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歷史準備重複同樣的錯誤……(圖)

 2021-06-23 08: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看中國2021年6月23日訊】五月份,美國通脹已經「一爆再爆」,CPI達到5%。

前些天,G7峰會決定一邊印鈔基建,一邊保護環境……

要助攻通脹?

1 第一個笑話

當地時間6月13日下午,七國集團峰會在英國康沃爾郡卡比斯灣落下帷幕。經過三天的對話和磋商,七國集團領導人宣布,在抗擊疫情、重建經濟、貿易改革、綠色轉型等方面達成一定共識,並以峰會公報形式予以公布。

經濟方面,在已推出的總計12萬億美元刺激計畫的基礎上重振經濟;承諾只要有必要,就會繼續支持經濟。

環境方面,支持綠色革命,創造就業機會,減少排放,並尋求將全球氣溫上升限制在1.5度。

美國通脹已經「一爆再爆」,再繼續搞印鈔基建和綠色革命,助攻通脹。然後再來強調,通脹是短期的、可控的?

但不管怎麼說,這必然將加劇遏制通脹加息與支撐經濟印鈔的矛盾。

2 第二個笑話

流動性主要方向無非就是流往實體、押注金融、押注通脹。

市場化的實體投資決策基於長期,它沒有辦法迅速掉頭,嚴重(加息可能性與印鈔可能性)矛盾背景會讓實體的長期預期不清晰,進而收縮防禦,拒絕投資。

當背景矛盾時,流動性就傾向於回流金融體系,刺激美債收益率下跌。背後,是印鈔對於實體經濟的刺激開始失效化,貨幣刺激達到極限。

這時候如何才能繼續刺激經濟,延緩問題爆發呢?矛盾背景下,金融體系的充沛流動性有四條出路:

1)押注金融,金融上漲。

2)押注通脹,通脹上行。正常情況下,適度的通脹和金融價格上漲會刺激實體(中長期而非極短期)盈利預期,進而刺激經濟。但當背景矛盾時,由於實體回報期較長,長期盈利預期難以建立,資金就會拒絕流入實體。此時對於刺激經濟來說,再充沛的流動性也很難刺激經濟,但資金成本卻需要實體經濟承擔。1和2就都成了負面選項。

3)回收流動性。降低實體償息規模會釋放實體活力,實體償息規模源於(資金規模*利率)。回收流動性會減少資金規模,或減輕實體經濟負擔,刺激經濟增長。但也可能提高利率,增加實體償債規模,遏制經濟增長。

4)政府無視價格信號主導投資,拉動經濟。市場化的實體投資是個長期決策,企業會考慮長期價格的可能變化。但政府投資不是,它更少顧慮長期價格的可能變化。

當背景出現矛盾時,想要繼續刺激經濟,只能在回收流動性和政府投資之間做出抉擇。但回收流動性更可能是在短期抑制經濟而非刺激。此時,繼續刺激經濟唯一確定的路徑其實只有政府投資一條路。

喜馬拉雅李錄在文章《中國未來20年的經濟大趨勢》和辜朝明在《大衰退》一書中,都認為在貨幣刺激達到極限時(利率降至0或負),政府無視價格信號進行投資幾乎是唯一選擇。而事實也正如與李錄和辜朝明所預測的一致,各國都將籌碼壓在了政府投資(刺激)之上。

12萬億美元還不夠,還有更多……

但李錄和辜朝明沒有說明的是,在政府主導投資已經成為經濟的主要推手時,這難道不是計畫的深化嗎?如果計畫如此有效,還要市場幹嘛呢?……

要市場幹嘛呢?……

幹嘛呢?……

3 第三個笑話

最最「好笑」的事發生了。

之前,筆者指出過,當有意識的力量試圖將全部人都納入保護時,這其實是哈耶克所說的「為自由而計畫」的最後階段——全面計畫經濟。

本輪G7峰會,七國集團承諾以創造就業、投資基礎設施、推動創新為手段,使任何地方的任何個體,無論年齡、種族或性別都不會被落下。公報強調,過去歷次全球危機的應對舉措沒能實現這樣的目標,「這一次將不同於以往」。

注意,任何個體都不會被落下……這是「有意識」的力量試圖將全部人都納入保護……

一個問題是,任何人都不會被落下,口號固然十分動聽,但托舉力量源自何方?代價會由何人承擔?

將所有人都納入保護,其實際效果如何,在過去的幾十年,歷史已經給出過答案。

黑格爾說,歷史給予我們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