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一位在台灣「靠津貼」度日的美國醫生(組圖)

 2019-09-02 10:4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4
    小字

美國醫生無私奉獻,來臺灣40年靠津貼簡樸度日。
美國醫生無私奉獻,來臺灣40年靠津貼簡樸度日。(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英雄」這個詞,我們最常聯想到的,就是那些造福全人類、對集體有巨大貢獻的人,不過這些人雖然行善天下,卻總給人高不可攀的感覺,像是高掛於天空的太陽。

但是其實還有另外一種人,默默地為一部分最需要的人付出,奉獻了自己的一生,貢獻了所有,也不求名聲、回報,即使一個人身在完全不熟悉的環境中,也毫不畏懼的拿出自己的真心,像是花蓮門諾醫院前院長薄柔纜醫師。

花蓮門諾醫院前院長薄柔纜醫師。
花蓮門諾醫院前院長薄柔纜醫師。(圖片來源:Youtube視頻截圖)

「臺灣的醫師,去美國很近,到花蓮很遠。」

花蓮門諾醫院前院長薄柔纜醫師當時的一句話,猶如當頭棒喝,至今仍深深地影響著許多願意留在臺灣付出的醫生。

這位在60年代花蓮默默守護了40個年頭的薄柔纜醫師,於今年8月1傳來了他離開的消息,讓臺灣的醫界相當的震驚與不捨。

薄柔纜醫師在美國是位專精於胸腔外科的醫生,自1953年隨著門諾會來臺服務兩年,便與臺灣建立起深深的緣分,在臺灣各地進行義診。

美國醫生無私奉獻,來臺灣40年靠津貼簡樸度日。
美國醫生無私奉獻,來臺灣40年靠津貼簡樸度日。(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薄柔纜醫師行至花蓮有感於當時醫療環境的落後,為了讓當地居民能就近受到醫療照護,更成立了花蓮基督教門諾會醫院。

當門諾會的義診告一段落,薄柔纜醫師立刻回到美國,不是為了逃離這個落後的地方,而是為了解決花蓮民眾的病情,回到美國努力進修,直到4年後完善了相關的醫學知識,便再度回到花蓮並下定決心常駐在這個異國他鄉。

面對當時許多原住民無力負擔的醫療費用,薄柔纜院長大筆一揮寫下了「charge to me(帳算我的)!」

從此往後,薄柔纜醫師沒有再領過任何的醫院薪水,僅以海外宣教士的微薄津貼,簡樸度日。

有著虔誠信仰的院長,甚至在每次行醫前,都會為病人禱告,他說:

「這不是我們外科醫師在醫治病人,而是上帝借我們的手在治療」

薄柔纜醫師一生奉獻在花蓮地方,他的善行無數。
薄柔纜醫師一生奉獻在花蓮地方,他的善行無數。(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薄柔纜醫師一生奉獻在花蓮地方,他的善行無數。

為了解決學童營養不良的問題,成立了「牛奶站」讓所有途經的孩子可領取一杯牛奶來補充營養。牛奶站設立的15年間,共計超過2萬名學童因此受惠。

為了讓原住民更加重視醫療衛生,院長採取了「一人一元」政策,在秀林鄉設置療養院提供原住民最經濟實惠的照護。

至今院長的精神,仍然長存在花蓮民眾的心中。

薄柔纜醫師在年歲已高將要退休之際,仍舊心繫花蓮。

那是個臺灣醫生為了能有更好的發展,幾乎都選擇前往國外發展的年代。

當時院長苦於退休後醫院將無人接手,於是在他的感謝典禮時,對著台下感嘆道:

「很可惜,臺灣的醫師好像覺得花蓮很遠,到美國比較近,沒有人要去花蓮,倒是很多人跑來美國。」

讓當時坐在台下在美國專精於腦神經外科的黃勝雄醫師,相當汗顏,最終決定飛回臺灣,接下薄柔纜院長的工作,繼續讓門諾醫院經營下去,繼承院長的心願,守護花蓮居民的健康。

感謝薄柔纜院長為臺灣奉獻了一生,他退休臨別前的話語:

「我為臺灣人擺上一生,你肯不肯為自己的兄弟捐獻?」

是他無私奉獻的總結,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精神。

有人說是賺錢養家,有人說是過好自己的人生,不過理念更崇高的一群人認為,生命的真正意義,就顯現在自己無私的奉獻。
有人說是賺錢養家,有人說是過好自己的人生,不過理念更崇高的一群人認為,生命的真正意義,就顯現在自己無私的奉獻。(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有人說是賺錢養家,有人說是過好自己的人生,不過理念更崇高的一群人認為,生命的真正意義,就顯現在自己無私的奉獻。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雖然常常被人掛在嘴上,真正能做到這樣的人又有多少?

這也顯得真正能做到的人,顯得格外偉大,不過其實這個理念執行起來,並不難,即使沒有遠大的理念與行動力,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能夠保持再小的事也願意互助,這樣其實妳也辦到了貢獻出自己。

責任編輯: 傑夫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