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久坐或久站的上班族或學生,都是靜脈曲張高風險族群。(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靜脈曲張是因為血液無法回流至心臟,淤積在下肢部位,進而增加下肢靜脈的壓力。靜脈曲張是一種慢性、病情持續進展的血管退化疾病,且不同期別的差異相當明顯,起初可能僅是皮膚表層的微血管擴張,到後續嚴重的皮膚色素沉著、潰瘍等,患者都輕忽不得。
靜脈曲張過去常見於中老年人,但由於生活型態的改變,近年來已有年輕化的趨勢,像是需要久坐或久站的上班族或學生,都是高風險族群。
外觀上,靜脈曲張從輕至嚴重約可分為4期。初期為腿部出現藍、紫色微血管擴張或曲張;接著是腿部出現蜘蛛狀或蚯蚓狀的血管凸起,並可能出現浮腫,此時已是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的症狀或併發症
靜脈曲張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的症狀,小腿僅有細微藍色的血管紋路,當下肢靜脈曲張出現症狀,患者可能自覺小腿皮膚癢、水腫、腿部痠痛、容易抽筋、腿部沈重感等。在大腿或小腿的皮膚外觀上,會冒出蜘蛛網狀、蚯蚓狀的扭曲血管,隨著病情發展,足踝皮膚還可能變色、潰爛。
病情嚴重時亦可能引起併發症,如淺層靜脈破裂出血時,可能產生發炎血塊而引發血栓靜脈炎,表面會出現紅腫、疼痛的症狀,若是血栓游離至肺臟,就可能發生有致命風險的肺栓塞。
再來是靜脈曲張部位若出現顏色轉紅轉深、滲出像水般的液體,並有癢、痛感時,則是靜脈皮膚炎;到晚期,則會併發靜脈潰瘍,出現難以癒合的慢性傷口。
懷孕婦女也容易發生靜脈曲張的狀況,不宜久站或久坐。(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靜脈曲張患者通常有許多特點,如下肢部位長時間承受壓力、腹部壓力增加等,且大多跟工作型態有關。
還有家族性遺傳等先天性因素(如先天血管瓣膜功能不全),以及懷孕、肥胖、吸菸者也都是高發族群。
靜脈曲張的嚴重度分期
靜脈曲張是一種慢性、病情持續進展的血管退化疾病,且不同期別的差異相當明顯,起初可能僅是皮膚表層的微血管擴張,到後續嚴重的皮膚色素沉著、潰瘍等,患者都輕忽不得。必須及早接受血管外科醫師的診斷及治療,才能預防靜脈曲張惡化與併發症。
第一期:蜘蛛絲微細血管。
第二期:典型靜脈曲張血管。
第三期:下肢或足踝水腫。
第四期:下肢或足踝皮膚色素沉澱,顏色變深。
第五期:下肢出現靜脈曲張的傷口潰爛,傷口可以治療復原。
第六期:下肢出現靜脈曲張的傷口潰爛,傷口無法治療復原。
如何預防與改善?
預防靜脈曲張主要有幾個原則,以物理原理促進靜脈回流、減輕腹壓、避免風險因子等,若有便秘、慢性咳嗽、尿道阻塞者,必須就醫治療以降低靜脈曲張的風險。
臺灣張曜宇醫師提出3個改善方法
1、別久站久坐,每隔30分鐘起來走動。
2、洗澡後或睡前可腿部按摩,減緩疼痛。
3、穿彈性襪,血液循環較差的民眾,可穿醫療用一級彈性襪,長度至膝下,時間上穿到洗澡或睡前,用壓力幫助腿部血液回流。
不過若穿彈性襪仍無法改善者,建議可進一步就診治療;另外,切勿相信偏方,以免曲張情況加劇。
責任編輯: 心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