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講堂】養生入門:中醫的四大名著(組圖)
中醫的治病思想強調「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國文學有四大名著,而中醫界也有四大名著,即《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與《神農本草經》,歷來就是將這四本書作為中醫的濫觴與正統中醫的標準。
《黃帝內經》是黃帝與臣子討論修煉與醫學的對話筆記,醫學部分所占不多,但所有的中醫奧秘都已蘊藏其中了。參與討論對話的臣子有岐伯、雷公、伯高、俞跗、少師、鬼臾區、少俞等多位,而以岐伯為最主要,在書中,他以黃帝的老師身分出現,又稱為天師。《黃帝內經》,包括:《素問》與《靈樞》各九卷,總共八十一篇,中醫常用部分,包括:攝生、陰陽、臟象、經絡和論治之道。在治病思想方面,強調「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還有天人合一思想,成為中醫的核心理論架構。
《傷寒雜病論》是東漢張仲景的著作,後經西晉王叔和整理編纂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是中醫內科的經典,理法方藥皆備,理論實際聯繫,被譽為「後世方書」之祖,也是中醫奠基之作。全書10卷,共22篇,113首方劑,397種方法,應用82種藥物。傷寒就是講感冒的部分,創設六經傳變的疾病發展順序,分別是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與厥陰,每一經都有並列方治;而雜病方面主要講的是霍亂病、百合病、陰陽毒、瘧病、虛勞、瘀血病、胸痹病、水飲病、咳嗽病、婦女雜病等。
中醫四大名著都是對中醫有興趣者很好的入門書籍。(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難經》是《黃帝八十一難經》的簡稱,可說是闡發《黃帝內經》的疑難和要旨的第一部書,為扁鵲所著,內容主要講述脈學、經絡、臟腑、疾病、俞穴與針法,現今把脈方法「獨取寸口」也是扁鵲提出的。《難經》對命門和三焦的見解與所論七衝門,消化道的7個衝要部位,「唇為飛門,齒為戶門,會厭為吸門,胃為賁門,太倉下口為幽門,大腸小腸會為闌門,下極為魄門」和八會,臟、腑、筋、髓、血、骨、脈、氣等精氣會合處的闡發,豐富和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系。
《神農本草經》,簡稱《本經》,可說是最早的中藥學專著,書中記載藥物365種,分上品、中品和下品,認為無毒的稱上品為君,毒性小的稱中品為臣,毒性劇烈的稱下品為佐使;把藥性分為寒、熱、溫、涼四氣和酸、苦、甘、辛、鹹五味,並提出「七情和合」原則,成為後世醫家用藥的基礎著作。
中醫還有「四小經典」,即《醫學三字經》、《藥性賦》、《湯頭歌訣》、《瀕湖脈學》,內容比較簡單一些,這些都是對中醫有興趣者很好的入門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