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留英臺生要求譚德塞道歉 蔡英文:感謝為臺發聲(圖)

作者:盧乙欣  2020-04-10 22: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看中國2020年4月10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中共肺炎疫情引發全球恐慌,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不只沒有帶領各國做出良好的防疫措施,反倒怒嗆臺灣對他人身攻擊,企圖將防疫問題升級至種族歧視層面,引起外界強烈反彈,總統蔡英文隨即透過臉書發文反擊。一名留學英國的臺灣學生林薇在臉書上傳中英雙語公開信,內容要求譚德塞道歉。蔡英文也在該封公開信下留言,「謝謝妳在國家需要你的時候,為臺灣發聲」。此外,有關注此事的南韓網友也怒嗆譚德塞,「臺灣才是有資格跟WHO大聲的國家沒錯!」

譚德塞指責臺灣對他人身攻擊 蔡英文發文反擊

根據三立新聞與中央社報導,8日,譚德塞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內瓦總部的例行記者會中,公開指責臺灣與臺灣外交部對他進行人身攻擊。消息一出,引發臺灣各界嘩然。總統蔡英文隨即透過臉書發文表示,針對臺灣遭指控在國際社會上發動種族歧視攻擊的言論,表達強烈的抗議。臺灣向來是反對任何形式的歧視;由於臺灣「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比誰都知道被歧視和孤立是什麼滋味」。

蔡英文表示,「自由、民主、多元、包容,是臺灣人堅信的價值,我們不會接受利用種族歧視的言論,來攻擊不同意見的人。」

蔡英文還強調,藉著這個機會,想要邀請譚德塞「訪問臺灣,感受一下臺灣人民如何努力在遭受歧視和孤立之中,堅持走向世界、貢獻國際社會」,她進而表示,如果譚德塞能夠「抵擋中國的壓力,踏上臺灣的土地,就能了解到我們對防疫的努力,並且理解真正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其實是臺灣人民。」

最後,蔡英文重申,「相信只有臺灣的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拼圖才會完整。」

林薇上傳中英雙語公開信 要求譚德塞道歉

留學生林薇也上傳中英雙語公開信,要求譚德塞為他不實的指控道歉。影片邏輯清楚且指證歷歷,引發大批網友稱讚。林薇透過臉書表示,她看了「氣到睡不著」,於是耗費整個晚上在製作影片。

蔡英文也在林薇的臉書上留言表示,「謝謝妳在國家需要你的時候,為臺灣發聲」。林薇隨後亦向蔡英文做出回應,「請您一定要溫柔堅定的帶著臺灣反擊!」

南韓網友:臺灣才是有資格跟WHO大聲的國家

然而,譚德塞在記者會上抹黑臺灣一事,不僅是臺灣人關注的焦點,如今也已經成為各國網友關注的焦點。

不少精通別國語言的臺灣網友幫忙翻譯外國人對此事的評價,並放上PTT與大家分享。一名懂韓文、PTT帳號「paradise5566」的網友發文表示,自己看見有人翻譯日本網友的留言,所以也想跟大家分享韓國網友的看法,於是他就翻譯了幾則NAVER網上關於臺灣新聞的留言。

一名南韓網友嗆聲譚德塞,「想想因你而死的人們吧,罵你都覺得白費力氣,中國的稻草人(意指傀儡)啊」、「當然是WHO錯了,2000萬以上的人口數,國民所得也是相對地高,又有強大的軍隊的國家,竟然不讓他們(臺灣)加入,這樣的組織才是問題的根源」、「秘書長到底是誰?好像中國的發言人」、「你的種族不是問題,是你人有問題才會這樣的」。

另有南韓網友表示,「臺灣才是有資格跟WHO大聲的國家沒錯,(臺灣)對著世界都有資格驕傲起來,自我吹噓的問題是我們國家(南韓)比較嚴重,好擔心。即便中國是(臺灣的)第一大出口國(臺灣)也不管,徹底地封鎖邊境,從初期開始強力地防疫,300名確診者(正確為382名)中,只有6名死亡,是很了不起的國家。」

此外,由於譚德塞多次幫北京政府發聲,無視中方隱瞞疫情導致全球大爆發的事實,因此譚德塞的舉動備受外界關注,各國政要紛紛質疑、諷刺中方與譚德塞。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譚德塞諸多荒唐失控的行徑,持續引發全球人民批評,外界認為譚德塞並不適任WHO秘書長一職,因此全球連署要求譚德塞下臺的人數已經飆破76萬多。此外,為了反擊譚德塞,網紅阿滴與318集資《紐約時報》廣告共同發起人林祖儀,以及知名設計師聶永真等人發起了網路集資,選擇在《紐約時報》刊登「臺灣人寫給世界的一封信」全版廣告,要拆穿譚德塞得謊言。這項募資活動的第一階段目標為400萬元,消息幾經轉發之後,不到3小時就已經收到80多萬元的金額,甚至還因為參與募資的民眾太過踴躍,導致募資網站一度被塞爆,當機逾半小時以上。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