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美國空軍C-17飛越美國東部的藍嶺山脈。(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近幾個月以來,美軍的多架運輸機起降臺灣的松山和桃園機場,多次踩了中共所謂的「紅線」,其中包括最先進的C-17大型戰略運輸機首次抵臺。但北京有意反應平淡,好像被嚇住了一樣。多家媒體分析認為C-17降落臺灣,相當於美軍支援臺灣反登陸作戰的一次有效演練。那麼C-17到底有甚麼令中共膽寒的本領呢?
具備戰略空運能力是現代化戰爭勝利的重要保障。在現代戰爭中,武器裝備、彈藥、油料和其他物資等消耗量異常大,如果不能提供及時的補給和更替,很可能會對戰爭的結局產生致命影響。戰略運輸機由於速度快、運載能力大、航程遠,因而可以快速空運兵員、作戰裝備與軍用物資到達指定地點,對作戰部隊實施快速部署或補充,以盡快形成對敵方的最大戰略威懾。當威懾力量起到作用時,甚至可以免動兵戈,而當這種部署不能震懾敵對勢力時,這支威懾力量就可以迅速投入戰鬥。
20世紀80年代以前,美國空軍的運輸體系是由C-5「銀河」、C-141「運輸星」和C-130「大力神」構成的。在執行全球空運任務的時候,首先由C-5負責洲際間的遠程戰略空運,隨後轉由C-141運輸到戰場的後方基地,最後轉由C-130最終運輸到前線。但是隨著美軍新型裝備相繼服役,為了解決C-141/C-130的貨艙無法運載如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和M1主戰坦克等重型武器系統的問題,美空軍提出了新一代C-X重型運輸機的需求草案。1981年,美空軍選中麥道公司(McDonnell Douglas,後併入波音)的設計方案。從1984年完成基本設計,到1995年完成全部測試形成作戰能力,歷時超過10年,使C-17的研發成為美國迄今為止歷時最久的飛機研製計畫,同時研發經費超過35億美元,僅少於B-2隱形轟炸機和E-3空中預警機的研發費用,是美國有史以來耗資第三大的軍機研發。
「十年磨一劍」的C-17憑藉其出色的可靠性和維護性,及其強大的運載能力和簡易跑道上起降能力成為了美軍兵力投放的主力機種。它也是當今世界上唯一可以同時適應戰略、戰術任務的運輸機。
C-17環球霸王III運輸機身長53.04米,機高16.79米,翼展51.81米,最大起飛重量265.35噸,滿載不空中加油的航程為4630公里,空載轉場航程8700公里,空中加油後的最大航程11600公里,可以從美國本土直飛前線。C-17的最大載重約為77.5噸,在各國運輸機中除安-124和C-5「銀河」以外排在第三名。它的貨艙尺寸僅略小於美軍最大的C-5銀河運輸機,可以102名全副武裝的傘兵裝載一輛M1A2主戰坦克或3輛Stryker「突擊者」裝甲運輸車,也可裝運3架AH-64「阿帕契」武裝直升機,載運量是C-130「大力神」戰術運輸機的4倍。
C-17 Globemaster III裝載M1A1SA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圖片來源:https://www.315aw.afrc.af.mil/)
C-17裝有4具普惠的PW2040渦輪風扇發動機,其反向推力裝置在飛機靜止時也可以啟動,可以使飛機在27.5米寬的跑道上完成180°的轉彎,也能在傾斜度低於2%的斜坡上後退。C-17在PW2040的反向推力的幫助下,可在915米長的簡易跑道上著陸。據美軍資料,符合這種條件的機場,世界上有上萬個,大大加強C-17部署的機動性。
2009年6月,一架C-17在阿富汗執行戰術托盤卸載演習。(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