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德專欄】美國股市之憂(圖)
2018年2月5日,道指大崩盤,狂瀉超千點(圖片來源:Gety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5月12日訊】2018年,美國股票市場表現異常惡化,以前出現的經過2%至3%的調整後再創新高的模式已被打破。首要的一點是,在出現12%的小規模崩盤後,接著是反彈,然後是另一次回落——至少,目前的指數還沒有出現過新的高點。
當股市回落超過10%,然後再次創下新高,大多數專家會認為這只是波動時期的重複,如2011年,2012年或2016年。
TCM財富顧問總裁Jonathan Torrens告訴WealthManagement.com網站:關閉CNBC新聞網,去運動,或讀一本書。當市場需要進一步走高時,市場預期會出現回落。對於目前的狀況......沒有必要採取防禦行動。
然而,2018年的世界與2016年的世界不同,投資者或許有充足的理由擔心,比標準普爾500指數等主要股票平均指數下跌10%至20%的更糟的事情將會發生。
整體而言,企業盈利和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及失業率始終處於市場首位,總體經濟數據非常穩健,但這可不一定是個好兆頭。因為,股市表現是未來事件的領先指標,而不是相反。
目前股價預期和情緒指標仍然處於看漲的氛圍,由於過去幾年一直是這樣,所以這不能成為市場反轉的決定性因素(儘管今年1月世界經濟論壇的「童話經濟」(Goldilocks,注)高峰會上,認為今年的狀況與過去幾年的「市場熱潮」並不相同)。
世界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的創始人Ray Dalio在達沃斯論壇上表示:我們現在正處在這個美麗的去槓桿化時代的「Goldilocks」時期。通貨膨脹不是問題,經濟穩定成長,一切都很好。
唯錢是舉
當然,貿易障礙是一個問題,但是貨幣和信用擴張對股票價格和其他資產價格,已經變成了很嚴重的負面影響。
金融體系中的資金越多,利率越低,股價就越高,因為購買它們的資金變多了。此舉得益於美聯儲和其他全球中央銀行在整個十年間的量化寬鬆計畫,貨幣和利率始終有利於資產價格。然而2018年,這一切終於發生了變化。
美聯儲兩年來一直在加息,今年3月份加息幅度達到了相當可觀的1.75%。儘管數額不大,但美聯儲也開始壓縮其資產負債表。歐洲央行和日本銀行仍處於擴張模式,但正在降低其對資產的購買。總而言之,全球央行處於緊縮模式,更重要的是,信貸市場已開始感覺到這一點,並對債券和股票產生了負面影響。
全球最重要的利率,即倫敦銀行3個月同業拆息率(LIBOR),從一年前的1.15%翻倍至3月27日的2.3%,與歐洲2012年債務危機時一樣高。上一次金融危機期間,LIBOR也曾達到此水準。
倫敦銀行3個月同業拆息率(LIBOR)是銀行相互借用短期貸款的利率,也是全球數萬億貸款和抵押貸款的參考利率。
花旗集團的Matt King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倫敦銀行3個月同業拆息率(LIBOR)仍然是大多數槓桿貸款、利率掉期和一些抵押貸款的參考點,除了這種直接效應之外,過高的貨幣市場利率和風險資產疲軟是最有可能導致共同資金外流的兩個條件。反過來,如果這些在市場上進一步拋售,通過財富效應對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甚至可能會超過利率(引發的)的直接影響。
簡而言之,倫敦銀行3個月同業拆息率(LIBOR)過高,意味著央行收緊銀根難以收回美元。儘管一些分析師指出,LIBOR的爆發是孤立的,但由於美國公司將美元現金返還給國內銀行,從而撤回了市場資金,此舉仍被視為一個警訊。
例如,對美元具有固定匯率的港元,正在觸及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所設定的交易區間的低位區間。最近,它對美元的匯率低至7.84,低於2016年中國出現的震盪和2008年的金融危機時的匯率水平。2008年時,香港金管局當時直接介入市場的最低匯率門檻上7.85。
研究機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寫道:這是國內流動性充裕的結果,由於國外利率上漲,國內利率保持在較低水平,並不表示緊盯美元的聯繫匯率機制出現了緊張態勢。儘管如此,聯繫匯率機制靈活與否的底線很快就會被測試,利率將會隨之上漲。
換句話說,美聯儲不斷攀升的利率也在迫使香港金管局緊縮銀根。
(可能帶來的)直接影響
在美國本地,利率對倫敦銀行同業公會以及金管局這些晦澀難懂的世界以外的日常人群都有影響。
根據黑騎士金融服務公司提供的數據,30年期固定抵押貸款利率正在上升至4.5%,是經濟衰退後的高點。這不僅意味著能夠買房的人數減少,而且還有數據表明:截至2018年2月份,140萬擁有抵押貸款的人不再有再融資和節省利息支出的動力。
較高的利率和太多的債務是造成美國那些(未進入前100強的)小型銀行在2017年底不良信用卡債務猛增至7.17%的原因,這個數字只比金融危機最後一次的高點稍低一點而已。
所有這些都令股市憂心忡忡,因為正是由於功能良好的信貸市場和充裕的流動性,才使得股指從「大衰退」的谷底開始一次次地征服新高。公平地說,在美國2011年的信用降級危機和2012年的歐洲金融危機期間,全球央行都會通過另一個量化寬鬆計畫來救援。
但過去有很多例子,央行持續緊縮政策因而進入經濟衰退,而過度依賴經濟微觀管理又令投資者損失殆盡。
1929年4月(1930年大蕭條前),觀察人士在「金融世界」雜誌上讀到一句話:「美聯儲有權在任何時候改變利率,以便刺激經濟。"
與伯南克(Ben Bernanke)或耶倫(Janet Yellen)掌舵美聯儲時相比,現任美聯儲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更有可能使1929年或2008年的景況再現。
註:【Goldilocks】源自《格林童話》,指經濟發展不過熱也不過冷,維持低通脹、適度增長和高就業率,各類指標都恰到好處的「童話經濟」。
(點擊看英文)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