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西風漢闕】鄧禹:東漢開國第一功臣(圖)

作者:宋紫鳳  2019-11-15 08: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5
    小字

中興二十八將,上應二十八星宿,輔翼光武,功成雲臺,這其中又以鄧禹為首功。
中興二十八將,上應二十八星宿,輔翼光武,功成雲臺,這其中又以鄧禹為首功。(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中興二十八將,上應二十八星宿,輔翼光武,功成雲臺,這其中又以鄧禹為首功。而鄧禹之功,不只在於智謀勇略,更在於德行器識。

孟子曰「天下溺,援之以道。」意思是當天下都掉到水裡時,就要用道來拯救。當時之中國,豪雄割據者十一,先後稱帝者五、六,流寇之輩又有十餘支,最大者為赤眉。天下動盪,百姓流離,如此亂局中,光武君臣十三年間削平逆壘,遂有天下,非深契於道者,孰能至此。而鄧禹之功,正在於他能懷德抱道,以援天下。

這一篇,我們就來講述鄧禹的故事。

漢光武帝劉秀。( 網絡圖片)
漢光武帝劉秀。( 網絡圖片)

乘時而動佐命興王

新莽天鳳年間的長安,是一個藏龍臥虎之地,各地諸生在長安遊學,這其中就有劉秀、鄧禹這樣的人物。鄧禹那時只有十三歲,在長安學《詩》。劉秀二十上下,在長安學習《尚書》。鄧禹雖年幼,卻有識人之明,一見劉秀,便覺他不同於一般常人,很願意同他交往。

悠遊詩書的日子最是愜意,令人渾然不覺危機四伏,天變將至。不數年間,四方兵起,天下叛亂,長安淪為兵家必爭之地,城中的校舍早已空無一人,諸生們四散而去,有的回到家鄉,有的投筆從戎,有的隆中高臥,洞察時變。

更始稱帝時,鄧禹正在南陽新野家中,很多豪傑都舉薦鄧禹,鄧禹都無意出仕。而劉秀則在更始帳下,拜為破虜將軍。公元23年(更始元年)十月更始帝入都洛陽後,派劉秀持節渡河鎮撫河北。劉秀在河北考察官吏,選賢用能,重審冤獄,去除王莽苛政,河北吏民大喜,爭相以酒肉慰勞劉秀的軍隊。鄧禹聞訊後,應聲而起,贏糧策杖,趕赴河北,投奔劉秀。

劉秀見到鄧禹,很是高興,對他說:「我有封官拜將的專權,您遠道而來,是有志於出仕為官嗎。」鄧禹說:「不願。」劉秀問:「那您來此是為了什麼呢?」鄧禹說:「但願明公您的威德能加於四海,鄧禹我能效尺寸之功,垂功名於史冊。」鄧禹又為光武分析天下形勢說:「更始諸將皆庸人,志在財貨,耀武揚威,只圖朝夕快活,沒有明智之士可以深慮遠圖,沒有忠良之人可以尊主安民。」並建議劉秀「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帝王之業,救萬民之命,如此,則天下之定,不足為慮。」

公元23年(更始元年)12月,河北人王郎冒名漢成帝之子在邯鄲稱帝。劉秀兵少,為避開王郎率軍北上至薊城,次年正月(更始二年正月),漢故廣陽王之子劉接響應王郎在薊中起兵。劉秀率部下倉惶出城,星夜兼程,直投信都。在信都劉秀重整兵馬,又集合起了上萬人,反攻王郎。

當隊伍攻克廣阿縣時,劉秀與鄧禹登上城頭,劉秀展開地圖對鄧禹說:「天下的郡國都在這了,如今我們才取得一地。您之前為什麼說定天下不足為慮呢?」鄧禹回答道:「方今海內紛亂,人思明君。自古能成就王業者,在其德厚薄,不在其地大小。」

光武很讚賞鄧禹的話。是年五月,劉秀破邯鄲,誅王郎,併進一步平定河北亂兵。

劉秀遭逢薊中之亂時,更始帝劉玄已從洛陽遷到長安,居住於長樂宮中。正如鄧禹所預見的,劉玄顯然不是一位真命天子。他在長樂宮前殿朝見百官時,諸將中有遲到的,劉玄竟然問他們虜掠了多少,當時列於殿上的都是久在宮中任職的老吏,聽到這話驚訝的面面相覷。劉玄將朝政大權交給外戚,自己則不分晝夜的在後宮宴飲,無心理政。他更濫授官爵,一些廚子,小吏都擔任要職。長安城的百姓們都說:「灶下養,中郎將,爛羊胃,騎都尉,爛羊頭,關內侯。」於是人心離散,百姓失望。

官拜司徒名震關西

公元24年(更始二年)十二月,赤眉軍入函谷關,圍長安。劉秀派鄧禹引兵而西,以乘其亂。劉秀不僅親選六位裨將與鄧禹同去,還將麾下精兵分一半分給鄧禹。公元25年(建武元年)六月,鄧禹克定河東郡,同月,劉秀在河北鄗縣即皇帝位。光武帝劉秀派使者持節拜鄧禹為大司徒,封為酇侯。

古之司徒位列三公,掌教化之職。光武帝在詔書中將鄧禹比為孔子的學生顏回:「孔子曰:『自吾有回,門人日親。』……百姓不親,五品不訓,汝作司徒,敬敷五敎,五敎在寬。」所謂五品,也就是五常: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所謂五教,即是五常之教。顏回能使孔子門人親睦,光武帝希望鄧禹能使東漢百姓親睦。光武帝雖然馬上取天下,卻深知治天下要靠道德教化。而光武帝對鄧禹的所託,與鄧禹對光武帝「成就王業,在德厚薄」的進言,可為上下相承,君臣相得。鄧禹拜為大司徒時,只有二十四歲。

當時長安兵禍連結,赤眉更始相爭、三輔群雄擁兵,百姓不堪其擾,唯有鄧禹軍隊綱紀肅正,不為殘暴,於是所到之處,百姓相迎,父老童稚聚集在鄧禹的車前,莫不喜悅。於是鄧禹名震關西。光武帝因鄧禹能夠以德服人,多次賜書褒獎。

赤眉軍攻陷長安後,兵勢正盛。鄧禹為了保存實力,欲避其兵鋒,先圖北方的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就在鄧禹遣將攻上郡諸縣時,軍中發生內亂,這一場內亂不僅打亂了鄧禹的計畫,亦使鄧禹元氣大傷,最終未能完成進取長安的目標。

功成身退修文進德

公元37年(建武十三年),天下平定。鄧禹被封為高密侯。當時,光武帝為保全功臣,不再對功臣委以官職,而只授以爵位。這樣功臣們就不會因吏事有過而獲罪,能夠憑其爵祿安度晚年。不過,高密侯鄧禹,固始侯李通,膠東侯賈復,仍參議國家大事,可見恩遇深厚。

東漢開國君臣與西漢不同。西漢開國君臣皆起於草莽,東漢光武君臣都是讀書人出身。所以戰事結束後,昔日的功臣們又都回到讀書人的角色中。光武帝欲偃武修文,一時功臣也都響應。高密侯鄧禹、膠東侯賈復率先「去甲兵,敦儒學」,鄧禹有子十三人,都學習儒家經義,家風嚴謹,合門禮敬。

公元56年(中元元年),光武帝東巡,封禪。高密侯鄧禹再次任司徒之職,隨駕從行。漢明帝即位後,因鄧禹是開國元勛,拜為太傅。公元58年(永平元年),鄧禹去世,謚號元侯。

厚德傳家福澤綿長

鄧禹的後代中,封侯者有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將軍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餘侍中、將、大夫、郎、謁者不可勝數,東漢名臣旺族中,鄧氏一門貴盛莫比。

其中值得特筆一提的是東漢章帝朝名臣鄧訓是鄧禹第六子,官至護羌校尉,在任時,安撫羌胡各部,施以恩信,以德服人,不僅維持邊境和平,亦造福羌胡異族。鄧訓的女兒鄧綏,是東漢和帝皇后,即歷史上有名的鄧太后(謚號和熹皇后)。在外戚干政已成時弊的東漢中晚期,鄧太后能夠約束鄧家,德冠後宮,在漢和帝駕崩後,扶持東漢走完衰落前的最後一段輝煌。

 

(看中國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責任編輯: 李雲飛 来源:看中國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