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學生懸掛的抗議橫幅,諷刺百年名校淪為「香港市第一人民大學」。(法廣RFI)
【看中國2018年11月7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北京用於大舉輸入海外人才的「千人計劃」,早前被美國指名涉及在美間諜活動,盜取技術機密,事件重挫中方部署。不過,今日早上「滬港大學聯盟」宣布成立,中國教育部也表明,將招納人員參加「港澳萬人計畫」。
翻查資料,這個「萬人計畫」早在2013年成立,宗旨為「推動兩地教育交流、資助港澳高校學生到內地學習和科研、並與香港各大學進行聯盟合作」。據悉,這個計劃在3年後改名為「港澳與內地高等學校師生交流計畫」,而實際上,「萬人計畫」仍在背後運作,由香港各大學校方在交流中,引薦學生或教師參與「萬人計畫」。
據悉,「滬港大學聯盟」由香港及上海各8家資助大學組成。
法廣報導,今日早上,上海復旦大學舉行了「滬港大學聯盟」成立典禮,會上中共教育部副部長田學君表示,「希望兩地利用聯盟作為平台,加深香港學生認同中國和內地學生對『一國兩制』的了解,同時服務長江經濟帶及粵港澳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要求,為兩大區及國家發展戰略提供支持和人才保障。」
而目前在上海出席中國進博會的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也有出席上述典禮。她在會上表示,「年到內地的香港學生,有三成以上海為目的地,相信聯盟成立有利兩地加強人才培訓和科研等交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此外,具有中國背景的百年名校香港大學新校長張翔,也出席了典禮,並表示,「香港是世界級的高等教育重鎮,而上海有近40間大學,高等教育資源豐富、實力雄厚。期望聯盟成為兩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平台」。
「千人計劃」受挫 但類似計劃規模無法計算
北京早於2010年起,就啟動了「千人計劃」,由中共黨組織負責,引進2000名海外傑出人才到中國工作半年或以上,並提供豐厚資源,吸引海外專才輸入,並同時派出中國專家,到海外「學習」技術,並以回國後提供豐厚研究經費吸引回流。西方和部分先進國家近年開始聚焦中國的有關發展態度,而陸籍專家也屢被揭露醜聞,有報道指美國方面已經有所行動。
早前有報導指出,中共利用海外人才滲透美國企業、智庫或校園等各處,早已不是秘密。華裔人才因涉及間諜活動被美方拘捕的案例也並非首例。比如,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主任工程師鄭小清、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教授張以恆,及美國氣象專家王春等人。北京政府宣稱「千人計畫」是中國為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引進海外人才而推進的計畫。2008年至今已有近8000名海外專家入選,多數為華裔且來自美國。
有分析指出,「千人計劃」受挫,北京轉向推出「萬人計畫」,透過香港、澳門作為特別行政區的身分優勢,繼續引進海外技術的計劃。
香港大學新校長張翔。(Wikipedia)
事實上,香港大學新校長,現年53歲的張翔,在內地出生及長大,就讀普通小學、中學,後來在南京大學取得學士及於1989年取得碩士學位、1996年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取得博士學位。他曾在留學美國時獲當地政府信任,進入美國國防部科研中心及國家級實驗中心工作,但港媒發現,張翔自2012年回國擔任南京大學校長人才工作顧問,今年年初張翔更獲北京市委轄下國企「中關村發展集團」委任為「海外戰略學家」,該國企直接參與北京當局設立的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項目,近年大舉招徠海外華人高端人才。
因此,分析指出,類似「千人計劃」的項目的數字仍然成謎,而確切牽涉的陸籍或華裔專家學者,數字非常龐大。
外界分析「大灣區」旨在模糊港澳與大陸邊界
此外,今年8月林鄭月娥赴京出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首次會議,會議隨即通過並公布中國科學院轄下2個研究院將落戶香港,包括,中科院轄下的2個廣州生物醫藥及健康研究院和北京自動化研究所。而「科研創新」,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目標。
香港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表示,香港雖然小,但科研機構的研發能力比國家不少研究中心都要高,「中科院研究機構落戶科學院,並不會為香港創科帶來很大改善,所以是香港幫國家、多於國家幫助香港」。
莫乃光亦提及,中美貿易衝突令大陸的科研弱勢盡現,因此,中方正急於讓香港「發揮更大角色」、向大陸提供科研上的幫助。
事實上,月前美國總統川普曾點名批評中資科技企業在美涉及間諜行為,而中興、華為等中資大企遭到重創,令中國大陸的科研野心受到嚴重打擊。外界也普遍相信,北京或計劃藉港澳獨特的國際定位重新擬定科研發展策略,能夠模糊港澳與大陸邊界的「大灣區」正是其中之一。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