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Pixabay)
【看中國2018年11月9日訊】近日,網傳浙大學生「輝輝鍋鍋」在和贊助方聊天時,大耍「官威」,並對贊助商表示:「你一個小小的財務就等著負責任吧。」根據網上所傳的聊天記錄顯示,該生「輝輝鍋鍋」與活動贊助方溝通時,聲稱自己是活動主辦方,對方贊助方「跟你說了就去執行,沒有你發言的權利。」同時表示「如果沒有我點頭,我看明年浙大所有的健身活動,有沒有他的份……….」
浙江大學目前對此事的回應是:「這位學生並不是學生幹部,是一個健身愛好者,現已對其進行批評教育,該生向贊助商道歉了。」這個回應明顯是避重就輕,試問如果這位學生只是一個普通的健身愛好者,贊助商憑什麼跟他如此交流?而他又憑什麼說這麼擺譜的話?
最近一兩年,這樣類似的新聞越來越多。事實上,當下一些大學學生組織「官場化」、學生幹部「官僚化」的現象,可謂由來已久。一些學生加入學生會為的只是那個頭銜帶給自己的便利和好處。對他們自身而言,熱衷於「當官」,拼誰的職務大小、級別高低。這樣的「學生官」會帶來怎樣的校園風氣,可想而知。
先說說學生會,學學生會有太多行政職能,學生幹部掌握太多行政權力。的確,由於高校輔導員事務繁忙,學生會、團委等學生組織往往會成為學校領導、老師的「左膀右臂」,學生幹部相對而言也就擁有負責評優、考核普通學生的權力,自己在學生會任職還可以加分。如果考核評優制度本身不夠透明、完善,學生幹部就會有很多操作空間,等於掌握了不少學生評優評獎的「殺生大權」。如果自己「對上」服務的好,鞏固了自己在老師心中的「紅人」地位,還會得到更多信任、權力乃至直接的好處。
「學而優則仕」,這是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傳統觀念,大學裡究竟為什麼會出來這麼多的「官」?這恐怕與社會這個「大染缸」也密不可分。因為,在大學裡是黨員、班幹部,畢業分配工作時就會「高人一等」成優勢,現在大學畢業雖不分配工作了,但此還是成為一些用人衡量大學生是否優秀的標準,於是,後來就出現了大量的學生幹部,在其檔案中這兩項特別突出,其原因是「你知道」的。
但現在「官員」何止在大學?先不看大學生,看看那些當了班干的小學生,不少孩子就總愛想方設法找點茬子證明自己的權力,甚至擁有體罰同學的權力。而老師對這種嚴苛的管理方式還十分認同,學生幹部管得越嚴,老師越省心,學生也越能得到獎勵和重用。不少大學老師也用這樣的方式管理大學生,肆意體罰,也不覺得有問題。這樣上行下效,高校學生幹部要「立官威」的思想自然形成。
在小學校園裡,班幹部是班主任的直接代理人,擁有著班主任賦予的「最高權力」,這些「權力」包括了檢查作業、背書情況、匯報班級同學學習情況等等,在一個班級小社會,這些「權力」可能讓孩子變得複雜,甚至滋生各種各樣的「腐敗」空間。從賄選拉票「當官」到利用特權斂財,一些小學生熟練運用成人世界的遊戲法則,讓人瞠目結舌。有些手段或許就是跟著自己的老師學的。
而且,從小學就開始有了,什麼大隊長、中隊長、小隊長,後來卻與班幹部混為一談、捆綁在一起了,學習好的就能當「隊長」,為了讓孩子充分感受「官威」、炫耀孩子的「優秀」,一些家長甚至不擇手段地跟老師「走後門」,為孩子「要官」。
在我們的小學裡,誰表現最積極,誰就可以當班長,中學裡,誰學習最努力,最配合老師工作,誰就可以早早入團早早當班幹部,大學裡誰最會和老師來事,套交情,誰就最有機會入黨、參加學生會工作,然後得到比較好的畢業推薦。從小學就開始班級中設班長和值日生,學校中設大隊長和學生會主席,讓小孩子們從小就開始對權力敬畏和傾慕。確立老師的絕對權威,老師會讓最喜歡的學生做班幹部,並且明顯給寵兒們不同的關注和優待,從而刺激他們去表現、傾軋和爭寵獻媚,為了獲得自己所不知道的消息,用列黑名單、教唆孩子寫小紙條的方式告密,一切的一切,是為著管理的方便。
高校即便不是「象牙之塔」,也不能把自己混同於過度行政化的「官場」。作為服務學生為宗旨的學生會,就更不能過度地沾染服從於官階大小的「官場」風氣。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