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 你是膽結石好發的4「F」族群嗎?(組圖)
熬夜吃高熱量及高油脂的食物易造成膽結石。
享受美食是人生一大樂趣,不過經常暴飲暴食的話疾病也容易找上門,像是膽結石和膽囊炎便是消化系統中常見的疾病,初期出現膽結石時或許並無症狀,但當結石造成膽囊炎時,若不即時就醫治療,可能會因其併發症而造成生命危險。
為何會出現膽結石?
膽汁是由肝臟所生產,接著將膽汁送到膽囊進行貯存及濃縮,等到進食需要膽汁協助消化油脂時,膽囊便會收縮促進膽汁進入消化道。如果膽汁排放不順,就容易形成膽結石或出現膽囊炎的症狀。
哪些人是好發族群?
膽結石的好發族群有4個「F」,包括年過40歲(Forty)、女性(Female)、肥胖(Fat)和多產(Fertile)。
根據臨床統計,膽結石的好發族群有4個「F」,包括年過40歲(Forty)、女性(Female)、肥胖(Fat)和多產(Fertile)。以上述的族群特性而言,年齡越大則罹患率越高,體型較肥胖且生過孩子的中年婦女較容易有膽結石,不過現代人飲食及作息不規律,喜歡吃高卡路里、高油膩的食物,膽結石的好發族群年齡逐漸下降。
常見症狀
膽囊炎常見的症狀為用餐後右上腹觸痛。(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有膽結石時不一定會有症狀,一般不需要治療,如膽結石造成膽囊阻塞,膽汁無法順利排出時,可能造成膽囊發炎、膿瘍甚至破裂,引發腹膜炎或敗血症等重症。當出現膽囊發炎的症狀時,應特別注意,像是用餐後右上腹觸痛、發燒、噁心想吐及黃疸等。
預防保健
坊間盛傳蘋果汁可促進膽結石排出,不過這並無臨床證實,想要預防膽結石,還是需要由日常生活保健做起。
1、三餐定時定量:斷食時間勿過長,避免讓膽汁在膽囊內儲存時間太長而過度濃縮。
2、放慢吃飯速度:用餐時間過短容易造成膽汁分泌不及。
3、避免高油、高脂、高蛋白的飲食:適量攝取高脂肪、高膽固醇與高蛋白類食物,遠離油炸和含脂肪多的食品,並以植物油代替動物油,烹製食物時,以蒸、煮、燉、燴為主。
4、多攝取水分:增加飲水量或水分攝取以稀釋膽汁。
5、多運動:活動可避免膽汁靜止的膽汁沉澱結晶。
6、維持排便順暢:排便功能正常,才能保持肝臟排毒管道的暢通。
7、作息正常:膽汁的儲存與釋放需要肝的幫忙,若肝氣疏泄不順,也會影響膽汁的排放,因此作息正常避免熬夜及飲酒,才能保護好肝臟,促進膽汁正常排放。
8、保持心情愉悅:怒傷肝易阻滯氣機,經常保持心情愉悅,以免情志損傷身體。
太衝穴可疏肝理氣,取穴方式為腳的大拇指和第二指指縫間往上1寸。(圖片來源:溫嬪容醫師提供)
9、穴道保健:平日可時常按摩疏肝利膽穴位,使經絡暢通,助於肝膽正常運作,常用的首選保健穴位為太衝穴及膽囊穴。
雖然醫學進步,膽結石治療可採微創手術切除膽囊,手術快且傷口小,但即使膽囊切除了,沒有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的話,仍然可能再次出現膽結石,最終造成膽管阻塞。預防勝於治療,平時作息正常,飲食規律且清淡,遠離油炸燒烤,避免飲酒少攝取糖分,多運動多喝水,膽結石也就不會找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