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致光:如果沒有單程證 香港人口少74萬?(組圖)


羅致光。(Wikipedia)

【看中國2018年10月29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昨日發表網誌,主動提及如果沒有了單程證,「香港人口就會少74萬」,並讓香港人自己「想想」、「對香港的社會及經濟影響是好是壞」。

羅致光這篇網誌在政府網站發表後,各大媒體都轉載報導,原因在於,該網誌主動提及了香港相當具爭議的話題--「單程證」與「人口」。

網誌以《誇大數字是惡意,還是創意?》為題,指社會有評論稱「單程證每日配額150個,一年便有超過54 000人。回歸二十年,香港便多了超過100萬人」。他對此表示質疑,並稱「2017年較1997年的人口真是多了90萬,不過是由於期間自然增長(即出生減死亡)的人數多了48萬,外籍傭工多了20萬,淨移居香港的人口增長只有22萬。」

他對此下結論指:「若沒有這20年約96萬持單程證的新來港人士,今天的香港人口其實會少了74萬,今天的勞動人口便會大約少了40多萬。」

他又稱:「以每年約2萬宗跨境婚姻計,若夫婦不能在香港團聚,而要在內地團聚,香港人口更會再少40萬人,當中有超過30萬名是勞動人口。如此一來,若是少了70多萬勞動人口,對香港的社會及經濟影響是好是壞,大家可以想想。當然,上述情境不會亦不應發生,亦非任何評論者想見到。」

1. 單程證與香港人口的關係

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香港目前有740多萬人口,其中約718萬常住居民。香港是香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地方之一,每平方公里為6,690人。

1.1 單程證中大部分人為「其他類別」

俗稱的「單程證」是指由內地公安及有關部門批出的《前往港澳通行證》,用來前往港澳地區定居,港府一向稱為「家庭團圓政策」,讓中港婚姻在內地的一方前往香港定居。香港保安局早前公布,2016年持單程證來港人數為5.7萬,較上一年度增加了50%,創16年新高,即平均每日有157人來港,超過港府限定每日150個配額。

數據顯示,以10年計算,有45萬名內地人持單程證來港,當中以25至34歲女性佔最多,達11.2萬人,佔25%。2016年來港新移民中亦以25至34歲女性佔最多、有9370人,其次為35至44歲女性、有8299人;14歲以下人士佔17.5%,而45至54歲人士升幅最大、有8889人,比1991年增加了3.5倍。

然而,2016年的5.7萬新移民中,有5.3萬人被歸類為「其他類別」,例如來港與分隔少於10年的配偶團聚及其隨行未滿18歲的子女、申請者滿18歲但未滿60歲需來港照顧無其他子女或年滿60歲的父母,或是「超齡子女」等。令外界對於有關「家庭團圓政策」的說法產生質疑。


單程證的審批程序完全掌握在內地公安局手中。圖為香港入境處。(Wikipedai)

1.2 香港政府對單程證人士背景幾乎一無所知

至2016年,統計處數字顯示,中港跨境婚姻佔香港總註冊婚姻34.7%,2016年共有22926對中港婚姻在香港註冊,意味著增加22926名內地人士可申請單程證來香港定居。然而,根據2011年的政府新聞稿,中港婚姻離婚率超過50%。

民間一向流傳透過「假結婚」獲取香港身分證的說法,然而有關情況難以查截。但從另一角度來看,單程證的批出權完全在內地公安局手中,審批程序透明度低。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曾指出,香港政府對持單程證來港人士的教育程度、專業技能或來港目的均不了解,又從未嘗試掌握有關人士的資料,連新移民屬於「高教育程度人士」還是「低教育程度人士」都無從得知,批評港府無法好好善用新來港人士的勞動力。

既然如此,羅致光局長又何能斷言「香港少了70多萬勞動人口」、「對香港的社會及經濟影響是好是壞」呢?


香港人煙稠密,圖為香港上班族在地鐵站等候進入月台。(Douglas Wong/Facebook)

2. 內地曾曝光單程證利益鏈

香港近年亦不斷曝光取得單程證新來港人士犯罪的事件,包括「假結婚」、騙產、來港犯案、濫用港府福利、收錢加入「愛國愛港」組織滋事等醜聞;亦有一部份低學歷新移民由於只能從事基層工作,面對昂貴物價與生活開支而過著窮苦的生活,居住在惡劣的環境惡劣的居所。

對此,時事評論員林忌日前撰文提及引起國際社會譁然的北京「低端人口」被強遷事件,形容大陸各地政府為了追逐GDP發展經濟成果,相互把責任推卸其他地方,爭相輸出「低端人口」,而濫發單程證就是其中一個手段。林形容大陸政府「把鄉鎮眼中的負累送來香港要求特區政府『關愛』,去輪候本港市民難以得到的福利;而香港人面對中共輸出殖民,以及資金『買起香港』的上下夾擊之下,則持續令本地人口出走與移民。於是高層買起香港,低層則接替香港基層與窮人的工作,以解決人口老化。」

一名在香港攻讀研究生的內地學生表示,自己計劃留在香港,因此前來讀書,「但我知道(大陸)有很多方法可以過來香港,不用走讀書這條路這麼費勁,我聽說過能買(單程證)。」

2017年4月,河北省政法委書記張越被調查,牽出其背後出售單程證牟利的產業鏈,引起香港社會轟動。不過這只是單程證「產業鏈」的「冰山一角」。

3. 新移民為香港帶來的貢獻

香港長期面對高人口帶來的社會問題,包括醫療系統、教育系統、住房等都長期高負荷。雖然港府多次強調,新移民政策是為了引入勞動人口,鼓勵香港經濟發展。

但這還需要數字來說話。

《香港01》去年5月刊登分析指出,「若要了解香港人口增長的來源......以2015-2016年為例,有4.67萬名單程證持有人移居香港,1.89萬名其他香港居民移出,淨遷移人數為2.78萬人,只有1.32萬人口增長來自自然增長。很明顯,香港人口增長主要是由移民人數,特別是持單程證來港人士所帶動。」

根據2017年度立法會文件顯示,從2001年開始,香港新移民的勞動參與率,不足48%。而從事的職業類別中,管理及專業人員不足13%,比香港平均的39%少了3倍,其餘均從事基本文書、銷售、非技術類工人等行業。

事實上,除了單程證外,香港政府設有「優秀人才入境計劃」、「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以及高等教育人才回流安排,這些計劃中,年均有30000個大陸新移民定居香港,如果把他們視為香港政府口中真正「需要的勞動人才」,那單程證為香港帶來的真正效果,相信局長也要「想想」、「對香港的社會及經濟影響是好是壞」。


2017年立法會秘書處資料研究組公布的新移民人口報告,僅能提供至2011年的數據,反映港府對新移民情況的不熟悉。(立法會文件截圖)

本文留言

作者鐘靈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