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者指出,官方會用統計手段讓數字漂亮。(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2年3月19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中國副總理劉鶴召開金融委會議高調表態「維穩」後,資本市場似被打了「強心針」。但對於北京當局確定的GDP增長5.5%目標,經濟學者指出,官方會用統計手段讓數字漂亮。
劉鶴髮聲「維穩」金融 「強心針」正在失效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3月16日主持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金融委)召開專題會議稱,要「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資本市場平穩運行。」
劉鶴並表示,凡是對資本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的政策,應事先與金融管理部門協調。國務院金融委協調和溝通,必要時進行問責。
劉鶴還明確提及對房地產行業的支持,及時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範化解風險應對方案。
這為悲觀情緒籠罩的資本市場打了一針「強心劑」,中港股市連日上漲。但是,「強心劑」效力正在消失。
3月18日,過去兩個交易日累計大漲超過3000點的恆生指數走跌,開盤下跌268點或1.25%。截至收盤,恆生指數報21412點,跌88點或0.41%。恆生科技指數下挫1.9%,報4484點。
科網股普遍下跌,騰訊跌2.6%報380港元,阿里巴巴跌4.8%報97.15港元,美團跌4.6%,京東跌5.3%,網易跌7.7%。快手也跌4.1%。
分析人士指出,北京當局掩蓋了金融系統存在的問題,只是暫時「維穩」而已。並且,中國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沒有體現經濟形勢的新變化。
「天鈞政經」研究員宋維駿指出,中南海所說的經濟遭遇「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正在增強。1、2月的數據並未全面反映出最新的一些問題,例如,俄烏戰爭的地緣政治衝突,國際油價和大宗商品飆漲給中國經濟的影響。還有,統計局與財新製造業PMI(採購經理指數)、服務業PMI中的從業人員指數均仍處於收縮區間,以及受疫情影響,企業招聘需求下降,疫情之下嚴峻複雜的就業形勢和就業壓力,這些都被官方掩蓋了。
宋維駿認為,2月金融數據出現了一個明顯的反轉,無論是總量還是信貸結構,2月金融數據的整體表現都大幅低於預期。經濟比較活躍的地區都受到疫情影響,一些行業和消費會受到比較大的衝擊,所以,3月份經濟數據會回落。
宋維駿強調,結合上面的問題,凸顯中南海對於今年的增長前景過於樂觀,GDP要增長5.5%的目標是很難達到的。
官方達成GDP增長5.5%目標要耍手段
3月11日,李克強主持任內最後一次總理記者會時表示,中國保持GDP高增長是很大的難題,並用「登山」形容現下經濟狀況。今年把增長目標設定在5.5%,也絕不是一個容易達成的任務。
李克強表示,2022年要實現5.5%左右的增長,意味著今年要有8、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名義GDP增量,必須有相應的宏觀政策支撐。
據自由亞洲電臺3月16日報導,華盛頓信息與戰略研究所所長李恆青表示,李克強沒有提及當前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兩大負面因素,一是新冠疫情,另一個是俄烏戰爭。現在中國國內的民營經濟都不太敢投資:「我在國內做生意的朋友基本上都蔫兒了,都躺平了,不太敢投。」
前北大經濟學教授夏業良則認為,中國經濟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就是增長乏力。而中國的GDP數字一向都要水分擠三道,當領導人需要一個數字的時候,統計部門就動用手段,一定會給出滿意的數字。
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準確性再遭質疑
3月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1至2月宏觀經濟數據,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稱,中國1至2月經濟恢復勢頭向好,今年首季開好局奠定基礎。
不過,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沉建光,聯同京東科技集團研究院副院長朱太輝等3人在15日撰文,質疑這次經濟數據超預期背後矛盾重重,真實的經濟形勢可能並不樂觀。
文章指出,官方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同比增長為近6個月來新高,但分項數據反映居民消費需求依然疲軟,消費表現乏力。
至於在投資方面,文章質疑,1至2月金融數據顯示,與企業投資密切相關的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下滑5348億元,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更是下滑近6600億元,反映「實體融資需求薄弱,似乎難以支撐投資大幅反彈。」
文章指出,房地產投資反彈與拿地、銷售、資金來源數據也存在矛盾。
文章還認為,固定資產投資反彈與金融、工業生產數據也存在矛盾。房地產、基建以及製造業投資均大幅改善。然而,1-2月金融數據顯示,實體融資需求薄弱,似乎難以支撐投資大幅反彈。此外,1-2月,水泥、粗鋼產量同比降幅均有擴大,與投資回升也呈現背離。
文章又表示,工業增加值同比改善與環比低位亦存在矛盾,低迷的環比如何推動同比明顯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這篇文章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而被下架,原因是「內容違規」。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