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目標2030年晶元市佔倍增 日本政策補貼

【看中國2021年11月17日訊】歐洲聯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11月15日表示,將在明年提出歐洲晶元法案內容,目標是至2030年歐洲的晶元在全球市場佔有率倍增。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半導體產業協會(SIA)預估,到2030年中國在全球半導體晶元產能中的佔有率將增加近一倍,達到28%左右。目前除了歐盟外,美國和日本都積極邀請臺灣晶圓代工大廠台積電赴當地設廠。

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週一(15日)借參觀荷蘭半導體設備(光刻機)大廠艾司摩爾(ASML)時表示,歐盟將大力推動投資半導體產業鏈以達到供應自給自足及提升歐洲競爭力。

馮德萊恩指出,歐盟將在明年上半年將提出歐洲推動晶元發展的法案,目標是至2030年歐洲的晶元產量倍增,要從目前的全球市佔率10%增至兩成,而且生產技術最頂尖的晶元。馮德萊恩說,「歐洲晶元產量增加對歐洲有利,因為這代表對少數東亞國家的依賴減少。」

臺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佩真接受本臺訪問時指出,歐盟在他們自己的國家建立完整的供應鏈,也想重新拿回更多半導體製造的產能,過去幾十年因為成本的關係,歐洲國家大量地把生產基地移往亞洲,面臨晶元供應危機。

劉佩真:「這次在疫情或是美中科技戰,他們就會發現如果本地無法生產,遇到重大事件、疫情或是國安問題,就會面臨斷供應鏈的危機,他們現在很在乎自己的國家邊境被封鎖的情況下能夠自給自足。現階段至少要請這些全球領導性廠商到當地投資,幫助他們快速地建立一條完整的供應鏈。」

日本急起直追提出晶元生產補貼方案

除了歐盟之外,日本也推出支援半導體產業的基金,臺灣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與日本大廠SONY合作規劃在日本熊本縣設廠,將成首例獲補助對象,約將獲補助4000億日元。日本政府也提出目標,在 2030 年將日本企業的半導體營收提高至現行的3倍水準。

日本朝日新聞報導,因設想補助外國個別企業巨額資金而成立基金,是極端罕見的例子;歐美各國目前正加強補助半導體產業,日本也有效仿之意。

此外,根據美國百日報告顯示,美國強化本國半導體製造布局,目的是希望 2030 年將原本僅剩1成左右的全球製造份額拉升至 15%。

台積電在去年宣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建12吋廠,以專案方式投資120億美元,今年開始動工,預計2024年可以5奈米製程量產,初期月產能為2萬片。

劉佩真指出,因為政經情勢的關係,臺灣晶圓代工大廠台積電全球化的布局大概是不可逆轉,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積電在海外少量、象徵性地還是有承諾到當地投資,可是規模都不大。

劉佩真:「除了美國5奈米外,其他在日本22、28奈米成熟跟特殊製程,或者是未來在德國基本上也是28奈米上下為主,這都是成熟製程為主。歐洲對先進位程,自駕車晶元是有需要。反而是需要建立成熟製程、車用半導體的大部分應用,對歐洲幫助反而大些。」

劉佩真提出,波士頓顧問公司(BCG)做過研究,如果大家都要自建供應鏈,就會要額外增加所謂的前期投資、資本支出加上研發,足足增加9千億到1.22萬億美金。而且這個假設還不一定能成功。

晶元危機迫使美、日、歐盟打造戰略自主供應鏈

「現在有個問題不管是歐盟還是日本,他們看起來要的more than that(要的更多),就是說看起來好像不只是要成熟製程多增加而已,他們有企圖心想要掌握先進位程,也就是10奈米以下。」臺灣東吳大學企管系兼任講師林修民對本臺表示,目前有能力做10奈米以下晶元的廠商,只有臺灣台積電、美國英特爾(Intel)跟韓國三星,日本跟歐盟沒有。日本很清楚的目標要2奈米,歐盟看起來也想要10奈米以下。

林修民:「歐盟的確都想要達成戰略自主,一個國家安全不可能倚靠在別的國家善意手上,即使是盟國也不可以。以歐盟甚至日本來講,現在的情況他們會極力達成他們的戰略自主(目標)。」

林修民認為,最好的上策是自己的廠商在自己的土地上製造,退而求其次就是邀請像台積電這樣的廠商設廠,雖然工廠不是當地政府或是廠商所有,但至少晶圓大廠赴當地設廠,能比較有控制權。

版權所有 © 2006, RFA。 經自由亞洲電臺Radio Free Asia, 2025 M St. NW, Suite 300, Washington DC 20036 許可進行再版。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