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正常體重有助於避免癌症的發生。(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大腸癌發生的年輕化趨勢已經很明顯,其最有可能的誘發原因,在於長期外食以及飲食習慣的西式化。
我們每天都需要進食,吃的、喝的,需要消化系統的日日運行。直腸是消化道的末端,廣義的大腸包含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最後到直腸,整個長度大約120~140公分。而根據大腸內瘜肉、腫瘤長的位置不同,所產生的症狀也就稍有不同。
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第11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在世界癌症死亡率中排第三。但大腸癌是可以從飲食開始預防的。此外,除了大腸鏡檢查,不麻煩的糞便潛血檢查也是有效的預防工具。
而大腸癌從瘜肉異常病變演化成癌症,通常需要10~15年的時間,因此,大腸癌預防的不二法門就是「多吃蔬果」、「多運動」與「定期篩檢」。據研究資料顯示,透過篩檢如果能在大腸癌零期或一期即發現,存活率可達80%以上。若能在早期發現良性瘜肉並即時切除,就能杜絕演化成腸癌的發生率,因此,預防大腸癌是需要及早從生活中做起。
4招預防大腸癌
1、維持良好飲食習慣
選擇多色多種類的蔬果,並攝取足夠的分量,能降低罹患大腸癌的發生率。(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多選擇全穀類食物、餐餐要有蔬菜類,兩餐間可以水果當點心。力行蔬果彩虹579,選擇多色多種類的蔬果,並攝取足夠的分量,能降低罹患大腸癌的發生率。
外食則可選擇以清蒸、清燙或是醬料減半的低脂、低熱量的飲食方式,並避免攝食過多紅肉。
2、規律運動
研究顯示,經常久坐及無規律運動習慣的人容易造成肥胖,也會增加大腸癌罹患風險。運動可促進大腸蠕動、助排便、降低與致癌物接觸的機率,也減低致癌廢物重複進入體循環的機率。
養成每週15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規律運動的習慣,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把代謝廢物有效的排出,能降低癌症發生機率。
3、體重控制
藉由BMI及腰圍檢視自己是否為健康體位,臺灣國民健康署建議成人BMI應維持在18.5(kg/m2)及24(kg/m2)之間,而男性腰圍需小於90公分、女性需小於80公分。
研究指出,體重過重或肥胖(BMI≧24)是癌症發生的高風險因子,因此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及規律運動,可維持正常體重以避免癌症的發生。
4、定期篩檢
大腸癌的發生與大腸瘜肉有密切的關係,腺性瘜肉發生癌化情形與瘜肉的大小及形狀有關。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但可藉由定期接受篩檢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增加大腸癌治癒率及降低死亡率。瘜肉病變通常需要10~15年的時間,建議大家35歲開始可定期檢查腸道健康,以遠離大腸癌的威脅。
如何預防大腸癌
1、養成運動的習慣
研究顯示,經常運動能減少約20%大腸癌發生的機率。因為運動能促進大腸蠕動幫助排便,從而減少糞便中致癌物影響腸道的時間,也減低致癌廢物被再吸收進入人體的機會。運動也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加速將致癌物排出體外。
2、少紅肉、少油脂、多蔬果
均衡攝食足夠量的紅、橙、黃、綠、藍、紫、白等七色之各色蔬果,因其所含的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等營養分皆不相同。並避免攝食過多紅肉,盡量採行低熱量、低油脂的飲食。
除此之外若能配合體重的控制,並且遠離菸害,避免飲酒過量,擁有健康的生活型態就更能遠離大腸癌,也可降低其他多種癌症、疾病的風險。
責任編輯: 心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