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秋佳節話仲秋(圖)

 2021-09-18 11:4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img3.secretchina.com/pic/2021/9-1/p2998275a949029392-ss.jpg
仲秋節(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每年的黃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今年是在西曆9月21日(星期二)。中國大陸在2008年起將中秋節列為法定假期,當天放假一天;臺灣也是將中秋節列為法定假期,當天放假一天;香港的中秋節翌日才是公眾假期,在黃曆八月十六日放假一天,中秋節當天不是假期。在這個中秋佳節,我想跟大家講一些有關中秋節的傳統故事。

嫦娥奔月

一到中秋節,當藍天明月的時候,就會想起「嫦娥奔月」這一類古老又家喻戶曉的傳說。正所謂「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

「嫦娥奔月」,這是一個修煉的故事。中秋節的起源與一個悠久的歷史傳說有莫大的關係,其中之一就是「嫦娥奔月」,是一個中國神傳文化的事跡。

在遠古時代,有一位善良、正義的少年英雄,名叫后羿,他娶了一位品性純良、貌美如花的女子為妻,名叫嫦娥,他倆婚後除了相處和洽、生活美滿之外,還求道心切,西天王母娘娘體察到他們的求道之心,便贈送仙藥給后羿倆夫妻,待他們修行圓滿,同時遭逢劫難的時候,只要服下仙藥,就可以飛升上天,離開塵世。

突然有一天,天上同時出現了十個太陽,弄得農作物失收,人民缺水缺糧,民不聊生。面對嚴重的災難,后羿倆夫妻記起西天王母娘娘的指示,於是,嫦娥喝下了一半仙藥,然後,她把另一半仙藥遞給后羿的時候,卻被后羿失手打翻了。

當下,后羿也顧不了個人的生死和與妻子的別離,為了拯救蒼生,他走上崑崙山尋求仙人解救蒼生的辦法,得到仙人賜與神弓、神箭,於是,他走上崑崙山山頂,拉弓射下九個太陽,正當他準備射落最後一個太陽的時候,嫦娥也走到他身邊勸阻他,要留下一個太陽普照大地,讓世上有光、讓萬物生長。

后羿和嫦娥挽救世人於苦難之中的任務完成了,已經喝下了仙藥的嫦娥不能久留人世間,在一個月圓的晚上,她獨自一個人飛向月宮。后羿深知這是天意,天命不可違,於是在地上擺設香案,送上鮮花、水果,遙祭在月宮裡的愛妻。這晚正是黃曆八月十五。

人們知悉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拜祭,祈求吉祥平安。自此,「仲秋拜月」的習俗在民間便流傳開了。

吳剛伐桂

《吳剛伐桂》也是中秋節的一個傳統故事。西漢劉安等人所著,集先秦、漢初各派思想總匯的文獻《淮南子》中有這樣的句子:「月中有桂樹」,就是說月亮裡面有一棵玉桂樹。到了唐代,段成式所著的《酉(粵音「友」)陽雜俎(粵音「左」)》前集卷一《天咫》中就有了一個較為具體的記載:「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意思是說:古人說月亮裡面有一棵桂樹、一隻蟾蜍(蟾蜍香港人俗稱「蛤拐」),以前記載怪異事件的書籍亦有記述那棵在月亮裏的玉桂樹高達五百丈,玉桂樹之下有一位男仕,他經常要去砍伐那棵玉桂樹,那棵玉桂樹遭到砍伐之後又隨即癒合不倒。那位砍伐玉桂樹的男仕名叫吳剛,漢朝西河人,他學仙道的時候犯了過錯,就被玉皇大帝貶謫不能上仙界,而要到月亮去砍伐那棵生長在月亮裏、永遠不能夠被砍伐倒的玉桂樹。

唐朝詩人李白的詩中《贈崔司戶文昆季》也有這麼兩句:「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意思就是說:我冀望能夠將那棵生長在月亮裏的玉桂樹砍伐下來,送給沒有禦寒衣服穿的窮人作為可以燃點取暖的柴薪。由此看來,《吳剛伐桂》這一典故在民間流傳甚廣。

玉兔搗藥

另外一個有關中秋節的傳統故事是《玉兔搗藥》。唐代元稹所著的《漢樂府・董逃行》記載了《玉兔搗藥》這則故事:「玉兔長跪搗藥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盤,服此藥可得神仙。」意思是說:相傳月亮上有一隻雪白如玉的玉兔,他常年累月的跪在地上樁藥來製做蛤蟆丸。(蛤蟆就是年幼的蟾蜍,蟾蜍香港人俗稱「蛤拐」,蛤蟆就是年幼的「蛤拐」,即是說蛤蟆長大了會變成蟾蜍。)玉兔製作出一個玉盤那麼多的蛤蟆丸,然後奉上給玉皇大帝,那些人如果修道成仙,服用了那些蛤蟆丸就可以登上仙界。

吃月餅之源起

「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始於元末時代。元朝末年,由於種族壓迫、賦稅繁苛,加上連年乾旱、瘟疫與水災等天災人禍,弄得民不聊生、民族矛盾激化,漢人忍受不了元朝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由於朝廷官兵嚴密的監控,消息傳遞處處受阻,朱元璋為了聯合各路義士起義,軍師劉伯溫想出了對策,就是把「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裡面,然後送到各地的起義義士那裡,結果,起義成功,於1368年8月15日攻陷元朝的首都大都,元朝朝廷退回到蒙古草原。朱元璋下令全體軍民同樂,以傳遞訊息的餅作為餅食,起名叫「月餅」,大宴軍民。此後,「月餅」就成為了「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應節食品,「月餅」的製作也越來越講究,品種也越來越繁多。自此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要中秋節成為中國的一大傳統節日,與黃曆新年、清明節、重陽節、端午節等節日齊名就要到明清時期,根據明朝黃佐《金陵全書-正德江寧縣誌》的記載,每逢中秋夜,家家戶戶團聚一起、吃晚飯、拜月祈福、祭祖先求庇佑、賞月和吃月餅慶團圓。

從樂曲中反思

鄧麗君主唱《月亮代表我的心》

月亮代表純潔,當月亮代表我們的心的時候,我們的心有否做到純真、白璧無瑕、做到善、不計算、在利益面前不爭不鬥呢?

劉子絢主唱《明月千里寄相思》

今天通過電腦、手提電話能萬里傳音、傳影像。大半個世紀前,當「人隔千里無音訊」的時候,想到的就是「明月千里寄相思」,「請明月代問候」,歌詞表達的是純真、善良的感情,沒有半點不滿、埋怨和責備對方,忍是一種高尚的情操,實在令人有所觸動!

《月圓花好》

有半個世紀以上,一到中秋節,香港的電臺就會播放這首《月圓花好》,恭祝家家團圓美滿。我深切的盼望每一個中國人的家庭都不受到信仰的打壓、政治的迫害,能家家團聚一堂!希望這個日子很快就來到。

劉珺(粵音「菌」)兒主唱《秋月》

《周禮・春官・典瑞》漢朝鄭玄註釋:「天子當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指古代的帝王在春分的時候要朝拜太陽,秋分的時候要拜祭月亮。為甚麼要敬拜太陽和月亮呢?《國語・周語上》有這樣的解釋:「明神而敬事之。」為的是要敬拜神明。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根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見秋分。」黃曆七月至九月是秋季,秋分應該就是黃曆八月十五,又稱為「仲秋」,《周禮》《禮記・月令》(上篇)有「仲秋之月」的記載。「仲秋」亦是農作物秋收的時候,民間「仲秋拜月」是慶豐收的活動,亦會同時拜祭土地神明,感謝上天一年來風調雨順、家宅平安,因此,又稱為「豐收節」。如此看來,上古帝王在「仲秋」祭月和民間「仲秋拜月」應該是中秋節的起源,而且一直流傳下去。

廣東民謠《月光光》

我記得媽媽曾經唱過一首廣東童謠《月光光》,當時,我正在讀初中,但她已經踏入了中年,她以一種沙啞兼不夠氣的歌喉,唱出了這首走音的《月光光》,這是我唯一記得起媽媽曾經唱過的一首歌曲,雖然是走音,但是因為是媽媽唱出,我當時也十分細心去聽,所以當時的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媽媽解釋說她以前的歌喉不錯,只是吸了幾十年煙,把歌喉弄壞了。在此,我奉獻各位不要吸菸,已染上煙癮的盡快戒掉,吸菸真的百害而無一利。「每逢佳節倍思親」,每逢中秋節前後,或者在月明、月圓的晚上,我都會想起這首廣東童謠《月光光》。

靜婷主唱《月兒彎彎照九州》

《增廣昔時賢文》有這兩句:「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何愁月影斜。」樹根扎得深就不怕大風把樹動搖,樹幹生得正就無須擔心月亮把樹影照斜。這句諺語出自明朝民間、經清代同治年間周希陶修訂的《增廣昔時賢文》,意思是說:只要人行得正、正念正行,就無須驚怕人的閒言閒語和中傷,或甚至陷害,正所謂「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

米線組合演唱蒙古民謠《敖包相會》

年輕時在暑假八月與太太跟旅行團往內蒙旅行,迎接我們一團人的是一位中年男歌手,他唱了一曲《敖包相會》,他說是蒙古的傳統民謠,我一聽就愛上這首歌曲。晚上,我們住在蒙古包,導遊帶我們一團人去參觀一個月後的八月十五日舉行敖包相會慶典的敖包,在這節令中,蒙古的未婚青少年在這敖包一同相聚,載歌載舞,物色對象,若遇到心儀的對象就會送定情信物。當晚,在黑漆漆的天上看到繁星點點、月明如鏡,我可以想像得到當天八月十五日花好月圓的情境。還有,要記得每逢過年過節,都要與家人歡歡樂樂、和和氣氣聚首一堂,要珍惜大家的緣分呀!

甄妮主唱《月滿西樓》

當人覺得時間過得好快,就會說「一年容易又中秋」。每年中秋節前後,不其然都會想起有關中秋節這首歌謠,你們又記不記得呢?

「中秋月,月中秋,八月十五是中秋,有人快活有人愁,劏雞殺鴨炆蓮藕,有錢人家吃月餅,無錢人家吃芋頭。」這首民謠足見無錢人家與有錢人家的對比,反映出貧富懸殊的社會狀況。有錢人家過中秋節的時候可以吃月餅、吃一頓豐富的晚餐、一家大小能歡樂聚首;相反,無錢人家就無錢買月餅,只能吃平價的芋頭。

我的童年大部分的中秋節都是吃芋頭的日子,現在經濟環境比我們以前的富裕,這一代年輕人就要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李龍基、鄧婉玲合唱《八月十五是中秋》

我年幼的時候,屈指一算,已經超過了半個世紀。一臨近中秋節,爸爸就買竹篾、玻璃紙、紗紙、棉繩、幼鐵線和漿糊回家做燈籠,他紮的燈籠是叫「剝皮橙」。「剝皮橙」十分容易做,將幾個用竹篾紮成的正方形框架砌起來成為一個盒子形狀,在底部中間用竹篾紮一條橫枝,然後在橫枝中間加上一個小燭臺,頂部用幼鐵線吊著四個角,鐵線頂部再橫加上一條粗的竹篾,作為小孩子拿燈籠的柄。

那時,我只有五、六歲,和家人住在牛頭角半山木屋區。一到中秋節當晚,我們一群小孩子就在村口集合,由一些區中的大哥哥、姊姊帶領,每人都拿著一個燈籠,排成一條長蛇陣,一行幾十人,浩浩蕩蕩的村過村、山過山,當時沒有甚麼街燈,街頭巷尾都是漆黑一片,遠遠望去像一條火龍一樣,非常壯觀。我們身為小孩子,當然玩得開心,每年都渴望中秋節快些來到。

生命智慧

本文的生命智慧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春種秋收」。意思就是說:付出多少,回報多少,好人自有好人福,惡人自有惡人報,所以,人要心存善念,多作善行,總有回報的日子。

小結

祝願各位「花長好、月長圓、人長久」!

責任編輯: 張雲峰 来源:看中國投稿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