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風古卷】曾國藩《五箴》(圖)

作者:秦山整理  2018-04-28 10: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古風古卷】曾國藩《五箴》
敬天信神,從善惜福。(圖片來源:pixabay)

曾國藩,初名子城,譜名傳豫,字伯涵,號滌生。中國近代政治家、軍事家、理學家、文學家。曾國藩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

蔣公(蔣介石)曾讚譽曾國藩,謂「曾公乃國人精神之典範」;「辛亥以前,曾閱曾文正全集一書,……民國二年失敗以後,再將曾氏之書與胡左諸集,悉心討究」。

曾國藩一生關於修身立命的文章或著作頗豐,本文介紹曾國藩的《五箴》同讀者分享。

《五箴》為曾國藩於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作,時年約33歲左右。

五箴並序

少不自立,荏苒遂洎。今茲蓋古人學成之年,而吾碌碌尚如斯也,不其戚矣!繼是以往,人事日紛,德慧日損,下流之赴,抑又可知。夫疢疾所以益智,逸豫所以亡身。僕以中才,而履安順,將欲刻苦而自振拔,諒哉!其難之歟!作五箴以自創雲。

[參考譯述]我年少時不能自立自強,歲月匆匆,一去不復返,任光陰流逝到今日。按古人所說的應已是學有所成的年齡,而我還是這樣庸庸碌碌,怎能不令人憂傷悲慼呢?從今以後,世事日益繁雜紛亂,美德和智慧一天比一天消減,這種江河日下的趨勢,是可以預知的。

憂患、艱難困苦可以使人增長智慧,安逸、懈怠廢弛反而不利於自身,甚至可以使人敗亡,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呀。我只是中等天賦、資質,卻走在平坦順利的人生道路上,因此想要刻苦努力使自已振作向上、奮發自拔。請體諒,要奮起向上而不懈怠,這是多麼的困難啊!所以我寫了一篇《五箴》,來鞭策勉勵自己。

立志箴

煌煌先哲,彼不猶人。藐焉小子,亦父母之身!聰明福祿,予我者厚哉!棄天而佚,是及凶災。積悔累千,其終也已!往者不可追,請從今始。荷道以躬,興之以言!一息尚存,永矢弗諼!

[參考譯述]那彪柄千古的先哲,他們也是普通人。我雖然藐小,是個凡夫俗子,也同樣是父母所生。在才智、福分、官祿方面,上天給予我的已經夠豐厚了。我如果背棄天道而貪圖逸樂,那麼就會遭來凶災。雖然無數次的後悔過,心中懊悔萬千,但過去的已經過去了,過去的過失已無法挽回了。

已經逝去的歲月既然已無法挽回,我立志一切從今天開始,重新努力做好。我要身體力行正道,擔起道義,並用自己的口和筆不斷弘揚「道」、將「道」加以發揚!只要活著還有一口氣,我將永遠不忘記自已的誓言,永不食言!

居敬箴

天地定位,二五胚胎。鼎焉作配,實曰三才。儼恪齊明,以凝女命。女之不莊,伐生戕性。誰人可慢?何事可弛?弛事者無成,慢人者反爾。縱彼不反,亦長吾驕。人則下女,天罰昭昭!

[參考譯述]天與地各在其位,陰陽五行孕育生命。天、地與人像鼎足一樣相配共存,天、地、人被合稱為三才。莊嚴恭敬,潔淨身心,才是真正珍惜自身啊。你如果不莊重嚴肅、誇耀傲慢、輕佻無禮,就損害了你的生命和本性。

對誰可以怠慢?對什麼事情可以漫不經心?對事情漫不經心者將沒有成就、最終一事無成,對人怠慢者將遭到別人的怠慢、自作自受。即使別人不怠慢你,也會助長你自己的蠻橫、驕縱,最終別人會瞧不起你,上天也一定會處罰你!

主靜箴

齊宿日觀,天雞一鳴。萬籟俱息,但聞鐘聲。後有毒蛇,前有猛虎,神定不懾,誰敢予侮?豈伊避人?日對三軍。我慮則一,彼紛不紛。馳鶩半生,曾不自主。今其老矣,殆擾擾以終古。

[參考譯述]我齋戒住在日觀峰,天將破曉,雄雞一聲高鳴。萬物都無聲無息,只聽到寺院的鐘聲。雖然身後有毒蛇,身前有猛虎,只要心神安定,鎮靜安泰,就會毫不畏懼,誰敢對我施加侮辱?

我來齋戒不是在躲避他人,逃避現實,這裡讓我能夠神定、心安泰,我因此能更理智的面對現實、處理事務。我要思慮統領軍馬的各種繁雜事務,如果思慮專一不雜,專心致志,就會思路清晰,那些紛亂煩人的事情也就會變得條理井然。我奔忙了半生,很多事情都不能自主。現在將要老了,寫下箴言警戒自己,不希望心意煩亂、紛紛擾擾地過完一生。

謹言箴

巧語悅人,自擾其身。閑言送日,亦攪女神。解人不誇,誇者不解。道聽途說,智笑愚駭。駭者終明,謂女賈欺。笑者鄙女,雖矢猶疑。尤悔既叢,銘以自攻。銘而復蹈,嗟女既耄。

[參考譯述]用花言巧語取悅於人、討好別人,最終只能給自己找來麻煩、擾亂自己的身心。靠閒聊、閑言碎語來打發日子,也會攪擾你的心神。真正的高人從不自我誇耀,炫耀輕浮、誇誇其談的一定不是高人。

那些道聽途說的東西,只會讓智者笑話,讓愚者驚懼。驚懼的人一旦明白過來,就會說你是在欺騙、製造謊言。笑話你的人則會鄙視你、看不起你,即使你發誓賭咒,人家也仍有疑心、不相信你。這樣的教訓已經不少了,非常懊悔,所以要寫下銘文、箴言來自我反省、改過、更正自己的缺點。寫下銘文以後若又重蹈覆轍,那只能感嘆你已經老了,不能再重新做人了。

有恆箴

自吾識字,百歷及茲,二十有八載,則無一知。曩者所忻,閱時而鄙。故者既拋,新者旋徙。德業之不常,是為物遷。爾之再食,曾未聞惑愆。黍黍之增,久乃盈鬥。天君司命,敢告馬走。

[參考譯述]從我識字開始,經歷很多事情而到了今天,二十八年的時間(指從識字的年紀大約5歲,到時年大約33歲,一共所經過的年頭),卻沒有獲得一點真知。以前所欣賞、愛好的東西,過一段時間就鄙棄、輕視它,舊的已經拋棄、扔掉了,新的愛好不久又轉移、改變了。進德修業不能持之以恆,常被外界環境所左右、牽繞。

一餐過一餐,時間不斷推移,卻沒聽你自我反省過、說說自己在這些方面迷亂不定、有過失和罪過。糧食一粒一粒地增加,時間長了就能夠積滿一鬥,我的過失也一再積累,真的需要改過呀,只有持之以恆才能成功啊。天神司命是掌管人間處罰罪過及壽命的神,我哪裡敢直接告訴天神司命我的這些罪過,只敢將這些告知天神身邊的人呀。

如何理解「天君司命,敢告馬走」?

各家對這句話的譯文各有千秋,差異巨大,同一句古文所翻譯出的白話文居然如此不同,實在令人費解,哪個才是最確切的呢?筆者有幸查閱到曾國藩本人在他的家書中對這句話的解釋:

「爾問《五箴》末句‘敢告馬走’。凡箴以《虞箴》為最古,其末句曰‘獸臣司原,敢告僕夫’。意以獸臣有司郊原之責,吾不敢直告之,但告其僕耳。……余之‘敢告馬走’,即此類也。走猶僕也。」(《曾國藩家書》:咸豐九年八月十二日「諭紀澤」)(注1)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天君司命,敢告馬走」指的是,作者的這些過失不敢直接告知天神司命,而只敢對天神身邊的人訴說,也就是供天神差遣服務的人。「馬走」,僕也,也就是僕人之意。這句含有在神明前懺悔過錯之意,同時也有誠心希望改過、而請神明監督之意。

筆者的體悟和心得:

讀曾國藩的《五箴》,筆者的最大感觸就是全文充滿了對天地和神明的敬畏之意,還有作者在神明面前進行深刻的自我反省、懺悔自己的過失,以及作者向天神起誓要誠心向善的改過之意。敬天信神貫穿了《五箴》全文。

《立志箴》中,作者認為他得到一切,比如才智、官位、福祿、人生的順暢等都是上天賜予的。那麼作者是對誰「立志」呢?筆者理解,是作者向天、向神明立志,表明心跡。立的「志」是什麼?「荷道以躬,興之以言!一息尚存,永矢弗諼!」作者要力行正道、遵循天理,而且要將天理正義加以發揚,向天起誓,不會食言。

《居敬箴》,最先「敬」的是誰?開篇作者就寫道「天地定位,二五胚胎」,因此我們可以知道,作者對「天」、「天道」懷有最深切的敬畏之意。作者進而闡明瞭莊嚴恭敬、潔淨身心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危害無窮,甚至可以傷及性命,「女之不莊,伐生戕性」!而且更重要的是,若逆道而行,不能莊敬、潔身自好,會遭到上天的懲罰,「天罰昭昭」!  

《主靜箴》中,作者在寺院中齋戒,修煉清靜之地,晨鐘暮鼓中,作者能夠從煩亂的世事中「靜」下來,靜能生慧,變得更有智慧、能更有條理的去處理事務。而作者也申明瞭,來到清修場所,並不是逃避現實。來到這裡,作者變得神定心安,能更理智的去處理現實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筆者理解,這個「靜」非行為上的不動、安靜,而是更側重於指心理上的因素,是「心」靜,這樣就不會心煩意亂,以致被事物牽動了。

在佛門清修之地,作者心態安然,生出了智慧,而且無所畏懼,這種禮敬佛門、佛法而得之「靜」、而生之「慧」,真是威力無窮,以致於作者能夠「後有毒蛇,前有猛虎,神定不懾」!

《謹言箴》中,作者認識到,真正的高人是不會輕浮炫耀的,所謂「解人不誇,誇者不解」!只有謹言慎行,才能心神安定,不受干擾,否則「自擾其身」、「亦攪女神」。筆者理解「謹言」並不是閉口不言,因為作者在《立志箴》中明確表示要「荷道以躬,興之以言」,即要行正道、擔道義,用口和筆宣揚「道」、「天道」!「謹言」指的是不要「巧語悅人」、「閑言送日」等。因此合乎「道」的就大力宣揚,不合乎「道」的就要「謹」而不說。

《有恆箴》中的「恆」指的是什麼?是對何事要有「恆」呢?作者提到「德業之不常」,因此「恆」是對「德業」而言,作者在神明面前誠心悔過,認為自己在德行與功業上不能持之以恆,而又把「德」放在「業」之前,作者更看重的是修身養性、增進德行!

「天君司命,敢告馬走」更是一再表明對天君、神明的無限敬畏,作者以前的過失怎敢直接向天君司命稟明,只敢向天神左右的人訴說。作者在神明面前深刻的反省自身的不足,決心改正,請天地明鑒。

筆者似乎體悟到,古人的敬神、拜神、禮佛,同今人的「求」神、「求」佛,是有巨大差異的!

古人敬天信神,他們拜神禮佛,在佛像、神像前自省、痛悟過失,並且向神佛表明決心,一定會改過,希望得到神佛的寬恕、給予機會能重新做好,希望得到神佛的佑護給一時之方便,解脫目前之困境,他們燒香許願,相信眼前的不如意是因果報應所致的。

而現今的許多人,去寺廟和道觀禮拜似乎失去了這樣的內涵,他們是去「求」佛、「求」神,求發財、求消災解難、求當官有權有勢,總之求這求那,面對佛像、神像,一味的為自己的功名利祿和前程在「求」。又有多少人是懷著敬佛敬神的虔誠之心來反省一下自己的呢?似乎把敬神拜佛歪曲成給寺院道觀佈施錢財就能獲得庇佑,而喪失了拜神禮佛的真正意義。

《五箴》全文反映出作者虔誠的敬天信神、深刻的反省自身、以及努力修心向善的決心,筆者深受震撼,與讀者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啟發。

 

(文獻參考:《曾文正公全集》)

注1:《虞箴》出自《左傳・襄公四年》:「芒芒禹跡,盡為九州,經啟九道。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德用不擾。在帝夷羿,冒於原獸,忘其國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於夏家。獸臣司原,敢告僕夫。」

--在《虞人之箴》裡說:遼遠的夏禹遺蹟,分為九州,開通了許多大道。百姓有屋有廟,野獸有豐茂的青草;各得其所,他們因此互不干擾。后羿身居帝位,貪戀著打獵,忘記了國家的憂患,想到的只是飛鳥走獸。武事不能太多,太多就不能擴大夏後氏的國家。主管禽獸的臣,謹以此報告君王左右的人。


来源:看中國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