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恐慌:中國民企陷40年最大困境(圖)

作者:佚名  2018-09-29 09: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看中國2018年9月29日訊】近來,中國國內對於「國進民退」的討論此起彼伏。招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丁安華更直指,證據顯示,「民營經濟特別是私營企業的發展陷入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前所未有的困境。」網路上廣為流傳的一篇題為「在自己祖先的土地上流浪」的文章,批評中國經濟出現「國進民退」現象,國企與民企所受待遇有天淵之別,不少民企因此深陷危機。

該文章是商界名人「格隆」在長江商學院的講稿。據悉,「格隆」真名為陳守紅,為香港證監會持牌人士,曾任職多家基金公司。他先請名下合計超過40家上市公司的商界學員,就「焦慮」與「恐慌」名詞進行選擇,發現絕大多數人選的是「恐慌」;七個月前,他在中歐商學院講課,同樣是企業家學員,多數人選的是「焦慮」。

「焦慮」是力有未逮,或還有可為;而「恐慌」則是無能為力,只得任由擺佈,或是逃亡。「七個月時間已經滄海桑田。」

企業主「恐慌」窒息感來自內部抽緊

出現這種絕望的窒息感,很多人會想到是外部貿易戰的逼壓,但卻不是。窒息感的根本原因是內部的抽緊。這種抽緊,幾乎都是指向民企。國企有免死金牌,不受影響,也不在乎這些。

恐慌:中國民企陷40年最大困境
中國民營企業在國內普遍缺乏安全感(圖片來源:Pixabay)

文章指,民企經營陷入危機,主要是資金斷煉。中國銀行業對國企和民企的待遇天差地別,銀行樂於放款給風險小的國企,但是不願放款給民企。據統計,2016年企業新增貸款,78%流向國企,民企僅獲得17%。

一位老企業家向格隆陳述:前面多年,自上而下都在放槓桿,不放槓桿,你就等著被淘汰。為了放槓桿,他的股權質押了很多,後來股市一跌,不僅得追加質押,而且質押率也迅速降低。現在去槓桿,各種抽緊,稅收、環保、社保、抽貸……,源源不斷,互相補刀。

格隆還引用數據說,過去3年民企的財務費用支出大幅上揚,「含著金鑰匙」的國企與央企的財務費用增速則在2016年為負數。而利潤上的差距更是驚人。

銀行去槓桿壓逼民企資金斷煉陷危機

據查閱中共統計局官網,今年1至8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報告,其中私營企業利潤總額11,485.6億元(人民幣,下同),相較於去年同期的16,332.1億元,衰退30%。而國有控股企業今年1至8月利潤總額13,473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10,840.7億元,增長了24%。

中國經濟專家何清漣也指出,民企由於銀行去槓桿壓力加大,上市公司紛紛陷入資本困境。很多民營企業在債務危機、股價下挫、質押爆倉、業績疲軟重壓下主動向國企「求入股」。有的企業甚至願意以每股1元的價格轉讓股權,是因為在去槓桿的環境下,在銀行拿不到續貸,公司陷入流動性危機。

格隆表示,中國國企佔有了超過70%的資源,創造了不到30%的GDP。而改革40年,民營經濟貢獻了中國至少50%的GDP,60%的稅收,70%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就業。他質疑,如果民企隨時可能被清算、被流放,全社會的整體會有好結果嗎?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