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接受可以完美,卻不完美的事。(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文/莊舒涵
我在研究所二年級下學期時,已完成論文等著口試,經由老師引薦,在四月十三日我生日當天,從淡水搭捷運轉火車到位於汐止的緯創資通面試實習生工作,當天十點面試一結束,老闆即請我正式上工,那是我二十五歲生日的一個難忘驚喜。
在科技業工作節奏相當迅速,我在實習第三週就被賦予和智慧財產權、專利,以及商標三個部門的內部講師合作,將現有新人訓練實體課程設計製作成線上學習課程。我熟悉教學設計,他們則是該領域的內容權威以及資深講師。
當時我遇到最大的挑戰來自於,在公司內我是上任三週的菜鳥實習生,對他們的專業內容全然陌生,第一次和三位講師開會談及這個專案時,深怕他們反對或推託沒時間。沒想到我卻意外的在十分鐘內同時取得三位講師的認同。
回到辦公室後,我盡速寄了兩份訓練部門設計的線上課程PPT讓他們做為參考,他們也如會議中所約定好的時間寄出他們的PPT,只是在打開檔案準備協助後製時,發現內容全是密密麻麻的條文法規和案例。
學員在電腦前的自主學習動機相對比在教室低,當看到內容都是未經設計的訊息和文字,不用三分鐘就會跳離了。身為教學設計專家,我知道該怎麼做才會是有效的,然而講師們只明白舊有的方式,外加這工作對他們來說是額外負擔。
身分上我僅是一位來三週的實習生,是要退而求其次順應他們的方式,或者將他們內容消化理解後幫他們重新設計,甚至更積極的要求三位講師將內容重新設計,來符合我們的需求呢?
在職場上你遇過這樣的困境嗎?明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才是好的,但你是少數的一位,其他人會跟你說「可是我們以前都是這樣做」,也或者說「這樣已經很好了,不用做到這麼完美吧」,甚至有些人會說「沒有時間管這些了,我們份內的事都做不好了」。
假使你有職位權,當然就能用權力讓對方調整成你要的模式,也或者你也能把這些工作全包回去,用自己的時間把它變成你期待的規格,然而在職場中,尤其是同事間或跨部門時,多數人的選擇是先不求一百分,有八十分就好。
只要明確能做到100分,就不求99分。(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我恰恰都不是以上這樣的想法,如果明知道怎麼做可以一百分,也明白一百分才能完全轉化出效果,為什麼不讓對方也都這樣做呢?我是那種不管專案負責人是不是自己,只要明確篤定能做到一百分,就不容許九十九分出現的人。
面對共同作品的產出品質,絕不輕易因為年資、年紀或者角色身分上而有所降伏。專案中常被說標準高、要求極致,這些不重要,反正最後的成果必定能證明我的堅持與要求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一同創作的我們。
剛踏入職場實習的第一個代表作,我選擇追求共同的完美與極致,只是我深知以自己的工作經歷和年資是無法說服他們的,倘若以教學設計專業的角度切入,深怕不只是毫無作用,還會讓他們有種「關公面前耍大刀」的印象。仔細想想,既然我很菜那就用「菜」的方法來試試。
那天會議刻意安排三位老師先用三十分鐘以他們的PPT來搭配授課,結束後我只要求他們額外給我五分鐘時間,用先前寄給他們的參考範本課程,「公司簡介」裡其中兩頁PPT來說明公司的核心價值。
隨著五分鐘結束,看到他們眼神有些驚訝,這個主題比他們談的專利商標還無趣,但經過刻意設計後卻能如此耐人尋味,我趁勝追擊的提出:「我們現在做的兩門課程都是用這個模式設計,不過因為我們是一系列的新人訓練課程,這樣和你們三位講師風格太不一致,倘若我們來改成和你們一樣的教學設計,看起來似乎是比較簡單,你們覺得如何?」
這時負責商標的講師說:「其實我們也可以把它變成像你們這樣,這樣好像比較易懂有趣。」這時只拉到一票還不能輕易展露出勝利姿態,而是繼續說:「可是這得花你們不少額外時間,我怕會耽誤到你們的法務相關工作。」
另一位負責專利的講師立刻說:「還好啦!我們先做做看,不做怎麼知道行不行,有設計上的問題再跟妳求救。」
因為我是菜鳥所以用這個方法,不同的角色得用不同的方法,方法千百種,有時難的不是方法,而是你很堅定的想和他人一起要求完美,追求成效。
我就是那種只要專案上有掛著「莊舒涵」三個字,就要盡善盡美的堅持者,但我深信在這樣的堅持下,一起共同完成的夥伴們,也都能在最終享受著美麗的果實,不是嗎?
本文整理、節錄自莊舒涵《不再討好所有人:別人的評價,不該限制你的人生》一書。由時報文化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責任編輯: 皇輔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