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幣持續升值。(圖片來源:Freer/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9月2日訊】2020年8月21日,人民幣匯率升至6.8935,創下自2019年8月匯率破7以來的新高。
01人民幣短期展望
受美元指數下挫和中美息差擴大影響,近期人民幣持續升值。
從近三個月來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總體是升值的,在7月重返「6時代」後,近期仍在上探,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連創逾新高。
02人民幣中期展望
2018年8月24日晚,官方確認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重啟「逆週期因子」的消息。官方消息指出,由於受美元指數走強和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順週期行為。基於自身對市場情況的判斷,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行陸續主動調整了「逆週期係數」,以適度對沖貶值方向的順週期情緒。
此後人民幣匯率在6.6-7.0之間的窄幅震盪。同時,中國央行也多次強調,人民幣匯率要實現合理區間雙向波動。
2019年8月人民幣最終跌破7整數關口之後,從歷史數據觀察,人民幣匯率合理區間雙向波動的震盪區間有所調整,震盪區間從6.6-7.0調整為6.8-7.2。
從中期趨勢觀察,當前人民幣已經觸及匯率波動區間的下限,有調向的可能。
03人民幣長期展望
匯率長期趨勢的主要影響因素從來都是經濟週期,從庫存週期、投資週期和房地產週期三週期嵌套來看,當前中國處於經濟週期下行階段。
經濟週期所處位置決定了人民幣具有貶值壓力。
中國經常項在2014年由順差轉為逆差,並持續至今,是對人民幣長期貶值壓力的反應。
04人民幣預期與歷史的關係
從中美息差和短期人民幣匯率歷史的對應關係看,2020年7月份顯然是非常有利於熱錢流進的,但實際上,7月資本和金融賬戶順差僅為13億美元,對應關係並不緊密。
這是因為熱錢流動是基於匯率升值預期和中美息差,而非基於匯率短期升值歷史和中美息差。
人的經驗總是源自於歷史,匯率升值歷史和匯率升值預期關係非常緊密。相當大的程度上,匯率升值歷史決定了匯率的升值預期。
匯率升值預期是由歷史決定的,卻不是只由短期歷史決定的:
1)短期(近3個月)人民幣匯率是升值的,會刺激升值預期。
2)中期(近一年),人民幣匯率是在6.8-7.2區間波動。從中期看,人民幣匯率目前已經接近區間上限,繼續升值即不符合央行維持人民幣區間震盪的目標,也將嚴重打擊外貿出口,刺激經常項逆差擴大。經常項逆差擴大將加強長期貶值壓力。
3)長期,自經濟週期看,人民幣匯率自2014年開始持續貶值,從經常項自2014年至今持續逆差也可以發現人民幣的長期貶值壓力。
從短期歷史看,短期升值趨勢讓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有所抬升;從中期歷史看,匯率波動已經接近震盪區間上限,從匯率區間理解,人民幣匯率有掉頭貶值跡象;從長期歷史看,中國經濟週期處於下行區間,人民幣匯率具有與經濟週期同步的長期貶值壓力。
短、中、長期歷史對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影響並不統一,這導致人民幣升值預期並沒有完全跟隨短期匯率歷史波動。
從7月數據看,隨著人民幣匯率貼近中期匯率震盪區間的下限,人民幣中期貶值預期似有所加強,抵消了近期人民幣升值所塑造出來的短期升值預期。
05人民幣貨幣框架改變
7月份資本和金融項順差僅13億美元顯示,熱錢流動從2020年7月份開始似較少受到人民幣升值驅動,而是主要受到中美息差影響。
這又迫使人民幣貨幣框架做出改變。近兩年以來,人民幣貨幣框架簡單概括就是:以逆週期干預拉升匯率——以匯率升值對沖降息對國際收支的影響——降息,刺激國內經濟、穩定國內資產泡沫。
而隨著人民幣升值接近中期匯率震盪區間下限(6.8),市場對人民幣中期貶值趨勢有所警惕,導致短期匯率升值對熱錢的驅動力下降,受此影響,中美息差成為驅動熱錢流動的主要力量,人民幣貨幣框架自7月以來似已被迫做出改變。
更改為:貨幣政策邊際收緊——減少對國際收支的影響——兼顧資產泡沫。
從股市來看,7月中旬開始,上證成交量迅速萎縮。
從債市來看,十年國債收益率自7月下旬開始持續攀漲,債市表現持續萎靡。
樓市來看,8月20日,中國央行、住建部聯合約談重點房企,強化對房地產企業的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房企受到一定壓力。
中國貨幣框架轉變跡象十分明顯!從拉升匯率平衡國際收支——向拉升利率平衡國際收支轉變。
框架的轉變下,中國貨幣政策出現持續邊際收緊的跡象。
貨幣框架的轉變也曾經發生在日本身上。筆者在2019年5月文章《從昭和男兒到平成廢宅》中提及:「1989年日本股、匯、房多重上漲潛力耗盡,資產價格積累了相當大的風險,刺激資金外流。日本資本項開放,為遏制資金外流,日本只能主動收緊貨幣政策。」
日本在1990年左右也基於平衡國際收支目的調整了其貨幣框架,收緊了貨幣政策,隨後日本經濟下滑20年。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