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1年8月20日訊】從2018年開始,中美之間從貿易戰一步一步滑入到今天的對抗態勢,對抗的本質(或高潮)當然就是冷戰或熱戰。
此時,中美彼此都要面對一個棘手的問題,那就是需要進行產業脫鉤!否則冷戰或熱戰爆發時,自己的「核心要素」還控制在對方手中,這就不是對抗而是投降。這有點類似於戰爭已經打響,但自己的槍械和子彈還要祈求對方來生產、供應,這就是天大的玩笑。
此時,誰都會選擇對自己有力的方式進行脫鉤,期望達到在壯大自己的同時又能打擊對手。
實事求是地說,當初川普(特朗普)政府僅僅是希望通過關稅手段阻止中美經濟的繼續融合,希望以此重建自己的重要產業。這種方式是十分溫和的(別看川普的外在行為很吸引眼球),源於政府提高關稅之後,企業是否回歸美國本土重建重要產業的產能依舊屬於企業自主的投資行為,由企業自己做主。
但拜登不同,他開始使用更強硬的方式,並且很注重在脫鉤過程中打擊對手。比如,在對待半導體產業的態度上就可以顯示出來拜登政府的行事風格,拜登通過政府大量投資來構建(由幾個國家或地區主導並參與的)閉環產業鏈,將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排斥在產業鏈之外,在其它科技領域也基本都沿用這種思路。這種脫鉤模式的性質已經發生了改變:第一,中國是新興國家,在科技領域居於追趕的地位,當美國打造的科技閉環產業鏈將中國排斥在外之後,就可以打擊中國科技的進步進而打擊中國的綜合國力;第二,政府通過巨額出資幫助那些在美國本土建設科技產能(比如晶元)的企業,這已經不完全是企業自主的投資行為,基於美國政府和美國經濟在世界上的地位,這本質是一種「脅迫」。
拜登政府在很多領域都在以半導體的模式為模板推動產業脫鉤,新能源汽車、生物製藥、智能產品(手機等)、醫護產品等領域都是如此。這種脫鉤模式的特點是速度更快,政府的控制力也更強,也更具有攻擊性!
美國的做法就有點像缺什麼補什麼。由於美國在很多領域出現了產業空心化,拜登政府的出擊方向就是通過政府出資扶持重要產業的重建,同時又攻擊中國。
雖然今天美國的綜合國力依舊是世界第一,但在通過產業脫鉤以攻擊對手的問題上,卻未必佔據優勢!以拜登政府的模式重建重要產業並打擊中國,雖然聲勢浩大,但也會暴露出自己的命門。
第一,次貸危機和2020年瘟疫大流行之後,美國政府的債務率已經劇烈上升(今天已經接近140%的高水平),通過政府出資來「脅迫」企業在美國本土重建重要產業,就會導致美國政府債務率日趨惡化,債務危機逼近。
第二,美國政府的債務率不斷上升推動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加速擴張,就會告別1991年之後所形成的低利率環境。而通脹上升就會打擊金融資產價格,破壞金融環境,當金融環境被破壞之後,美國金融帝國的根基就會發生動搖。
此時,中國就可以對美國進行定點攻擊:
第一,之前已經說過,中國將教育重回國有化已經給美國的退休金造成了數千億美元的損失(約合美國退休金總額的1.3%左右),一旦中國在其它領域繼續推進國有化政策,美國的退休金和金融機構的損失會更大,當這些機構的流動性枯竭的時候就只能拋售金融資產(股票和債券),推動金融資產價格下跌,如果有金融機構倒閉,還會誘發2008年那樣的金融海嘯!當這種情形發生時,美聯儲還有能力救助嗎?基於美國政府現在的高債務率,無論美聯儲救助還是不救助,債務危機都無法避免,不救則是機構和企業集中違約,救助則是美國政府的債務危機。而債務危機的爆發必然導致美國的綜合國力劇烈衰退(參考2014年的盧布危機),中國要達到的就是這種局勢!
第二,中國的優勢在基礎產業的規模上,部分領域已經在國際上建立起了話語權,可以通過向美國輸出通脹(配合「第一」)來打擊美國金融體系和債務體系。
鋼鐵是最基礎的工業材料,任何工業活動都離不開鋼鐵。中國的鋼鐵產能已經佔全球的57%,當中國限產並徵收鋼鐵出口關稅的時候會發生什麼?
限產就會推動鐵礦石價格下跌,改善鋼廠的利潤,這是最近正在發生的事情。當中國壓縮產能的時候(比如即便只壓縮3%)就足以造成國際市場的短缺,此時再加征鋼鐵出口關稅,就會推動國際鋼鐵價格大幅上行,直接推動美國的通脹。
7月29日,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為促進鋼鐵行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自2021年8月1日起,適當提高鉻鐵、高純生鐵的出口關稅,調整後分別實行40%和20%的出口稅率。就是這些因素導致美國鋼鐵價格不斷上漲,美國的熱軋板價格已經達到中國國內價格約兩倍。
美國正在推出基建計畫刺激經濟,當鋼鐵等最基礎的工業品價格大幅上漲之後就會推動美國的基建成本,進一步放大政府的財政支出(否則就會爛尾),惡化它的債務。
通過這樣的操作,國內鋼鐵企業的利潤可以大幅提升,又直接推動了美國的通脹(推動美國的基建成本並惡化它的債務),打擊美國的金融環境。
中國在很多領域都具有規模優勢,比如,在集中箱生產和流轉上佔據絕對優勢,當通過一定的手段減緩集裝箱的週轉速度時,集裝箱的價格就會上漲,推動所有出口商品價格上漲,推動美國的通脹;某些醫藥中間體領域佔據了很高的全球市場份額(印度大量採購中國的醫藥中間體),只要嚴格執行限產,就足以造成國際市場的短缺,大幅推升國際基礎藥品價格,推升美國的通脹。同時還會衝擊美國的醫保體系,讓美國的退休老人們找拜登算賬去。
至於鋼鐵、醫藥中間體等限產的理由,拜登已經替中國找好了,那就是節能環保減少碳排放,這是拜登和歐美左派一直倡導的。通過自己的產業規模優勢推動美國的通脹、惡化它的債務,這是另一個打擊美國金融體系的手段。
在通過脫鉤打擊對手的問題上,美國釋放的都是慢性藥丸兒,需要一定的時間才會發生作用。中國的上述兩個手段卻可以直接攻擊美國的金融體系,是速效毒藥。中國立足於產業,耐擊打能力更強(還要考慮中國的體質),美國主要立足於金融,而金融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波動性。所以在這個博弈過程中,短期內立足於基礎產業的中國佔據優勢,這讓美國的股市等金融體系遭遇嚴峻的威脅。一旦得手(美國爆發類似盧布危機那樣的危機),就可以扭轉雙方之間的力量不平衡。如果中國不能在短期內對美國的金融體系造成致命的打擊,長期就有巨大的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在通過脫鉤打擊對手方面美國不佔優勢。一般來說,佔優勢的一方會將問題集中在經濟金融領域(以保持並擴大自己的優勢),佔劣勢的一方則更願意選擇將問題外溢(彌補劣勢)。在最近一段時間可以看到,拜登政府猛打臺灣牌,說明拜登政府在主動將經濟金融脫鉤的問題外溢,他們清楚各自的優劣勢。
或有朋友說,你說了這麼多,怎麼看不到變化,美股依舊還很穩定,外在看來還風平浪靜,但兩國的管理者會清楚地看到下面的變化:
第一,納瓦羅接受採訪時說到美國的退休金已經因為中概股暴跌(主要是教育板塊)導致四千億美元的損失,其它機構也會有損失,這會收縮退休金和金融機構的流動性;
第二,「幫助」拜登推動美國的通脹,就會直接打擊美國的消費能力。消費,在美國經濟增長中佔七成的比重,消費低迷讓經濟增長下滑,就會降低貨幣乘數緊縮流動性,經濟增速下滑也會導致上市公司的收益增長下滑體現出股價的泡沫,最終會壓垮美股等金融資產。我在前面已經說過,拜登上任之後美國真實的零售增速(零售額環比增速減去通脹的月度環比數據)一直在下滑。7月零售額環比增速為-1.1%,如果再考慮到7月的通脹月率為0.5%,7月真實的零售增速為-1.6%,這已經是很高的下滑幅度。這是美國通脹快速上升(既有拜登肆意增加政府債務的「功勞」,也有大國不斷「幫助」的功勞)所帶來的第一個後果——打擊消費,此後會逐漸傳導至經濟增長和資產價格領域;
第三,已經有美國的金融機構開始再次押注再通脹,也就是說他們不相信美聯儲所說的通脹只是短期現象,這是非常重要的信號。
變化正在發生!拜登老眼昏花或許還看不到,但中美兩國的技術部門都會非常清楚,也清楚這一邏輯鏈條不斷演化之後的結果——債務危機。只要通脹連續惡化,最終必定帶來災難,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現在這條「真理」就在考驗拜登政府。
要說明的是,中美如今的舉措都是一錘子買賣:
第一,美國推動科技等領域脫鉤,迫使中國必然推動自主研發,脫鉤完成後比拚的就是雙方科技發展的能力,所以這種攻擊是一次性的;同時,美國還有能力再次進行大規模財政支出以推動產業重建和脫鉤嗎?以今天的債務率來看顯然不具備。所以,拜登進行的是一錘子買賣。
第二,中國用優勢產業打擊美國,推動美國的通脹,就會導致美國鋼鐵、一般生活用品、藥品等商品價格大幅上漲,投資回報率上升,鼓勵美國企業進行投資活動,當通脹對美國金融體系的衝擊過去之後,這些產品的自給度就會提高,中國的「武器」也就失去了效力。也就是說,中國使用這一武器是以損害自身的市佔率為代價的,無法再次使用,即便再次使用時其威力也會小的多。所以,這也是一錘子買賣。
如今,中美之間在經貿、金融甚至外交上互相纏鬥,各自拿起有利於自己的經濟攻擊對手,這都屬於「文鬥」,當一方無力應對之後會怎麼辦?比如,拜登發現自己的債務危機已經無法避免時會怎麼辦?
升級對抗!動用非經濟、非金融、非外交的手段。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