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脫鉤」和「內循環」的真實含義……(圖)

作者:如松  2021-07-07 10: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看中國2021年7月7日訊】上世紀中期,美蘇之間的冷戰是什麼?

當代很多國家通過出口來發展本國經濟,源於自身的內部市場不成熟(這是發展中國家的基本特徵),需要藉助歐美的消費市場來培育本國的工業體系、信息數字經濟體系的發展,進而積累自己的財富以壯大自身的國力——這實際是借力的過程。

而前蘇聯也是如此,以石油出口的方式完成與歐美市場的對接。

原則上,通過軍備競賽不斷擴大老大哥的財政支出,同時與蘇聯進行產業鏈脫鉤以制約其經濟發展(打斷它的財富形成路徑)就可以達到目的,最終讓蘇聯的財政和貨幣體系崩潰,實現不戰而勝。

蘇聯的出口商品比較特別,主要是石油。前蘇聯本質上就是個加油站,主要「客戶」是歐洲。而石油是經濟的血液,一旦脫鉤就是歐洲與蘇聯同歸於盡的局面,這肯定是無法接受的。這實際是美蘇對抗時期歐美世界面臨的核心問題——歐美(通過蘇聯的出口)向蘇聯輸入了財富,蘇聯用這些財富武裝自己回頭打擊歐美。然後你再看看現在的北溪二號管線,歐美對待這個問題的態度是內心踹踹,歐洲即離不開俄羅斯的能源,又擔心一個壯大的俄羅斯會對自己形成威脅,就是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前蘇聯時期也是如此。所以也就知道為何歐洲一馬當先地發展新能源,因為沒有新能源就擺脫不了目前的窘境。

因此,歐美社會只能在不斷與蘇聯進行軍備競賽的同時,通過資本和技術封鎖等手段限制蘇聯石油產業的發展,在整個六七十年代歐美並沒有對抗蘇聯的好辦法。

前蘇聯緊抓歐洲之「卵」,用歐洲的錢發展軍事,歐美束手無策。

上世紀七十年代石油價格暴漲,看似是前蘇聯的盛宴,但也構建了前蘇聯的墳墓。

石油價格暴漲,讓勘探投資空前繁榮,意味著眾多新發現的油田將投產。到八十年代前期,新增產能大量投入到市場,再加上經濟危機壓制了需求,導致1985年的油價暴跌,這嚴重打擊了蘇聯的出口收入,摧毀了蘇聯的國際收支平衡,導致包括食品在內的進口無法滿足,通脹不斷惡化摧毀了蘇聯的財政收支平衡,蘇聯只能走上財政赤字貨幣化的道路。1971至1985年,蘇聯盧布年均發行量為33億盧布,1986年為39億盧布,1987年近60億盧布,1988至1990年為188億盧布,1991年為1276億盧布。此時它不得不通過印鈔購買財政赤字以維持帝國的運轉,不斷加印鈔票推動通脹和財政赤字的螺旋式上升,讓蘇聯的財政和貨幣體系崩潰。當盧布徹底失去信用後,蘇聯就無法維繫與華約和各加盟共和國之間的關係,甚至都無法指揮龐大的軍事體系,最終讓蘇聯內部四分五裂,也讓歐美實現了不戰而勝。

在這個過程中,歐洲不僅不會因蘇聯能源的斷供(強行脫鉤必然斷供)而遭受損失,甚至還因為低油價而受益,這是美蘇對抗中真正的精髓。

今天的世界,大國之間「脫鉤」(包括美國兩屆政府發動的關稅戰、科技脫鉤以及正在醞釀的經濟北約等,都是為脫鉤服務的)、「內循環」(意味著要自力更生構建內部市場)已經是熱門詞彙。這裡希望解開的就是這兩個詞彙的真實含義,這就是大國之間的隱秘戰爭!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