,至龍門,入於滄海’的記載,《史記.夏本紀》《水經注》《山海經》等都有積石山或大禹導河積石的記載。如果把積石理解成地名,導河理解成疏導河流,那麼積石山或積石峽可能就是傳說中大禹治水的地方,也可能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據傳,在甘肅積石山,那邊有大禹坐過的地方、大禹腳印等,有很多留下來的文物。

去年大家都知道易中天先生寫的那個二十四本的中華文明史被下架了,成禁書了。為什麼?人家說因為易中天先生這個書中把習近平當作袁紹來描寫,他說袁紹怎麼壞……。

易中天先生他的觀點中華文明3700年,認為中華文明史是從商朝開始的。那麼,吳慶龍教授他所提出的那一次在積石峽的那次潰壩洪水,最後經過碳十四的分析,最多是在4000年,可能只有3800到3900之間的,就是說如果那次後來是大禹治水的話,那就大禹治水距今最多也就是4000年的歷史。基本上和易中天先生的他的那個理論是吻合的。

在2016年的時候,這是世界上的一個考古的熱門的話題,就是說中國找到了這個發生大洪水的地方。世界上各個民族都有發生大洪水的歷史,也有這樣的記載,基督教的、伊斯蘭教的都有同樣的這個大洪水的記載。當時2016年的時候很轟動,就說中國找到了這個證據。就在那個地區還有被這個洪水淹沒的這個遺蹟。在這個遺蹟上,又建造了中國的一個叫做喇家村發掘的這個文化遺址的紀念館。把它列為了中國的這個國家文物保護重點,建造了一座紀念館。

十分可惜,去年12月的這次地震中,這個紀念館也被震壞了,裡面的很多的這個展品也被震壞了。裡面沒有青銅器的,只有陶土的這些器具都被損壞了。所以損失特別大。」

黃河上游正面臨著巨型生態環境綜合災難

王維洛還明確指出,去年12月在黃河上游的積石山縣地震是老天對於中國的一次警告。黃河上游正面臨著巨型的生態環境綜合災難,包括了這個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和水庫潰壩等等。「在2021年年底,有幾個科學家,他們完成了一個中國自然科學基金會的一個研究項目。這個題目叫做《黃河流域地質地表過程與重大災害效應研究與展望》。在中國來說,它是研究基金的這個級別是最高的,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這個項目。它說黃河流域重大災害分布廣、類型多、突發性強,且災害往往鏈生成鏈,致災後果嚴重,這些重大災害直接破壞了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影響黃河流域的安全,挑戰黃河流域的長久易居性,就是說是不是能夠人類居住的。制約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黃河中華大地上一條奔騰不息、生機勃勃的大動脈,也是一條經歷了九魔十難的苦難。早在80年,《自然》雜誌就報導,稱黃河是一座苦難的河流。黃河流域的中華兒女,世世代代依存於河、,受制於河,生生不息地治理黃河、保衛黃河。歷經了上千年,這種苦難狀態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目前黃河流域仍然是全球最脆弱的流域系統之一。這種脆弱乃至苦難的狀態根本的來源之一,就是流域內頻繁發生的重大災害。黃河流域的重大災害主要指上游的巨型滑坡災害,中游的水土災害和下游的巨型洪災。

這項研究在談到黃河上游的巨型滑坡災害的時候,就特別的講到了地震的這個地方。它是這描述的,巨型滑坡具有空間上沿著河道分布的特點,尤其以龍羊峽至劉家峽河段,巨型滑坡最為典型,就是它的水庫梯級開發這一段積石峽的每座大壩,這一段的巨型滑坡是最為典型的。文章又指出,黃河上游有如積石峽地區的巨型岩質滑坡模式與規模,明顯受控於軟弱的夾層作用。然後又講到了這個水庫。水庫水位的變化,降雨和人工工程活動是巨型滑坡活動的主要外因。在構造運動、地震、極端氣候等作用下,黃河上游發育大量巨型滑坡與堰塞湖,堰塞湖潰決引發的次生災害,甚至摧毀人類文明。同時,巨型滑坡堵河-堰塞湖-潰壩-再堵河演化過程受氣候影響具有明顯的週期性。就是說,我們所討論的那個地方,是這些專家們認為在黃河上游發生巨型的地質災害的這個地方。

就是說中國的這些專家寫的整個黃河流域,會發生這個巨型的災害,包括了黃河上游的這個巨型滑坡災害,中游的水土災害和下游的巨型洪災的災害。所以黃河特別是上游對於中國人來說,確實是面臨著一個很緊迫的問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