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穿這種鞋跑步恐怕累積運動傷害(組圖)

跑步預防受傷的三個條件

作者:諏訪通久  2021-12-12 06: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跑步
跑步注意「三個條件」預防受傷。(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我本身就熱愛運動。小學時打棒球,中學到大學打網球,當了醫生之後則愛上室內足球和水肺潛水(scuba diving),運動對我來說有如家常便飯,也因此培養出必需的基礎體力。

但我終究只是擅長球類運動,並沒有田徑或長距離跑步的經驗,完全無法想像跑上49.195公里會是怎樣的感覺,我甚至連怎麼開始跑馬拉松都毫無頭緒。

無可奈何之下,只好先著手準備跑步時的穿著。上、下半身分別是我打網球或踢足球時穿的短袖運動上衣及短褲,鞋子則是足球用的熱身鞋。

要進行怎樣的練習才好?怎麼跑才跑得快?哪一種才是合適的跑鞋?由於我認識的人當中沒有跑者,只好自己上網搜尋資料,或是閱讀跑步相關書籍。

我並不清楚自己比較適合哪一種練習,所以先嘗試網路媒體上推薦的訓練法,再視自己的練習情況進行微幅調整,一步步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半客製化練習」。我以自己來做「人體實驗」,反覆嘗試,試圖達到更好的練習成果。

基於運動整形外科醫師的專業,我很了解人體的構造,再加上我的職業原本就是幫患者「化苦為樂」,因此很快就沉浸在馬拉松世界的樂趣中。

接下來,我很幸運地在初馬破Sub 3之後,兩年內就達成Sub 2.5的目標。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和「本身運動經驗就很豐富」或「運動神經發達」有關。然而隱藏在好成績背後的,卻是我灌注在無數訓練中的時間和體力,以及在這些自我犧牲之外,來自身旁的人由衷的支持。

我也經歷過相當多的跑步傷害。在各種練習中,有的適合我們,有的不適合,而這都會影響每個人的速度與個人紀錄。因此,難以一概而論地說:「這樣做,就不會再受傷」,事實上也絕對沒有這種事。但是我憑藉自己的跑步經驗,加上長年為運動員看診、指導基礎動作,在此想向各位讀者傳達在預防受傷上,必須注意的「三個條件」。

消除疲勞

首先是預防跑步傷害時不能忽略的「消除疲勞」。跑步是反覆同一動作的運動,容易對身體相同的部位造成危害。長期下來,就可能引發運動傷害。因此,我們要盡可能消除練習中累積的疲勞(休息),並攝取讓疲憊身體回復活力的飲食(營養)。

我相當推崇以下的思考模式,也就是將「訓練・休息・營養」視為整個練習系統中相互取得平衡的三大支柱。一旦增加訓練強度,就需要更多的休息並增加營養攝取;若因天氣等其他因素減少訓練,也要避免因過多的休息及營養,導致肥胖、跑步表現不理想。

有效率的基礎動作

再來是「學會有效率的基礎動作」。這句話聽起來簡單,卻是相當深奧且複雜的問題。

話說回來,「有效率」究竟指的是什麼呢?以馬拉松來說,「效率」簡言之就是「減少浪費(體能),就不容易疲憊」。

要說明這一點,就要稍微談點解剖學與生物力學。

人體擁有快縮肌和慢縮肌兩種肌肉。快縮肌呈白色,爆發力佳,在短跑選手中相當發達;慢縮肌則呈紅色,持久力高,馬拉松選手在慢縮肌的比例較高且發達。也就是說,若能善用慢縮肌,就更有利於持久型運動。

人體共有六百多條骨骼肌,這些肌肉的大小都不同。各位是否曾想過,比起使用身體中較小的肌肉,使用較大的肌肉或許比較不容易疲勞?例如在腳的肌肉中,腓腸肌(俗稱小腿肚)這類小肌肉的爆發力雖然很好,但是缺乏持久力,如果一直使用腓腸肌蹬地跑步,雙腿很快便會不堪負荷。

反過來說,大腿後側肌群(大腿後側火腿肉)和臀部周圍較大的肌肉,擁有一定的力量與持久力,若能有效利用,跑到後半段還是可以維持住最高速或固定的配速。這也就是有效率的基礎跑姿。

肩胛骨和軀幹

人類走路時,雙腳會很自然地和手臂同步擺動;跑步時,雙臂的擺動速度則會加快且幅度變大。手臂由肱骨、肩胛骨和關節所構成,並與貫穿人體軀幹的脊髓相互連結。

換句話說,透過確實前後擺臂會產生推進力,而傳遞這股能量的肩胛骨角色就相當重要。刻意充分轉動肩胛骨,也是良好、有效率的基礎動作重點。

此外,在脊椎和骨盆周圍軀幹保持穩定的情況下,上肢(肩關節到手指)與下肢(髖關節到腳趾)會進行諧調。如此一來,就能避免浪費體能,並產生足夠的推進力。

軀幹的訓練有很多類型,我自己在練習中比較重視其中四種:棒式撐體、反向棒式、側棒式和對角線支撐。由於這些練習不適合在室外進行,我通常會在起床後吃早餐前,或是晚餐前、就寢前每天進行十分鐘以上。這些訓練的效果並不會立竿見影,但差不多三個月之後,就能實際感受到速度訓練的穩定感,不僅GPS路跑錶減少了上下震動,左右腳的觸地時間也變得更平衡。

運動鞋
跑鞋真正的壽命,結束在其避震能力降低時。(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挑選裝備

最後是挑選合適的跑步裝備。

在所有裝備當中,就屬連結地面與身體的「跑鞋、鞋墊、運動襪(包含緊身褲)」特別重要。其中又以跑鞋最重要。

各位是用哪些標準來挑選跑鞋呢?總共有幾雙跑鞋呢?有些跑者較重視設計(品牌與製造商),也有總是穿著不合適跑鞋進行訓練的跑者。

此外,跑鞋穿多久該換呢?大底(outsole)磨損了、鞋尖破洞了,還是等到發薪日?在跑鞋的汰舊換新上有無數的標準和理由。

在這裡想先讓各位了解:「跑鞋真正的壽命,結束在其避震能力降低時」。

一旦跑鞋的避震效果變差,雙腳(下肢)就容易受到來自觸地推蹬時的衝擊。如果持續穿著不具避震效果的跑鞋訓練,也會逐漸累積運動傷害。

不過,從跑鞋外觀無法判斷避震效果好壞,也難以確知到底哪一天開始性能變差了。這種情況下,不妨就以「五百公里或半年」當作換鞋的粗略標準(也和使用頻率有關)。

不過,專業的跑鞋並不便宜,我想不少人或許會抱著「別浪費」的心態,持續穿同一雙跑鞋訓練。但是,我們絕對不能輕忽「跑鞋的壽命」所帶給身體的影響。

我自己也曾經把比賽鞋充當訓練鞋來穿,連下雨天都穿同一雙,結果不出所料,腳變得疼痛不已。當然,如果每天都穿著在堅硬的路面或起伏的山徑跑步,連雨天也不例外,跑鞋的壽命自然就更短了。

此外,最好能在每一次訓練之後讓跑鞋休息四十八小時,使其回復避震性能。如果擁有兩雙以上的跑鞋,建議不要每天穿同一雙跑,可以有效延長跑鞋的壽命。

本文由世茂出版社授權刊載,摘自《跑出你的最佳速度:馬拉松醫師教你成為最強市民跑者》,作者:諏訪通久 。

来源:世茂出版社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