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拉閘為何拜登「斷電」?(圖)

 2021-10-01 09:1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8
    小字

【看中國2021年10月1日訊】美國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時期叫「鍍金時代」,時間段大概是1860年到一戰之前。鍍金時代的美國經濟突飛猛進,1860年至1900年美國製造業產值由19億美元增加到114億美元,鐵路里程由3萬英里增加到25萬英里,煤產量由1000萬噸增加到2.12億噸,鋼產量由不足100萬噸增加到1100萬噸。1871年到1913年是美國經濟趕超英國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美國GDP增長了5.26倍,英國只增長了2.24倍。到1913年,美國的人均總產值和工業總產值均位居世界第一,無可爭議的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

一戰爆發之後,歐洲陷入混戰,美國的軍火工業和製造業繼續擴張。

這一時期的特徵是,美國的工業基礎極其雄厚,各種門類齊全,幾乎所有的行業(包括軍工科技等)都在世界上佔據了領先(或重要)的地位,這是美國可以打贏兩次世界大戰並在二戰之後建立美國霸權的基石。

我們知道一戰之後的1929年美國爆發了大蕭條。誘發大蕭條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最核心的原因是貧富差距惡化,這已經是定論。當貧富差距嚴重惡化之後,社會財富就會集中到極少數人手中,讓多數人失去了消費能力,此時,工業產能(以及產能背後的債務)和需求之間就發生了深刻的矛盾,股市暴跌(需求端驟然萎縮)就拉開了大蕭條的序幕。

到羅斯福1933年就任總統之後,通過政府投資基礎設施來挽救危機。這其中的邏輯關係是:政府擴大支出進行基建活動——勞動者有了收入、也有了對基礎商品的需求——需求恢復就創造了經濟生活中的需求端——有了需求端之後企業就可以陸續開工並雇佣工人,這就讓經濟活動得以恢復,而社會經濟活動恢復之後就可以帶來收入(稅收增長),與政府擴大基建活動的支出形成了循環。

如果大家仔細觀察,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中國所採取的做法與美國大蕭條之後的做法沒什麼差別。

美國因次級貸款誘發了次貸危機,由於美國是全球經濟活動中最重要的需求端,美國的危機就迅速衍化成了全球性的金融海嘯。當時中國的樓市與股市暴跌,也就立即陷入了危機之中。危機之後,中國出臺了四萬億(連帶配套資金可能達到了二十萬億左右)基建刺激措施,將經濟從危機狀態中挽救了出來。

2020年爆發了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全球經濟停擺,雖然美國通過巨額財政支出對居民進行救濟,但這一樣導致了終端需求的下降:第一,美國政府的債務率上升,政府需求受到制約;第二,很多行業停擺讓居民失去了收入,家庭債務率上升就會導致居民需求下降;第三,當政府、居民的終端需求下降之後企業的需求就會下降。這就是2020年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後美國社會終端需求明顯下滑的原因。

消費增長在美國經濟增長中佔據約七成的比重,當終端需求失速(下台階)之後,經濟就會失速(意味著比2020年以前更加低迷。今年的經濟增長不過是在去年低基數上的反彈,也是財政大幅支出帶來的短期效果,並不具有可持續性),但美國政府的債務卻上升到了更高的水平,美國的債務體系和財政體系就無法繼續運轉下去,這是美國今天的核心問題。當美國經濟回到低增速(低於疫情之前)之後,債務問題就會惡化並導致財政赤字失控,這就是貨幣危機,而2014年的盧布危機、蘇聯解體時盧布爆貶等都是貨幣危機的最典型表現,美國的綜合國力就會出現劇烈衰退。

拜登政府就在面臨這樣的前景。

要說明的是,美國今天的狀況與2008年次貸危機時已經不同,當時美國政府的債務率經次貸危機打擊後從70%左右上升到100%出頭,雖然債務率已經偏高(這是美債在2011年失去AAA評級的主要原因),但美元是全球最主要的儲備貨幣,這樣的債務水平讓美國的財政暫時還可以維持下去。但即便如此,歐巴馬第二任期和川普(特朗普)任期內美國政府的債務率依舊在緩慢上升的軌道上,這是債務率達到高位之後的結果,源於高額債務的利息支出在不斷推動政府債務率。但今天已經不同,美國政府的債務率經2020年瘟疫大流行的打擊之後已經上升到十分危險的水平(約140%。這個水平已經超過了義大利2019年的水平,而當時的義大利被列為歐豬國家。這尚不包括美國政府和國會正在討論的新經濟刺激計畫),這就決定未來美國政府的債務率在高債務利息的壓力下上升的速度更快(上升速度會遠高於歐巴馬的第二任期和川普任期),2014年盧布危機那樣的前景就在向美國招手。

對經濟稍有瞭解的人都會知道,美國今天唯一的出路是進行大規模基建活動來應對這種局勢,通過一段時間的高增長、高通脹來化解債務壓力。這其中的邏輯就是高通脹對債務具有稀釋作用,而高增長與高通脹疊加就可以形成高名義增長(即包含通脹因素在內的經濟增長),讓財政收入高增長,通過對債務進行快速稀釋和財政收入的高增速來逐漸化解美國政府的高債務問題。

拜登真的可以達到自己的願望嗎?

美國在1929年之後可以使用基建措施刺激經濟,那是因為當時美國擁有基礎產業的全產業鏈,具有健全的能源、金屬、化工、建材、電器等基礎商品全產業鏈;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中國就開始改革開放,到2008年時已經擁有了完善的基礎產業全產業鏈。當推出大規模的基建投資計畫之後,就可以拉動所有基礎產業的全產業鏈,也就可以拉動建立在基礎產業之上的所有其它產業活動,就可以將經濟從危機狀態拉出來。

但是,從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開始,美國大陸的原油產量就開始下降,基礎產業就開始外遷,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之後,美國基礎產業的外遷速度加快,這是美國今天出現鐵鏽帶的根源,美國本土的基礎產業已經不足以支撐美國開啟大規模基建活動的需要。

既然美國已經不具備基礎產業的全產業鏈,就無法通過基建投資拉動美國的基礎產業,也就沒法推動立足於基礎產業之上的其它產業(比如大部分服務業、消費品產業等),所以,拜登政府如果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比如正在推動的3.5萬億美元投資)就很可能會導致以下結局:

第一,對經濟的拉動效果有限,對推動財政收入增長的效果有限,無助於解決債務問題甚至會讓債務問題進一步惡化,導致美債信用評級進一步下跌。

第二,大規模基建的開啟就會加大基礎商品的進口,讓美國的國際收支惡化,美元貶值的壓力加大。

所以也就看到,目前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更像是左右手互博,在軍事上進行圍堵,在科技(尤其是半導體產業)上不斷排斥、打擊,但又不斷派克里等人到中國尋求合作,圍堵、打擊與合作之間本身就是左右手互博。在合作方面也有兩個方向:其一,希望在環境問題上進行合作;其二,中國是目前全球基礎產業最全面的國家,美國如果要進行大規模的基建活動,至少暫時還需要中國的合作,當中國的基礎產業鏈可以穩定運行的時候對美國的基建活動有利,可這兩個方向上也是互相矛盾的,加大整治環境的力度就必須收縮耗能產業,耗能產品(基礎商品基本上都是高耗能產品)的價格就會劇烈上升,就會衝擊美國的基建計畫(破壞現在的預算,推升美國政府的債務率),讓拜登的基建計畫「斷電」,所以這又是左右手互博。

目前的美國,在自身基礎產業薄弱、國際產業鏈不斷斷裂(中國的拉閘限電本身就是全球產業鏈斷裂的結果之一,煤炭短缺才導致拉閘限電,進一步又會導致金屬、化工等耗能產品的供給收縮,這意味著基礎商品價格隨時會出現大幅波動甚至供應中斷)的情形下,即便拜登政府如願推出大規模的基建計畫,也不可能達到1933年羅斯福總統的基建計畫和2008年中國四萬億刺激計畫那樣的效果(一旦基礎商品短缺甚至都無法推進),但卻會極大地刺激美國本土的通脹,根源在於基礎商品短缺和美元貶值的壓力加大都會進一步推動價格。

一代帝國在睡王的帶領下落到「邯鄲學步」的地步,這還是那個讓所有人都能展示個性的美國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