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百年一遇的「黃金流」面前,誰在恐懼?(圖)

 2018-05-24 09: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8年5月24日訊】有傳言說,中美貿易協商結果很可能是壓縮20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對於今天這種結局,世界很多國家的央行其實早已經心知肚明。

經濟學上一個經典的結論是,一國對另一國長期保持大額的貿易順差是不可持續的,因為這會造成以下結果:

第一,當一國逆差不斷擴大的時候,就會形成貿易項下巨額的資本外流,最終讓本幣崩潰,雖然美元是今天的世界儲備貨幣,也無法長期承受這一結果;

第二,當一國長期貿易逆差的時候,意味著本國就業機會減少,社會矛盾激化;

第三,當一國貿易逆差不斷擴大的時候,意味著企業開工率下降,政府稅源減少,很容易導致企業或國家的債務危機。今天美國正副的債務問題已經顯現。

第四,債務和就業最終會威脅逆差國國內的商品市場規模,而美國之所以維持經濟霸權,其龐大的內需市場規模是基礎條件。

上述問題以前談到過。

所以,雖然所有人都「堅信」貿易戰「中必贏」,但順差是必然要壓縮的。川普(特朗普)曾說,在以往的中美貿易談判中,美國該輸的都已經輸掉了,也讚揚中國貿易談判代表的表現,這些話應該是很客觀的。

為什麼說今天壓縮貿易順差的結果,世界很多核心的金融人士早已預知了哪?看看百年一遇的「黃金流」就知道了。

來自不同國家的金錠
來自不同國家的金錠(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我們知道,從英鎊紙幣誕生之日起,起到的作用就是代行黃金的貨幣流通職能。所以,英鎊不是真正的貨幣,只是銀行券,今天數不清的紙幣都是這個性質。在國際信用市場穩定的時期,黃金會靜靜地臥在各國央行的金庫裡,即便女人的首飾,大多也是靜臥在自己的首飾盒中,貨幣的流通職能由銀行券來承擔。如果世界實行的是金本位,每一張紙幣都可以保證兌現相應的黃金,那黃金更會一直呆在金庫中。但國際信用市場起波瀾的時期,黃金就會流動起來,那就是大家對銀行券兌現黃金的能力開始懷疑的時候,很多機構和個人就不會再毫不遲疑地接受銀行券,更願意接受黃金。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到二戰結束的時候就是如此,各國央行的儲備中黃金的比例持續增長,而紙幣(銀行券)的儲備比例持續下降。這是因為大規模戰爭的到來,各國為了軍費的需求就要不斷加印紙幣,大家當然會懷疑其兌現黃金的能力。所以,就形成了一戰前至二戰的特殊時期。各國增加黃金儲備的比例幹什麼哪?用於對外支付啊,此時的黃金也就流動起來了。這個原理對於個人也是一樣的,當社會繁榮穩定的時候,大家不會用黃金去購買商品,而是使用銀行券(代行流通職能),所以,它老老實實地臥在首飾盒中、保險櫃裡。但是,一旦信用市場出現劇烈波瀾的時期(比如金圓券崩潰的時候),你就會將黃金拿出來購買一些必需品,黃金也流動起來了。

什麼叫硬通貨?硬通貨的含義是:別的信用物都無法再相信的時候(比如金圓券、法幣崩潰的時候,現在的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它可以保有信用智能,可以購買你需要的、甚至可以救命的東西,它就是「‘硬’通貨」。它就是黃金,很多時候還包括美元。

硬通貨的含義是,信用市場崩潰的時候,它依舊可以承載信用,用於人們的交換行為,解決人們的需求。

那麼,今天各國央行在幹什麼哪?與一戰之前幾乎是一樣的,不斷把存儲在外地的黃金運回家,同時不斷在市場中增持黃金。過去兩年以來,世界多國央行開始運回存儲在美國或英國的黃金。早在2012年,委內瑞拉開始運回黃金——恰恰也就在2012年,是委內瑞拉紙幣玻利瓦爾開始崩盤的起點。這說明查韋斯很「英明」,雖然對外說的很好,但心裏知道自己發行的玻利瓦爾要崩盤,會形成通貨短缺的局面,需要運回黃金用於自己的支付行為。2012年,荷蘭也開始運回黃金。德國在2017年宣布已經提前數年完成運回黃金的計畫。現在,土耳其、匈牙利、法國、義大利、瑞士都有計畫要運回或正在運回在海外的黃金。這種大規模的黃金運回行為,意味著黃金的流動大潮已經開始了。與此同時,各國央行在過去數年一直在增持黃金,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報告顯示,2018年一季度各國央行的黃金淨購買上漲了42%,達到了116.5噸,俄羅斯、土耳其和哈薩克央行是大買家。

是什麼原因讓央行大規模運回並增持黃金?讓黃金重新流動起來,幾乎重複一戰以前的黃金故事?

第一,次貸危機之後,各國央行進行了大印鈔,往市場中投放了大量的紙幣,形成了巨額的債務。現在,美聯儲開始縮表,就是回收基礎貨幣,但其它國家和地區根本沒能力縮表,一旦縮表,歐元區的義大利希臘等高債務國家的政府債、日本政府債、某國的地方債估計都會爆掉;而更多的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體系更加脆弱不堪,本次美元剛剛上漲一個多月,阿根廷、土耳其、馬來西亞、印尼、印度、巴西等國的貨幣已經開始要死要活。這說明各國的紙幣體系都在面臨巨大的危機,當大家奔著委內瑞拉的道路前進的時候,各路央行自然需要運回或增持黃金,就像當初的委內瑞拉央行一樣,這也是德國央行提前運回黃金的深刻根源,因為他清楚歐元固有的問題。

但這僅僅是個趨勢,什麼時候是個節點哪?

第二,中美貿易協商,如果確實是中方壓縮2000億美元的順差(雖然這個數字未必準確,但壓縮一個大金額的順差是必然的),會帶來什麼結果?

按美國商務部的數據,去年中美貿易順差是3700億美元左右,2000億美元已經超過了一半;按中國海關的數據,2017年中美貿易順差是2758億美元,2000億美元相當於去年貿易順差的72%。中國的貿易順差最終通過中國向大宗商品國家購買原材料、向歐日韓臺等國家或地區購買零部件(比如電子行業和汽車行業的關鍵零部件)進入了世界各國,充實了這些央行的經常賬戶,當然,中國也因此充實了自己的經常賬戶。當這一股資本流被減少一半甚至更多的時候,意味著歐日韓等發達經濟體的國際收支平衡被打破,貨幣貶值,為了抵禦這種貶值壓力,它們必須減少資本輸出,結果就會與美聯儲和美國政府一起,緊縮對其它國家的外匯流動性輸入,與美元形成了合力。

在此可以預判,未來中歐、中日、歐日、歐日中與新興國家之間的貿易紛爭會嚴重激化,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因為大家都很無奈,都需要守護自己的經常賬戶,最終進行的是一場貨幣貶值競賽。很多國家為了充實自己的貨幣發行保證金,避免央行喪失對本幣匯率的控制,就很有可能開啟黃金外匯鍋有化。

當歐日也來抽取其它國家的外匯收入的時候,新興國家美元本位制的貨幣體系怎麼辦?只能是飛一樣的貶值。所以,雖然2014年-2016年的時候,因為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貶值讓市場恐慌,但遠沒有今天的形勢如此嚴峻。那時美聯儲僅僅是加息,現在不僅加息縮表而且直接通過中美貿易收取國際流動性,還帶動歐日等央行一起抽取。

這實際就是世界大多數紙幣體系崩潰的起點。

阿根廷在2002年爆發債務危機。其應對危機的手段之一是:存在銀行的美元存款,必須轉換為比索,這就是外匯鍋有化。由於企業和個人的外匯被凍結,同時比索瘋狂貶值導致商家不接受,結果,阿根廷直接開啟了以物易物。可城市裡的人們除了廢紙比索之外,哪有什麼物可易?結果農場主無法出售自己的產品,一個產糧大國居然鬧起了糧荒。

第三,當然是戰爭。中東的局勢極為緊張,歐洲各國很清楚問題的嚴重性。一旦不能穩定伊朗,伊朗一定會重啟核武的研發與製造,以色列自然會對伊朗發起大規模的攻擊,沙特等國也會捲入其中,戰火紛飛的結局是原油短缺(這已經不是什麼價格因素,而是供給缺口的因素),原油會與美聯儲的縮表、美國正副壓縮逆差一起,推動歐亞貨幣快速的貶值,加速紙幣體系的崩潰。

另外,一些人說,這種運回或增持黃金的行為是去美元化,只有金融文盲才會這樣說。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源是以往各國央行肆意印鈔最終造成自身信用短缺,而美元資本減少對外輸出(不再易得)是造成這種現象的導火索和主要根源。是因為美元不再易得、很多國家拿不到了,最終只能「去美元」了。這種情形下沾沾自喜「去美元化」,還不如魯迅筆下的阿Q。

基於上述嚴峻的局面,為了應對信用短缺(貨幣貶值的真正含義是信用短缺,因為自己發行的紙幣讓人們不再信任),各國的央行才會制定大規模運回黃金的計畫並增持黃金,甚至瑞士央行都在這樣做,可知問題的嚴重性。中美貿易的協商結果是引爆這一問題的導火索。

流動起來的黃金,才會真正顯示信用之王的本色。當黃金流動起來之後,意味著各國紙幣集中失去信用,這會直接導致各國的財政危機(本幣加速貶值的時候,印鈔機運轉的速度越快,財政崩潰的速度越快,就像當初的蔣先生、上世紀85年之後的老大哥、現在的委內瑞拉都是如此),也會導致很多正副的生存危機,最終,它們之中的一些就被迫走向戰場!這一點沒什麼疑問。

今天,百年一遇的黃金流,意味著百年一遇的大變局!各國央行在恐慌。

對於資本市場來說,任何可以執行信用職能的基礎商品都會漲價,實物自然是優選。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