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兩宋風雲】趙匡胤:承五代亂世 開大宋江山(圖)

作者:宋紫鳳  2019-12-05 10: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宋太祖趙匡胤。(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宋太祖趙匡胤。(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一千多年前的中原大地,正值五代更迭十國割據,契丹乘亂取燕雲十六州,建大遼,為中原患。宋太祖趙匡胤生於亂世,起於介冑,仰膺歷數,踐位九五。十年間削平名藩列國,結束五季亂世,開創大宋江山。

這一篇就來講述宋太祖趙匡胤的故事。

天命有歸,大宋開國

後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趙匡胤出生於洛陽夾馬營。《宋史》中記載,趙匡胤出生時「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體有金色,三日不變」。年紀稍長,則「容貌雄偉,器度豁如,識者知其非常人」。

後漢初年的一天,一位精通術數的老僧指點趙匡胤說「吾厚贐汝,北往則有遇矣」,意思是讓他向北走。趙匡胤按老僧的話向北走,結果遇到當時的樞密使郭威招募士卒。趙匡胤應徵入伍。後來郭威建立後周,是為周太祖,而趙匡胤則成為後周大將。周世宗柴榮即位後,趙匡胤以戰功卓著,拜義成軍節度,殿前都指揮使。

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伐北漢及契丹,志在收復燕雲之地。趙匡胤隨軍從征。就在戰事迅速推進之時,周世宗卻突然病倒,只得班師回朝。此次出征,周世宗在途中批閱文書時,發現一只韋囊,開囊視之,得一木箋,其上赫然寫道「點檢作天子」。周世宗大驚,回到京師後,立即將時任點檢之職的張永德罷免,而以趙匡胤代之。十數日後,周世宗駕崩,年幼的恭帝即位,拜趙匡胤為歸德軍節度、檢校太尉。

說起歸德這個地方,早在後晉時期,歸德曾經來過一位異僧,他貌若豪俠,一手指地,高聲宣說:「不二十年,當有帝王由此建號」。當趙匡胤拜為歸德軍節度時,異僧的話似乎已被人們淡忘。

年僅七歲的恭帝被扶上帝位,一班老臣悍將立於殿下。五代之世,中原內有藩鎮驕橫,北有契丹來犯,天下動盪,頻頻易主,而此時的後周,主幼國疑,人人心昭不宣的是,新登基的小皇帝並不是他們所期待的可以安定天下的英主。

此後的數月,還算平靜,然而未必不是一場巨變前的沉寂。十一月鎮、定二州傳來契丹來犯,邊境告急的消息。朝廷派趙匡胤率兵禦敵,大軍於次年正月出發,行之未遠到陳橋驛時,軍中有一個叫苗訓的人通曉星相,見到日下復有一日,這正是天下易主之像。他對身邊的人說:「此天命也」。正所謂天命所在,人心所歸,在一眾持刀露刃的將士的擁立下,趙匡胤黃袍加身。

公元960年,建隆元年,宋太祖受禪登基,因其曾為歸德節度使,而歸德之地在被更名為歸德之前,它的原名一直叫「宋」州。於是一切即如歸德異僧所預言的,宋太祖由此建國號為「宋」。

兵征天下,以武止戈

建隆元年的中原大地,與大宋並立的政權有北漢、後蜀、南唐、南漢四國,及吳越、荊南、湖南三鎮。宋太祖內收兵權,外銷藩鎮,在位十七年,平荊湖,取後蜀,滅南漢,下南唐,除北漢一隅以外,基本完成中原一統。

然而,如此功業,誠如《宋史》所評「非人力所易致也」,而必要是仰承天命,抱道懷德之人才可以做到。所以,宋太祖雖然兵征天下,卻能夠以仁為本,以德服人。

一次宋太祖在武成王廟看到牆壁上繪有歷代名將的像,其中一副畫的正是秦將白起,宋太祖用手杖指著白起像說:「白起殺降卒,不武之甚,不配受享。」於是命人將白起像去掉。武者,止戈也,武人出身的趙光胤深明「武」之大義,一向反對濫殺。

在征伐南唐時,宋太祖告誡主將曹彬:「伐江南時,切勿暴掠生民,城陷之日,不可殺戮,李煜一門不可加害。」曹彬兵臨金陵,久攻不下,於是上奏說「兵久無功.不殺無以立威」。太祖見書赫怒,立即批復「朕寧可不得江南,不可妄殺」。詔書剛剛送到,金陵城破,李煜出降。一軍上下莫不膺服太祖盛德。

對於降國君臣,宋太祖皆以誠相待。宋平後蜀,有大臣建議殺掉後蜀國主孟昶,以絕後患。太祖笑他:「好個雀兒肚腸」。宋平後漢,後漢國主劉鋹入汴京,太祖賜酒,劉鋹疑是毒酒,猶豫不敢飲。太祖笑說「朕推赤心於人腹中,寧肯爾耶?」意思是我以赤心待人,怎麼會做這種事呢。於是自己端起酒盞一飲而盡。劉鋹慚愧謝罪。不僅如此,所有降王更是封侯賜第,譬如孟昶降宋,封秦國公,劉鋹被擒,封恩赦侯,李煜出降,封違命侯。其餘降將,皆得保全,且分職州郡,掌兵民之權。一時之間,降王子弟佈滿京城內外,而宋太祖並包天下之大度,震服海內。

偃武修文,立誓刻碑

趙匡胤經歷過五代亂世,深知天下時弊在於綱常顛覆,文治不興,武人弄權,鑒於「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八姓十二君僭竊相踵,兵革不息」的歷史,宋太祖欲「息天下之兵,建久長之計」,於是開始重用文臣,重視文治教化。

宋太祖認為武將不通治世之道,曾說「朕想讓武臣也都讀書,以通治道」,於是用文臣知州事,用文臣掌藩鎮。為了讓後世帝王也能重用文臣,宋太祖又刻碑立誓,放於太廟密室。誓碑內容無人知曉,只有後世新天子即位時,才能進入密室,跪瞻誓詞。直到160年後,金人破城,人們才得見誓碑的內容,其中之一是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而後世子孫有違誓言者,天必殛之!——可以說宋朝能夠成為一個文治昌盛的朝代,與宋太祖對文教及文士的重視極大有關。

此外,宋太祖對佛教也加以扶值。早在後周世宗時期曾發生過一次佛教法難。時為後周大將的趙匡胤曾造訪當世異人麻衣神僧。麻衣神僧說「今毀佛法大非社稷之福」,又說當有「真主出興,佛法亦大興矣。」宋朝開國後,在一統大業與文治鴻圖併進時,宋太祖沒有忘記麻衣神僧的話,他派遣僧眾遠赴天竺求法,專建寺院為戰死亡靈超度,後來又命當時名儒以金銀字書寫佛經,嘉獎譯經僧人,後又詔命刻板雕印大藏經。久罹亂世的中土,在宋太祖大悲利物的政舉之下,再次得聞佛法福音。

仁及鳥獸,乾德配天

取天下須以德為本,坐天下更須以德服人。公元962年(建隆三年)汴京新宮修成,宋太祖坐在正殿之上,命人將諸宮門層層打開,宋太祖指著筆直一線的宮門對左右說:「此如我心,少有邪曲,人皆見之。」

一國之君首先當為道德之表率。宋太祖雖然出身戎武,不甚拘於小節,卻恭儉自律,不喜奢靡。不甚宏敞的皇宮中,一律施以青布的帷幔。皇后曾建議他以黃金裝飾肩輿,乘之出入。太祖卻回答「我以四海之富,宮殿悉以金銀為飾,力亦可辦,但念我為天下守財耳,豈可妄用?古稱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意思是說「我用四海之富,就是把整座宮殿悉用金銀為飾,也是可以辦到的。但我要做的是為天下守財,豈可濫用財富。如古人所說,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一日,長寧公主穿了條以翠鳥之羽繡製的襦裙,宋太祖卻說:「主家服此,宮闈戚裡皆相効,京城翠羽價高,小民逐利,輾轉販易,傷生寢廣,實汝之由。汝生長富貴,當念惜福,豈可造此惡業之端?」意思是「你身為公主,穿著必然為宮內外爭相效仿。京城翠羽價格就會因此抬高,小民爭利,為得翠羽必然多加捕殺,多傷生靈,而這一切卻是由你而起。你生長於富貴之家,應當知道惜福,豈可造惡業,開禍端」。太祖之仁,可謂及於鳥獸。

當宋太祖在青幔素垂的宮中,穿著粗綢常衣,足履麻鞋批閱四方奏書時,南漢國主劉鋹正在珍珠玳瑁裝飾的宮中過著酒池肉林的生活,南唐國主李煜則在金陵的玉樹瓊花之下夜夜笙歌,後蜀國主孟昶更是窮奢極欲到以七寳裝飾溺器。——人主昏庸至此,國家如何不亡!

宋太祖在位期間,次第削平西南強藩大鎮。惟剩北漢一隅,受遼人支持而立。開寳九年(西元976年)群臣上書,請加尊號「一統太平」,宋太祖沒有採納。不過在大宋百姓的心中,宋太祖確然為肇開一統的太平之君。四月的西京洛陽,宋太祖祭天地於南郊,當天子儀仗浩浩蕩蕩的經過洛陽城時,人們空巷而出,夾道觀瞻,一些耆年長者感泣說道:「我輩少經亂離,不圖今日復觀太平天子儀衛」。祭天的儀式盛大而莊典,一個繁華富庶卻又風雲迭起的朝代在中原大地上拉開序幕。


責任編輯: 李雲飛 来源:看中國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