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装備中正式步槍的國軍德械師士兵。(網絡圖片)
中正式步槍,是整個抗戰中國軍裝備最多的一款武器,也是在實戰中有效的一款武器。
其巨大的威力和優秀的設計精度,曾經是一百多萬侵華日軍的惡夢。
歷史
毛瑟系列步槍是對中國影響最為重大的一款武器,它不但是近代中國自己生產的第一款步槍,也是從清末到建國以來,生產裝備數量最多的一款槍械。
中國人對德式裝備的優良性能,一直有著相當美好的印象,對德式武器的仿製也有近百年的歷史。
1865年(清朝同治4年),鴉片戰爭的慘敗,讓中國的有識之士意識到洋槍洋炮和近代軍火工業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意義。在當時名震一時的淮軍李鴻章、湘軍曾國藩和朝中權臣榮祿的合作下,首先開辦了「江南製造局」。
1867年,江南製造局仿製出德國毛瑟11mm前膛步槍,這是中國自己生產的第一種步槍。這款毛瑟前膛步槍使用黑火藥和鉛彈頭,威力驚人,是當時世界上威力最強的單兵武器,中國仿造的起點很高。
1893年(光緒19年),由於世界槍械領域發生了重大的技術變革,漢陽製造局也開始模仿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款步槍——毛瑟M1888 7.9mm步槍,俗稱79式步槍或者漢陽造步槍。該步槍已經具備現代步槍的全部特點,彈藥後膛裝填,五發彈夾裝彈,後拉式步槍。該槍由於先進的設計,能夠滿足未來長達三十多年戰鬥的需要,它在中國直到朝鮮戰爭後期才完全退出現役。
1906年(光緒32年),仿造德國的M1898 7.9mm毛瑟步槍,使用7.9mm尖頭彈。
1907年(光緒33年),仿造德國M1904 6.4mm毛瑟步槍。
1911年(清朝末期),江南製造局又仿製了一款優秀的步槍毛瑟M1896步槍,中國取名為「宣統三年式」步槍,口徑為6.8mm。「宣統三年式」步槍做工非常細緻,金屬材質和木材都選擇當時中國最好的材料。可惜隨著軍閥混戰,各派軍閥紛紛從各國進口新式裝備,該步槍沒有什麼銷量,最終停產了。
1912年(民國元年),又在M1904 6.4mm毛瑟步槍的基礎上,進行了相當的改進,將其定名為元年式步槍,使用漢陽造的7.9mm圓頭彈頭。
1933年8月,中國將鞏縣造的元年式步槍改成M1898步槍,1934年正式製造,採用尖頭彈。
1928年,國民政府以南方不足三十萬之眾,掃平全國一百五十萬軍閥部隊,統一全國。之後1930年的中原大戰,又擊敗各地強力軍閥,消滅了他們的大量有生力量。
中國在分裂近二十年以後,終於實現了統一。
隨著國家的統一,軍隊制式武器的統一必然是第一步需要做的事情。
當時中國,除了毛瑟系列步槍以外,還裝備日,美,英,法,俄等10多個國家,超過30種以上的步槍。
這些步槍的口徑有六七種,即使相同口徑,使用的不同彈藥也有三四種,也就是說,整個中國一共有超過二十種彈藥在使用,這對於任何一個國家的軍工後勤系統來說,簡直是無法忍受的噩夢。
於是,國民政府在當時德國顧問的幫助下,制定了詳細的軍事整編計畫。
1932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召開全國制式武器會議,決定以德國毛瑟M1924式步槍為模板仿製,使用7.92mm尖彈作為制式彈藥。
該槍原是一戰後的德國為了逃避「凡爾賽條約」對德國軍工的嚴格限制而簡化的縮短型槍,源於M1898的成熟設計思路,毛瑟又在其基礎上進行了改進。該槍是一款非常出色的武器,是世界步槍界的龍頭老大——毛瑟公司的傑作。
在1930年代,德國總結一戰的教訓,決定打造全新概念的新式陸軍。德國軍工企業的研究生產重點在坦克飛機這些重武器的研發上,對於步槍的改進並不起勁,所以該槍在德國只有少量生產和外銷。
以後德國陸軍又將其修改,生產出了著名的毛瑟98K步槍(K98K——Karabiner 98 kurz的意思就是毛瑟1898式短卡賓槍。K的意思是Kurz,也就是德文「短」的意思。)
不過在1932年來說,該步槍絕對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優質武器,也很符合德國顧問打造中國快速步兵師的軍事意圖。在德國軍事顧問的強烈推薦下,國民政府選用該步槍作為中國軍隊的制式武器。
定型以後,隨即仿製。
國民政府當時最大的兵工廠——鞏縣兵工廠很快接受了德國方面的全部技術資料,並且完成了樣槍的製造,掌握了該槍的製造工藝。
1935年8月國民政府將新槍定名為中正式步騎槍。
1935年雙十節,該槍正式開始大量生產。
國軍德械師裝備的中正式步槍和德式子彈盒。(網絡圖片)
該槍的生產量很大,在七七盧溝橋事變以後,為了適應戰爭的需要,1940年,又對中正式步槍進行了改造。
改進以後,該槍總體比較接近德國K98,槍身更短,零件更少(94個零件),於1943年10月10日開始大量生產。
優點
強大的殺傷力
在二戰各國使用的主力步槍中,毛瑟K98步槍是威力最強大的武器。
作為K98同系列的中正式,它的威力也是大得驚人。
在抗戰戰場,日軍裝備的主要是三八式步槍。該槍的射擊精確,射程遠,但是由於口徑小,穿透力強。子彈很快穿透肉體,穿透處非常光滑,如果不是射中要害,一般只能造成中彈者的輕傷。
實戰中,經常有國軍士兵身中數彈,稍加包紮仍然持續作戰的現象。
而中正式正好相反,其威力十分巨大。子彈在射中敵人時,會對中彈部位形成強大的衝擊力,造成內臟的損傷。而子彈進入肉體以後,會發生變形和翻轉,造成肉體內部巨大的空洞。實戰中,被中正式射中的日軍士兵,子彈入口是一個小口,出來則是一個大得嚇人的傷口。日軍中彈者非死就是重傷,即使射中非要害部分,也無法簡單的陣前治療,而是必須送野戰醫院,造成陣前減員。
優秀的射擊精度
德軍士兵經常稱讚他們的K98步槍十分精確,基本做到指哪兒打哪兒。
二戰中德軍培養了大量的狙擊手,他們使用的狙擊步槍就是K98步槍。唯一區別就是配有一個ZF41或ZF42瞄準鏡,使用配有4倍瞄準鏡的K98狙擊槍可輕鬆射殺400米處的目標,若選擇6倍瞄準鏡則可射殺1000米處的目標(一般狙擊槍的射程大約800米)。
一把步槍可以作為狙擊槍使用,這點就可以看出它的準確性。
K98的準確性主要來自於其整槍的優秀設計,另外就是使用了尖頭彈。
不同於早期的圓頭子彈,尖頭彈的彈頭輕,因此出速較高,其形狀呈流線形,空氣力學係數佳,因此彈道特性較好,不易受風向影響。
在抗戰戰場,國軍有經驗的老兵往往用普通的中正式(不加瞄準器),直接作為狙擊槍使用,在戰鬥中殺傷了不少日軍普通士兵。
尤其是在四川和雲貴的戰鬥中,國軍往往以複雜地形為依托,以少數單兵持槍在險峻地形狙擊日軍。日軍往往拿這些狙擊手沒有辦法,最終只能用步兵炮或者擲彈筒將其打掉。在有些極端情況下,甚至使用重炮和飛機。
(未完待續)
責任編輯: 岳君仁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